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2019小型電動汽車產業高峯論壇在山東濟南魯能希爾頓酒店召開,逾500名行業人士參加了本次會議,其中包括數十位專家、企業及數百名經銷商代表蒞臨本次會議,與會人員圍繞“聚勢破局·賦能未來”的議題,共同進行深入探討。

  安徽利維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曉東在現場進行了主題分享。

  以下是孫曉東發言實錄(略有刪減):

  電動汽車大幅補貼,電池成本下降,儲能市場也逐漸打開,混合動力車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優勢凸顯出來。在電池材料價格的變化方面,532材料曲線的變化趨勢跟金屬的變化趨勢是重合的,上游定價權不在電池材料廠手裏,在金屬礦產的這一層面上,下游也不在電池廠,在國家的補貼和個別的龍頭企業手裏。從中間的材料到電池材料到整車,都非常受限。在這樣的前提下,電驅動的車到底是什麼樣的架構?

  從小型的電動自行車、三輪車到微型電動車,到A00級電動車,A級電動車到特斯拉電動重卡,都可以做純電驅動。如果從續航里程角度來講,插電式混合電動車更有優勢。現在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是燃料電池,燃料電池在未來的五年內,只有在一些大型的車輛上還有些機會。從微型電動車、低速電動車和主流的A00級的電動車的成本變化來看,雷丁鉛酸電池的低速電動車續航里程在100公里,現在成本在3萬塊錢左右,如果換乘小螞蟻的300公里的A00級的乘用車,成本在8萬塊錢,有補貼的情況下,售價跟雷丁鉛酸電池差不太多,但是補貼很快就要沒有。當沒有補貼的時候,微型電動車標準出來,換成鋰電成本會有所增加。最終在中間領域是微型電動車真正的市場空間。

  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是兩類鋰電的材料。三元材料密度比較高,磷酸電池電壓比較低,材料結構比較穩定。另外就是安全特性,從極端安全角度來講,磷酸鐵比三元有更強的安全性指標。所以隨着市場的變化,當有補貼的時候,國家一定會制訂一個金屬標準,只能以續航里程和能量密度作爲衡量指標,不斷把電池性能拉到一個比較危險的懸崖上,當補貼停下來的時候,這些技術體系會隨着市場需求做調整。

  關於梯次利用和材料回收,對乘用車來講,大部分用三元電池,三元電池裏還有貴金屬鎳等等,所以材料回收是很有價值。但是用於電動車的電池循環壽命做的不是很高,對梯次利用來講價格並不是很高。對大巴來說,因爲不含鎳和貴金屬,所以材料回收價值不大,但是梯次利用的價值相對高一些。

  梯次利用有兩個非常大的難點,導致現在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案例。從車上淘汰下來的電池,如果一致性不好,沒有辦法再次充分去使用。第二,在客車上用五年或者八年淘汰下來,再用在其他的領域的話,時間拉的太久,殘值無法估計。

  固態電池從今天來看,離實際應用還有很大的距離。目前液態裏鋰離子電池處在性價比快速提高的時間段,但是瓶頸非常明顯。時間點在什麼地方?用兩個比較典型的說法,到2025年以後,可能在電動車上有這樣真正的應用,還有豐田的說法,他們認爲在電動車的適用,在2021年可能真正有例子,但是真正產生應用要到2030年。當補貼停止以後,根據應用的特性,對電池的要求實際是不一樣的,所以真正要想電動車這個行業發展起來,最重要的還是電池性價比。在網約出租車使用率比較高的情況下,可能能夠接受的價格比較高一些,但對循環適用沒有更高的要求。對儲能應用,反過來對溫度特性,對能量密度可能沒有那麼高的要求,所以會根據不同的應用去補貼市場提高性價比,做一些定製的電池性價設計。

  回到微型車的領域,真正高性價比是這樣兩個材料體系:一個是錳酸鋰加三元的體系,錳酸鋰對續航里程質保年限要求不太長。如果對質保要求比較高,磷酸鐵體系是性價比最高的。

  關於利維能動力電池:

  利維能2015年在杉杉股份的支持下成立,有10年的電動汽車、電動摩托車的PACK、BMS、車載充電機的開發經驗。2018年5月,利維能接受了紅杉資本的投資,杉杉股份做電池材料,投電芯企業非常慎重,紅杉資本投進,利維能聚力電芯發展。7月份與安徽滁州政府籤協議,成立安徽利維能做電芯。目前利維能主要有兩個產業基地,一個在寧波,主要是負責電池模組,另外一個在安徽滁州。

  (以上內容均爲速記稿整理,不代表本平臺言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