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壓焓圖應用

一、理論計算

單位理論製冷循環圖

(MPa)

(kJ/Kg)

製冷循環從1開始,沿等熵線至2;再沿等壓線冷凝至5。3,4為與x=1及x=0的交點。再沿等焓線下至6;再沿等壓線至1,完成一次循環。反應的是單位質量的製冷劑一次循環的狀況。

1. 單級製冷計算

(1)、單位質量製冷量

1.

q0:蒸發器的單位質量製冷量(kJ/㎏)

h1:壓縮機吸入口狀態的焓值(壓焓圖中狀態1點)(kJ/㎏)

h6:節流出口狀態的焓值(壓焓圖中狀態6點)(kJ/㎏)

(2)、單位質量移熱量

2.

qK:冷凝器的單位質量移熱量(kJ/㎏)

h2::壓縮機排出口狀態的焓值(壓焓圖中狀態2點)(kJ/㎏)

h5:冷凝器出口狀態的焓值(壓焓圖中狀態5點)(kJ/㎏)

(3)、單位質量功耗

3.

Al:理論單位質量壓縮功(kJ/㎏)

h2:壓縮機出口狀態的焓值(壓焓圖中狀態2點)(kJ/㎏)

h1:壓縮機吸入口狀態的焓值(壓焓圖中狀態1點)(kJ/㎏)

壓縮機工作,單位時間內體積是定量,質量是變數,所以計算中有轉換過程。把體積化成質量。

(4)、單位容積製冷量

4.

q0:單位質量製冷量(kJ/h)

qv:單位容積製冷量(kJ/h)

υ1:比體積(m

3

/kg)

(5)、實際輸氣量

5.

VS:壓縮機實際輸氣量(m

3

/h)

Vh:壓縮機理論輸氣量(m

3

/h)

Q0:壓縮機產冷量(kJ/h)

qv:單位體積產冷量(kJ/m

3

λ:輸氣係數

(6)、壓縮機質量循環量

6.

G:壓縮機質量循環量(kg/h)

Vs:壓縮機實際輸氣量(m

3

/h)

υ1:比體積(m

3

/kg)

Q0:壓縮機產冷量(kJ/h)

q0:單位製冷量(kJ/kg)

(7)、壓縮機製冷量

7.

Q0::壓縮機產冷量(kJ/h)

G:壓縮機質量循環量(kg/h)

VS:壓縮機實際輸氣量(m

3

/h)

q0:單位質量製冷量(kJ/kg)

qv:單位容積製冷量(kJ/kg)

(8)、壓縮機散熱量

8.

QK::壓縮機散熱量(kJ/h)

G:壓縮機質量循環量(kg/h)

q K:單位質量移熱量(kJ/kg)

(9)、冷凝負荷係數

9.

ψ:冷凝器負荷係數。

QK:冷凝器散熱量(kJ/h)

Q0:蒸發器製冷量(kJ/h)

qK:單位質量移熱量(kJ/h)

q0:單位質量製冷量(kJ/h)

h1:蒸發器狀態出口的焓值(壓焓圖中狀態1點)(kJ/㎏)

h2:冷凝器入口狀態(壓焓圖中狀態2點)的焓值(kJ/㎏)

h5:冷凝器出口狀態(壓焓圖中狀態5點)的焓值(kJ/㎏)

(10)、活塞壓縮機理論輸氣量

10.

Vh:活塞壓縮機理論輸氣量(m

3

/h)

D:氣缸直徑(m)

S:活塞行程(m)

n:壓縮機轉速(r/min)

Z:氣缸數

(11)、壓縮機理論功率

13.

NT:壓縮機理論功率(kw)

Al:單位理論壓縮功耗(kJ/kg)

G:製冷劑循環量(kg/h)

(12)、壓縮機軸功率

14.

Ne:壓縮機軸功率(kw)

NT:壓縮機理論功率(kw)

η:壓縮機總效率

(13)、製冷係數

15.

εh:製冷係數

Q0:壓縮機製冷量(kw)

NT:壓縮機理論功率(kw)

Al:單位理論壓縮功耗(kJ/kg)

q0:單位質量製冷量(kJ/h)

(14)、壓縮機能耗比

16.

COP:壓縮機能耗係數。

Q:壓縮機產冷量(kw)

N:壓縮機功耗(kw)

(15)、同一壓縮機的不同工況下的產冷量轉換

18.

