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銀翼殺手》自然而然的就想到賽博朋克,看到複製人就想到《攻殼機動隊》。

很多人對於《攻殼機動隊》的認識是從2017年的真人版電影開始的吧?其實最初這是一部漫畫作品,由日本漫畫家土郎正宗在青年漫畫刊物《週刊Young Magazine》進行連載,後又發行單行本,終於1995年被押井守搬上熒幕,隨之TV動畫也名聲大噪。

故事背景設定於2025年,這個時代被AI以及網路主導,人類的軀體與思想可以直接與網路互動,這也是賽博朋克最為經典之處。而也就有些「應時代」的犯罪高手,將犯罪推向了高科技領域,通過網路控制人類,也正是因此,公安機關專門針對此類犯罪的成立了祕密特殊部隊「攻殼機動隊」也就是「公安九課」,他們面對的罪犯可能是政府中的高官、偷換他人大腦的投機分子,亦或是身邊的同伴,每一次案件都是對人類存在的再思考,而帶給隊員的則是一次又一次沉重的精神壓力。

漫畫一共包含十二個故事,以「人形使」作為故事主線。「人形使」,本來是公安六課用來從事犯罪活動的AI程序,但漸漸的卻在網路獲得靈魂,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而素子也陷入了官僚權力的鬥戰,身份暴露,成為政府首要追殺對象。

第二部的故事則已經幾乎脫離公安九課的設定了,主角是在現實及網路間穿梭的素子。

總之《攻殼機動隊》是一部特別純正的賽博朋克作品,將鼻祖《神經漫遊者》表現的淋漓盡致,如果喜歡《銀翼殺手》,那麼這部作品一定要嘗試,ps:真人版真的不好看,動漫原版纔是精華。


謝謝邀請,我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百曉生,多多關注哦。

說到這部電影,先來看看整體業內對它的評價。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改編自Philip K. Dick在1968年寫的科幻小說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onic Sheep?》,從時間上來看,這就是一個鼻祖級別的存在,在該電影中出現的克隆人給後期的電影劇本提供了很多素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銀翼殺手》這部電影開啟了克隆人的新紀元。

電影的大概內容就是說人類為了節省資源,製造了一模一樣的複製人為自己工作,不過這些複製人慢慢產生了人類的情感和思想。而且這些有思想的複製人性格比較暴躁,生命也很短暫,也就四年的光陰。這羣人怎麼會甘心生活四年,於是一些複製人在太空中劫持了一艘飛船,然後趁機返回地球,想找到能夠長命百歲的方法。但是人類不是喫素的,針對這種類型的複製人專門組建了銀翼殺手警察,追殺這些圖謀不軌的複製人。男主角就是這樣一個警察,專門追殺有這種思想的複製人,但是英雄難過美人關,作為複製人的女豬腳竟然是一個天仙美女,風華絕代。男主被深深地吸引了,然後……然後就放棄追殺了,想和女豬腳纏纏綿綿,哈哈……一產生感情不當緊,男豬腳肯定左右為難啊,到底殺不殺?殺了吧,心疼。不殺吧,人家是複製人……他一定在想靜靜。

這裡我們就需要說一下,為什麼《銀翼殺手》在科幻界的地位是比較高的呢?因為很多現今電影的都借鑒了銀翼殺手的很多東西。比如《攻殼特種隊》《黑客帝國》等電影都借鑒了複製人這種設定,也有很多科幻系列遊戲的場景都是受到電影場景的影響設定的,有的直接照搬。 另外,主體設定也是一直被模仿的存在。 當時的幾部科幻電影例如《星球大戰》等都是一些想像中比較好一些的,至少都是正能量。但是《銀翼殺手》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弄一個反烏託邦式,在這部電影中,展露了未來城市的髒亂不堪的街道,廢棄的住房,世界大戰以後的混亂場景。這跟當時的整體大環境不融合,但是反而觀眾很喫這一套,也許當時人們都比較喪,所以也喜歡這種背景設定了。

《銀翼殺手》這部電影整體來講,是一部一直被模仿還沒被超越的存在,至少在科幻電影中,創造這麼多場景和背景,以及大環境的設定,主題的創新和對電影主體的深刻探討,都是後來的電影無法觸及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