互聯網思維不是憑空冒出來的,人們要麼奉若寶典,要麼嗤之以鼻,都走了極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這二十年裏,互聯網對中國的影響和改變無需贅言,並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沉澱了一套思維體系。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整天口頭上說互聯網思維,不如想下究竟怎麼落地。

結合自身的創業經歷,對互聯網思維的踐行和體悟,個人認爲整個體系包含六大思維:用戶思維、產品思維、平臺思維、數據思維、跨界思維和創新思維。

從馬桶上的兩個按鈕,看傳統行業比互聯網到底缺了點什麼

01

先談談用戶思維,這是互聯網思維體系的起點,簡單歸納成一句話:爲懶人服務

就拿平常用的馬桶來說吧,一般有兩個按鈕,一大一小,節約用水。表面上看是爲消費者考慮,實際上是自作聰明。

從馬桶上的兩個按鈕,看傳統行業比互聯網到底缺了點什麼

我在不同場合做過測驗,清楚知道自家用水多少錢一噸的人,從沒超過30%。如果今天大部分中國人還在爲用水用電精打細算的話,咱們的小康社會建設就算白乾了。

上完廁所,趕緊沖水走入,可是回頭一看兩個按鈕,這是讓我們思考人生嗎?

不要讓用戶做選擇題,尤其是有強迫症的人。

蘋果手機最初面世時,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手機的認知。相比於諾基亞們,蘋果有很多創新,其中之一就是取消了絕大部分物理按鍵,只留下一個HOME鍵。就是要告訴使用者,無論你打開過多少APP,要想回到主界面,按一下就OK了,指向唯一,傻瓜式操作,老少皆宜。

正如一副出色的平面設計作品,只存在一個視覺焦點。

用戶需要不動腦筋的使用,馬桶上的兩個按鈕,屬於反人性的設計。

傻瓜式就是尊重用戶痛點,簡單可依賴。

不然的話,爲什麼自動擋汽車的銷量比手動擋多,按說自動擋車型更貴也更費油,消費者莫非是傻子?

人能懶到什麼程度?沒有最懶,只有更懶。

夏天買西瓜,無籽西瓜和有籽西瓜,無籽的每斤貴幾毛錢,你選哪一種?

不站在用戶角度考慮的例子太多了,明明在手機上可以搞定的事情,非得讓人跑一趟營業廳,這種遭遇都有吧?

外賣的餐盒,明明大部分人是右手拿筷子,卻把裝菜的位置放在右邊,生怕人家袖子上沾不到菜汁(轉過來也沒用,我試過,佈局固定了),難不成設計者是個左撇子?

還有下面這個場景,想必生活中都有體會,充電的時候插了兩孔之後就別想再插三孔(跟用電安全沒關係,考證過)。

從馬桶上的兩個按鈕,看傳統行業比互聯網到底缺了點什麼

這種設計在十年前沒問題,家裏需要充電的設備不多,放在今天就不夠用了。

實在想不通這種產品的生產企業是不是腦袋秀逗了,在不改動尺寸大小和影響美觀的情況下,難道就不能改進下?

連復興號座位的充電接口都與時俱進了,很多行業還在原地踏步,不跨界打劫你纔怪。

02

這些還只是看的見的痛點,更高級的是人爲製造痛點,然後去滿足。

例如王老吉,我問過很多廣東以外的朋友,涼茶是什麼味道,答案都是:王老吉,甜的。

但在廣東待過的人基本上都清楚,真正的涼茶苦的很。當初王老吉把傳統涼茶改良成飲品,以適應大部分人的口味,可在宣傳上始終不得法,很長時間裏賣不出兩廣,只能做個區域性品牌。因爲其他省份的人對涼茶沒概念,打動不了消費者。

直到後來找準了全體中國人都有的痛點,怕上火。人們也許不知道涼茶是什麼,有什麼功效,但只要是中國人,無論男女老幼都知道什麼是上火。

從馬桶上的兩個按鈕,看傳統行業比互聯網到底缺了點什麼

痛點就是引爆點,用戶只需要一個清晰的指向,看到聽到之後就能馬上明白,不用再多費腦筋去想。

人類一切的發明創造和科技創新,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人越來越懶。

懶是天性,誰讓懶人爽,誰就有市場。網購、打車、外賣、移動支付、共享單車概不例外。

懶人最關注的是用戶體驗,別讓他們費腦筋,別讓他們做選擇題,更不要讓他們糾結。

互聯網從誕生起,就跟用戶體驗死磕,原因是什麼?

