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微信發布《關於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處理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稱誘導分享為非正常營銷行為,一經發現將停止該鏈接在朋友圈傳播。公告發布後,潘多拉口語、極光英語、流利閱讀等線上商家集體調整了策略,取消微信平臺打卡但返利不變。

多款學習軟件一致整改

公告明確禁止利用微信產品進行誘導分享行為,指出某些公眾號、APP軟件等主體通過以返學費、送實物等方式,利誘微信用戶分享其鏈接(包括二維碼圖片等)到朋友圈打卡,嚴重影響朋友圈用戶體驗,違反了《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範》。違反相關規範一經發現,將根據違規嚴重程度進行階梯式處罰。

具體處罰措施包括:停止鏈接內容在朋友圈繼續傳播、停止對相關域名或IP地址進行訪問,封禁相關開放平臺帳號或應用的分享接口。對多次違規及對抗行為的違規主體,將採取下調每日分享限額、限制使用微信登錄功能接口、永久封禁帳號、域名、IP地址或分享接口等。

有媒體猜測微信此舉意在阻止“羊毛黨”的薅羊毛行為,由於線上獲客成本高昂,朋友圈裂變一直被認為是高獲客低成本的宣傳方式,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玩法被微信封殺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此外,上游新聞記者瞭解到,公告發布後潘多拉口語、流利閱讀等線上英語學習平臺集體調整了策略,取消微信平臺打卡但返利不變。

學習軟件利誘分享朋友圈被禁 律師:微信或涉嫌不正當競爭 新聞 第1張

微信發布《關於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處理公告》。

有心堅持不打卡vs打卡正能量

微信平臺公告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網友熱議,有人表示朋友圈打卡的行為一方面確實能夠產生督促學習的效果同時,但還有另外一種聲音卻認為這是平臺借利誘和自我成長的標榜對人進行的道德捆綁和利益約束。

有網友表示並不覺得有任何問題,至少看到了比自己優秀的人。但也有網友表示真是煩得要命,把打卡的挨個屏蔽掉了。 學個東西還需要秀出來嗎?給自己學的還是讓別人看的?這是在放大焦慮情緒。

@Dreamingsleeper:真有心堅持的,不需要發布形式化的打卡。

@喵喵不是狗:趕緊把打卡的都處理了吧,每天各種打卡都刷屏了

@翀C17Joker:打卡很正能量啊,比那些微商廣告強多了

對於平臺以利誘之的做法,有觀點稱,這只是商家的營銷手段,因為每天堅持打卡的人還是佔少數,而這也保障了商家的盈利。同時即使用戶轉發了一次朋友圈,這對商家都是一次高質量的曝光。

同時上游新聞記者也注意到,除了這次被點名的英語學習打卡,朋友圈中還存在各式各樣的打卡,微商打卡、讀書打卡、運動打卡,這與英語學習平臺要求的打卡模式如出一轍。除了微信平臺有有這樣的誘利返現,qq平臺、有道詞典上同樣存在這樣的活動。

學習軟件利誘分享朋友圈被禁 律師:微信或涉嫌不正當競爭 新聞 第2張

極光單詞發布整改通知。

律師:微信或涉嫌不正當競爭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張新年律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依據《互聯網廣告暫行管理辦法》,這種名為打卡實為分享相關APP的朋友圈內容,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互聯網廣告。而微信作為微信朋友圈的服務提供者當然可以依據其自身的經營管理權力禁止分享這種變相的廣告鏈接,但這種禁止或涉嫌不正當競爭。

張新年認為,微信平臺實際上並不禁止投放廣告,反而允許客戶通過其微信平臺等官方途徑進行投放。在這種情況下微信單方面以“誘導分享為非正常營銷行為,嚴重破壞了朋友圈體驗為由”禁止用戶自願分享相關APP鏈接(實為相關APP繞過微信平臺變相投放廣告)的行為或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

而對於相關APP要求用戶分享打卡才能返現的問題,張新年表示,由於當下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學習是沒有自製力的,因此才會出現“保證金打卡返現”等情況。當然這也是相關APP營銷的一種方式,藉助用戶的學習心理同時進行產品推廣。但這種打卡返現的方式實際上也是APP與用戶之間的自願行為,符合《合同法》意思自治的要求,即便有所謂“要挾”的嫌疑,但並不被法律所禁止。

上游新聞見習記者 劉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