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當時電腦還不是那麼普及,

網路更不用說了,不但速度慢,而且內容還缺乏。人們日常接受信息的渠道是,看電視,查書和讀報紙。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們雖然也享受到了極大的便利,

但是大腦也因此受到了摧殘,

頭腦中每天都充斥著瑣碎的信息,佔用了很大的處理帶寬

信息的更新速度,我們已經遠遠跟不上了

因此,我覺得未來的人們肯定並不缺乏信息,而是更缺乏對信息的過濾

現在,我們雖然學習的更快了,但是環境也更嘈雜了,

讓我們更難專心的做事情。

護城河

我們知道,在一場戰爭中,雖然進攻很重要,

但是防守無疑更加重要。

假如沒有一個足夠堅固的堡壘守護勝利的成果,就會落個疲於奔命的下場。

可是,如果再想想我們自己的話,

學習各種新知識的過程中,又何嘗不是疲於奔命呢?

例如,今天遇到了一個xx專家,於是我們就想把xx學好,

明天又看到某人精通zz,我們就又想去學zz了。這樣學習,讓自己好累啊。

因此,營銷自學

簡直可以看做是,現代社會中的一個沒有硝煙的攻防戰了。

在攻防戰中,護城河很重要,

我們必須有讓別人無法輕易取勝的殺手鐧


劍走偏鋒

提到攻防策略,就不得不提中國古代的一本奇書了,

就是《孫子兵法》。

兵者,詭道也。

在孫子兵法中,「兵」可以理解為「資源」,

這本書,正是教人如何運用資源,在不利的情況下取勝的。

對於防守而言,兵法中是這樣寫的,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

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有了不可戰勝的條件,就可以守;對方出現了可勝之隙,就可以攻;

守,應依靠自己不可戰勝,力有裕如;攻,要針對對方弱點、不足,舉兵必克。

因此,我們要先讓自己不可戰勝,再去進攻。

這一點看起來是很難的,

其實不然。

具體對軟體開發而言,

我們只需要把一項冷門的知識掌握就足夠了,一旦遭遇別人的營銷,只需要拿出這個武器即可。

千萬不要貿然去別人的地盤打仗。


求戰

有了護城河之後,就有了不可被戰勝的條件了,

接下來該怎樣取得勝利呢?

這時候就該找對方的弱點求戰了,

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

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

我集中兵力為一處,敵分散兵力為十處,這就形成局部的以十防一的態勢,

那麼我就兵力眾多而敵人就兵力寡少了。能以眾多兵力對付寡少兵力,與我交戰的敵人就陷入困境了。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雖然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了,

但同時,也沒有人能夠精通所有的知識。在別人不擅長的領域,更容易取得成功。

所以,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古代善戰的人,總是取勝於容易取勝的敵人。

因此,勝利之師是先具備必勝的條件然後再去交戰,

失敗之師總是先同敵人交戰,然後期求從苦戰中僥倖取勝。

回到現實

對軟體開發而言,跟別人比別人擅長的那些知識點,是不明智的,

我們也沒必要浪費精力去「彌補」自己的差距。

相反,我們應該先去學一些,別人不怎麼關注的但是確實有用的知識,

並以此作為自己的護城河,保護自己

在跟別人討論問題時,也不要被帶著走,而是先找到對自己有利的位置

這樣就會節省出大量的時間,去學那些真正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知識是學不完的,「彌補差距」是個偽命題


結語

本文借用孫子兵法闡述了學習過程中的攻防戰,

讓我們認識到,在學習資料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可能更考驗我們的應敵戰略

如果說不學習是因為懶惰,

那麼比懶惰更可悲的是盲目的學習,盲目的學習浪費了時間,還給自己一種在努力的假象

尤其是在別人已經擅長的領域投入時間,會凶多吉少,

我們幾乎永遠無法成為心目中的那個人。

所以,我們得在混亂中塑造性格,在平凡中顯出特色。

先成為小圈子裡獨一無二的那個人吧。

正是,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下一篇:前端開發心理學(四):夢想是怎樣實現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