Q01:工況1時的製冷量。(kJ)

Q02:工況2時的製冷量。(kJ)

q v1:工況1時的單位體積製冷量。(kJ/m

3

q v2:工況2時的單位體積製冷量。(kJ/m

3

λ1:工況1時的輸氣係數。

λ2:工況2時的輸氣係數。

2例題

有一活塞式單級製冷系統,製冷壓縮機理論輸氣量V=280m

3

/h,輸氣係數λ=0.7;蒸發器入口製冷劑狀態點為5,,出口製冷劑狀態點為0,壓縮機吸氣入口製冷劑狀態點為1,冷凝器入口製冷劑狀態點為2,出口製冷劑狀態點為5。計算該系統冷凝器散熱量Qk(kw)與蒸發器製冷量Q0(kw)之比η。

解:

狀態點

0

1

2

5(6)

比焓kj/kg

1688

1888

1988

588

比體積m

3

/kg

1.0

1.2

1. 實際輸氣量

(m

3

/h)

2. 循環量

(kg/h)

3. 冷凝器散熱量

=G(h2-h5)=163.3×(1988-588)=228620(kg· Kj/h)=63.5(Kw)

4. 單位製冷量

=188-588=1100(kJ/kg)

5. 製冷量

=179960(kg· Kj/h)=49.9(Kw)

6.散熱量與製冷量比

=1.27

答:該系統冷凝器散熱量Qk(kw)與蒸發器製冷量Q0(kw)之比η為1.27。

二、製冷系統狀態分析(維修,改造)

首先,壓縮機工作是有範圍的,超出範圍就要考慮其他方式來解決。

單級製冷活塞壓縮機限定工作條件

製冷劑

工作條件

R717

R12

R22

蒸發溫度℃

5~-30

10~-30

5~-40

冷凝溫度℃

≦40

≦50

≦40

壓縮比PK/P0 Mpa

≦8

≦10

≦10

壓力差PK-P0 Mpa

≦1.4

≦1.4

≦1.4

壓縮機吸氣溫度℃

t 0+(5~8)

≦15

≦15

壓縮機排氣溫度℃

≦40

≦40

≦40

安全閥開啟壓力差 Mpa

≦40

≦40

≦40

油壓差 Mpa

0.15~0.3

0.15~0.3

0.15~0.3

油溫℃

≦40

≦40

≦40

比如50℃以上高溫直接冷卻,需要先通過風,水降溫至20℃左右,再考慮用製冷裝置降溫;-40℃以下,考慮用復疊式解決。

為了設計,判斷有依據,需要有一標準。標準工況是判斷的依據之一。他是以溫度為標準。當我們使用不熟悉的新製冷劑時,如果有壓焓圖,依溫度找到相應點,就可以知道冷凝、蒸發壓力。通過壓力表就能判斷著系統工作狀況。冷凝壓力高了,則冷凝不好,或冷劑多了。蒸發壓力高了,可能負荷大,或膨脹閥開度大了;所有這些,通過與標準工況比較,能判斷問題的癥結。

標準工況與空調工況

標準工況

空調工況

蒸發溫度℃

吸氣溫度℃

冷凝溫度℃

過冷溫度℃

蒸發溫度℃

吸氣溫度℃

冷凝溫度℃

過冷溫度℃

R717

-15

-10

30

25

5

10

40

35

R12

-15

15

30

25

5

15

40

35

R22

-15

15

30

25

5

15

40

35

下面舉四個例子,當製冷系統出現這些情況,壓焓圖的變化。

1.當冷凝效果不好時:1-2-3-4變成1』-2』-3』-4』,這時(2-1)<(2』-1』)即壓縮機軸功率增加,壓縮機工作電流增加;相應蒸發壓力增加;由於蒸發壓力與庫溫差是定值(與蒸發器形式,新舊程度有關)相應,庫溫就升高。

2.當蒸發效果不好時(管壁油膜較厚,或者蒸發器霜較厚,影響冷量吸收):1-2-3-4變成1』-2』-3』-4』,這時蒸發溫度下行,相應蒸發壓力下降(1』-4』)<(1-4)即單位製冷量下降,總製冷量下降。

3.當膨脹閥開度過小時,情況同上。

4.當膨脹閥開度過大時:1-2-3-4變成1』-2』-3』-4』,這時|(4-1)|<|(4』-1』)|即相應蒸發壓力增加;由於蒸發壓力與庫溫差是定值(與蒸發器形式,新舊程度有關)相應,庫溫就升高。由於蒸發麵積一定,相應傳導的冷量一定,製冷劑就不能完全蒸發,不是氣體吸入壓縮機,而是飽和濕蒸汽,造成壓縮機沖缸,輕的聲音響,重的打碎閥片,引起一系列缸頭故障,損壞壓縮機。

在設備改工況時,通過壓焓圖,我們可以看出,高溫改低溫可以用,但製冷量由於q0的減小,υ的減少,Q0減少。低溫改高溫,全封閉,半封閉系統可能會壓縮機電流保護。全封閉需要換電機。系統壓力電流要重新整定。

另外蒸發器,冷凝器配比不對,膨脹閥選擇不當等許多故障現象,在壓焓圖上都能反應出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