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衆號:櫻桃大房子(ytdfz8);作者:櫻桃

最近南京有樓盤開始放鬆限價了,但目前還只是鼓樓區和濱江區少數幾個盤有所鬆動,其他區域還處於限價中,而自媒體宣傳的開發商降價都是噱頭。

第一個降價的樓盤是江北的“中交錦蘭薈”。

這個盤2015年9月首次開盤,當時的房價12300元/平米,遭遇搶房大戰,2016年7月7日加推價格爲17500元/㎡,再次一搶而空。後面開發商一直捂盤,很多購房者望眼欲穿。

兩年多過去,“中交錦蘭薈”2018年12月再次加推,不過此次將樓盤均價提升至了均價19600元/㎡,漲了兩千塊,基本售罄。

因爲周邊二手房均價在22000-23000元/㎡左右,比中交之前的新房價格貴5000-6000元/㎡,即使是這次提價後,還是倒掛,新房仍有價格優勢。

很多人一看,周邊不少土地的樓面價都是兩萬多了,新房賣2萬,那還不去搶?更待何時。

不過開發商漲價的行爲,還是讓有些市民無法理解。

根據揚子晚報的報道,買房人不滿樓盤漲價,認爲這是突破南京當前實施的區域限價政策。爲此,有市民向南京市民服務熱線12345進行了投訴。

以“中央下令遏制房價上漲,爲何浦口中交可以漲2000多”爲題,認爲南京市相關部門不作爲,無視限漲令,與江寧的武夷名仕園兩年半沒漲價相比,該市民認爲中交的漲價行爲不符合中央明確提出的“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而且作爲央企,中交應該積極貫徹“房住不炒”的精神。

回覆指出,中交錦蘭薈屬於區域價格明顯偏低樓盤,對該樓盤的銷售價格,兩年多以來物價和房產部門已經多次反覆約談,開發公司因自身屬於國有企業,表示備案價格過低導致國有資產過多流失,無法承擔相應責任。

你直接說中交樓盤屬於區域價格明顯偏低的樓盤,提價很合理不就完了嗎,這國有資產流失其實可以不用說出來的,大家心知肚明就好了嘛,非要說出來讓人難受。

櫻桃跟南京當地資深的業內人士瞭解到,另外兩個突破限價的樓盤,一個是位於鼓樓區的桃園世紀,2018年12月3日開盤,精裝4.4萬元/平米,其中84套精裝洋房銷許,均價甚至達到45028—49982元/㎡,個別房源單價甚至突破了60000元/㎡。突破區域限價3.9萬/平米的最高紅線,開盤銷售去化超過9成,

早在2018年8月,桃園世紀領取首批房源銷許,精裝均價42409—44907元/㎡,突破了鼓樓濱江毛坯3.9萬/㎡的限價紅線。不過,當時就有傳言鼓樓濱江板塊精裝新房的限價是4.5萬/㎡,現在來已經實錘,價格越開越高了,通過精裝變相的漲價了。

當代萬國府的漲價方式也類似,目前限價放鬆的樓盤都在鼓樓濱江,其他區還沒有。

而有些自媒體宣傳的南京開發商漲價項目,櫻桃也求證了下,只不過是噱頭,比如之前一些電商平臺幫開發商代理的項目有些優惠價格,然後爲了飢餓營銷,宣稱從元旦開始取消優惠,但這跟開發商本身漲價無關。

南京限購令是2016年4月28日出臺的。

規定:六城區、江寧區、浦口區的商品住宅項目(不含戶型180平方米以上及低密度住宅),以年初批次成交均價爲基準,按照價格區間分類指導,而2016年首次銷售的項目,申報均價參照周邊同類型、同品質樓盤。具體爲:

1.申報均價2萬元/平方米以下的,年化漲幅不宜高於12%

2.申報均價2萬—3萬元/平方米的,年化漲幅不宜高於10%

3.申報均價3萬元/平方米以上的,年化漲幅不宜高於8%

所以限價歸根結底還是沒說不能漲,只是限制了漲幅。

櫻桃估計南京後續還會繼續逐步放開限價,否則那麼多的高價地王怎麼辦。這也是今年一二線很多城市的選擇。

那放開限價後新樓盤會全部漲價嗎?

首先,過去被限太久了,開發商至少先調到跟二手房價格差不多,沒有倒掛再說。

其次,看賣的好不好再說,漲價賣的好當然最好,賣的不好了以後再考慮降價。

所以從這個角度考慮,只要限價放鬆了,開發商漲價的機率還是很大的,大家也不要感到太意外。

但是,並不是說所有的房子都能漲價,也要分片區,原來如果沒有倒掛,你漲價也沒有意義,沒人買啊,限價放開後,存在漲價可能的主要是指原來與二手房價格倒掛的樓盤和片區。一般開發商也不敢高出二手房定價,降價可不是那麼容易,前期業主打砸的事夠鬧心的。

對於性價比高的新房,跟二手房有倒掛的,我一直還是建議剛需入手的,特別強調優先買新房,不要買二手房。

有的人問我爲什麼不要買二手房,不是說二手房稅費高的問題,因爲二手房如果跟新房倒掛太多,就意味着二手房高估了,還是會繼續降價,比如成都那種新房二手房倒掛太多的地方就很明顯。

對於新房限價是否合理這個問題,我一直態度鮮明,沒必要,最好放開讓市場定價。

就是因爲新房二手房存在倒掛套利空間,所以市場上那些投機倒把的投資客一直不死心,去年西安關係戶買房被曝光的醜聞大家都知道了,真正想要買房的剛需可能買不到,被迫去二手房市場買,結果二手房又被炒高了。

那些地王你讓他以市場價去開高價,只要他能賣出去就讓他去賣啊,像廈門萬科那種賣不出去了不自然得降價嗎?有一些接盤俠願意高位站崗的,他有錢你攔他幹嘛,特別是一些高端樓盤,市場價十多萬,非要限個8萬,這不是便宜了富豪嘛。

現在到底是新房價格低估了,還是二手房價格高估呢?

說實話,沒人知道。因爲新房價格都是被限制的,市場都是被調控的,而且是有可能隨時改變的,沒有充分市場化,也就沒可能讓市場來作出判斷。

就比如說南京,南京2016年出讓了那麼多的高價地,有幾塊開發入市了?你不放開限價,人家都不敢動工,也就沒法預估未來的潛在新盤供給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