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回復並放圖。

首先你問值不值得,門票200,只能看3分之1的布達拉,能看到很多你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東西,並且據說再有幾年就關閉了不對外開放了,這還真不是用值不值得能形容的東西。

但其實對於我一個學渣,上課不認真聽講的人來說,觀看的整個環節我是屬於打瞌睡狀態,太高了我覺得爬得我很累。

另外,其實200塊對於整個人生路來說其實不多對嗎,去吧,反正來都來了。文成公主劇場推薦你一定去看看。

重點,別在美團上定票。


兩個問題,先回答第二個,再回答第一個。

【第二問:值得去嗎?】

我的答案是:值得。

每個人的感官體驗需求和能力都不同,所以「值得」的指標也不盡相同。這是「小馬過河」、見仁見智的事。

那麼下面,我回答第一問,也是給出我的理由——值得,因為讓我「感動」。

我會描述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內容感性為主,抒情風格。

【第一問:布達拉宮怎麼樣?】

很多年後的今天,我終於試著一點點梳理自己當年的感受。

「感動」,未免太籠統。

那我是為著什麼而感動的呢?

想必不是嘈雜的遊客熙熙攘攘,不是行走時汗流浹背而口乾舌燥,也不是在佛像前 眾人為著自己的世俗願望而匍匐、跪拜、獻禮。

是為那一個瞬間:

拉薩傾城的日光穿透毫無陰霾的藍天,直射在布達拉宮二樓內閣的地面。

半空中,塵埃徐徐舞動在明亮的的陽光裏。

因年代久遠而微微開裂,又因宮內薰香而好聞的深色木質建築結構像畫框,框住了這幅動態的小圖畫。

不經意,卻那麼直射人心美。

也許1300年來,這幅畫都沒有太大變化——儘管歷史風起雲湧、改朝換代,宮殿一再翻修、物是人非,但陽光、門柱、微塵,這些細小的元素的組合,卻比那所有人、所有事物都要更長久地存在著。

在那副圖畫裏,千年光陰彷彿彈指一揮間。

為那一個瞬間:

進入經書閣,我入神地觀摩一尊尊金身佛像,不小心腳下絆了一下。

一轉頭,發現有一雙眼睛含笑望著我。

說「望」 是因為感覺眼睛的主人很遙遠

——彷彿他不是坐在一米開外的椅子上,而是至少有十丈遠;

儘管他沒有更多表情,也儘管他「很遙遠」,但是那雙眼睛,在第一時間抓住了我全部的注意力

——寬恕,慈悲,敦厚。

這是我在那一瞬接收到的強烈感受。

我感到,甚至還沒道歉,我已經被原諒了。

但還是誠懇地致歉了。而直到那時,我才意識到更多的信息。比如 發現這是一位身著紅衣的剃度僧人,比如 發現他手持佛禮、膝上有一捲髮卷的經書——大概是 剛剛在看這卷書,被冒冒失失的我踩到腳、打斷了。

還為那一個瞬間:

嚴格說來,不算布達拉宮裡。

是我坐火車去西藏的路上。

三天三夜的火車,坐到人了無生趣。也許是路程一半多點的時候。

車窗外是高原,教科書上名叫「青藏」。那土地是深深淺淺的褐色,有些開裂。一條似幹非乾的小溪流對角穿過一方土地,迎來、又遠去了。

我四仰八叉橫在下鋪,半眯著眼,沐浴在高原充沛明艷的陽光裏,耳機裏是女聲溫柔的嗓音。

是西班牙女歌手的kinky love

那一刻,心像一張被曬得微卷的羊毛毯,乾燥、溫暖,還有著好聞的太陽的味道。

又好像輕快無比,可以直上雲霄,飄到高遠的高原的藍天之上。

當年去的時候交通還不是很便利,動輒2-4小時的麵包車單程令我腸胃翻江倒海,心肺功能跟不上,屁股上打了高反針,另外還喫了葯。

但是,我覺得很值得。

這些震撼是任何別的地方、景點都不能代替的。它們獨一無二。

我推薦你們去看一看,至於高光時刻又會是哪些,不如就把它當作是未知的驚喜,到時親自拆開罷。

——————————

感覺彷彿是,我的一部分精神在多年前留在了那片土地上,留在了拉薩傾城的日光裏,留在了佛號聲聲與香薰繚繞的空氣裏。

我還會再去的。

(按我的承諾,分兩次寫完了 )


剛從布達拉宮回來,冬天免門票進去的。

高反真的是有點嚴重,最好不要冬天去。布達拉宮外面很壯觀,非常適合拍照。因為時間比較趕也沒有請導遊,進去啥也看不懂,也就走馬觀花的看了看,所以感覺一般般,又小又窄還很暗,還有股奇怪的味道,可能是香味???


上傳照片證明去過,不值得,沒意思,進去房間很暗,走了一遍裡面東西不多,裡面不讓拍照,更沒意思了,去那不如去看看祖國大好河山,拉薩消費高,對一個內地人飲食也不習慣。高原爬山還特累,真的


--

值得去

我去過的國內的宮殿、廟宇、博物館裡

故宮布達拉宮算是並列第一吧


看自己呢吧,在拉薩待了一個多月,去過布宮廣場好多次,但一次也沒有進去過,是要留下點遺憾,才能為下次去拉薩有個藉口


怎麼樣呢我說不清楚,但是肯定是值得的。我覺得吧,你如果到了拉薩,或遠或近的看到布達拉宮,都是會拍幾張照的,真的挺美的,它有那種吸引力,但是旺季票想進去看不容易。


去了拉薩不去布達拉宮,就像到北京沒去天安門,至少外邊得轉一下看看,相信我,會有很大感觸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