打個比方,我們去實體店買東西,走路或者開車過去,看到東西不咋地,而且貴,店員還一副拽拽樣兒。怎麼辦,下次誰再去就是孫子!

但畢竟我們還是跑了一趟,花了時間成本,還惹出一肚子氣。

可是在線上,如果一個網頁5秒鐘還打不開,一個APP和公衆號的使用體驗太糟糕,我們會毫不猶豫的叉掉這個網站,卸載APP或者取消關注,動動鼠標和手指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在互聯網的世界裏,被用戶拋棄的成本幾乎爲零。

如此一來,互聯網公司怎麼能夠不重視用戶體驗?

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已經刻進了互聯網人的基因,從最初的付費使用互聯網服務到免費獲取,再到後來的燒錢補貼搶用戶,花了這麼大的代價,再不珍惜那就是傻子了。

哪怕是用戶有一點小小的不爽,都不能允許。

因爲免費的,纔是最貴的。

這纔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也是這個世界的真相。

從馬桶上的兩個按鈕,看傳統行業比互聯網到底缺了點什麼

03

然而事實上,人們對最珍貴的東西視而不見,對毫無用處的東西趨之若鶩。

鑽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只要溫度足夠,可以化作一縷青煙。從實用的角度來看,鑽石密度高,除了能割玻璃外,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用處。但女人們就是喜歡。因爲“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廣告語打中了全天下女同胞們的痛點,花多少錢都值,越大越好。

從馬桶上的兩個按鈕,看傳統行業比互聯網到底缺了點什麼

而我們每天都在呼吸的空氣,從來不用花一分錢,如果誰覺得空氣不珍貴的話,可以憋住氣試試,看能堅持幾分鐘。

還有很多習以爲常的珍貴事物,比如四肢健全,有家庭、有朋友,不用生在戰亂年代和炮火紛飛的國度,已經很幸運了。

當然,不紅塵顛倒就不是衆生了。

當別人視而不見的時候,如果懂得珍惜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也是互聯網人死磕用戶體驗的原因所在。即使很多人一邊免費用着QQ和微信一邊罵小馬哥坑青少年,一邊用淘寶買便宜貨一邊罵馬老師搞垮實體經濟,一邊免費用360殺毒一邊罵周教主是流氓軟件之父,一邊開着網約車賺錢養家一邊罵滴滴真乃無良奸商。

哪有什麼免費的午餐,免費背後都是成本和投入。

不要忘記,互聯網巨頭們現在賺錢容易,那也是從免費甚至貼錢給人用起家的。當用戶習慣養成之後,平臺搭好了,邊際成本下來了,規模收益上去了,想不賺錢都難。

從馬桶上的兩個按鈕,看傳統行業比互聯網到底缺了點什麼

當年騰訊和阿里掏錢讓滴滴發紅包請大夥兒坐車,肯定不是爲了做慈善,從打車、外賣這種高頻小額支付場景入手,讓人們體驗付錢時不用掏錢包的懶和爽,繼而帶動各類實體店在收銀臺擺上二維碼,兩年時間完成了移動支付普及,徹底顛覆了中國銀聯花了20年才培養出的刷卡習慣,這筆買賣太划算了。

最可惜是中國移動搞的那個飛信,曾幾何時跟QQ並駕齊驅,10年前很多人電腦上會同時掛着這兩個即時通訊工具。還是自己作死,喫相太難看,缺了互聯網基因和用戶思維。

連銀行和運營商都受衝擊了,更別提其他行業,都在抱怨互聯網巨頭跨界打劫。

話分兩面說,有些行業只能怪自己不思進取,溫水煮青蛙。不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不重視用戶體驗,不爲懶人考慮,一旦有更好的選擇,消費者會用腳投票,哪來的狗屁忠誠度。

歡迎來我的V【世民兄】,持續提供有價值的原創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