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豆皮、豆花、豆泡、幹豆腐和凍豆腐,這些豆製品可以說是老少咸宜了,就連我也很喜歡喫雖然讀起來拗口難念但只要掌握他們的特點一點都不難區分,首先他們都是由黃豆做成的,把黃豆洗凈並用水泡十個小時左右,然後用攪拌機打碎成豆漿,將打好的豆漿倒在盆裏,用白紗布將豆漿和豆渣分離開,之前的步驟都是一樣的以下就是他們的區別了:將豆漿放到電飯鍋裏保溫80度左右保持大約30分鐘左右,這時候豆漿會凝固起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豆花了,也就是北方的豆腐腦

將籠屜放到蒸鍋上,籠屜鋪上白紗布,把豆腐腦倒入籠屜裏蒸大約30分鐘就做成豆腐了,這裡的豆腐有南豆腐和北豆腐之分,也很容易區分,南豆腐是用石膏做成的又叫石膏豆腐,北豆腐使用滷水做出來的也叫滷水豆腐。

豆漿煮沸時表面形成的一層薄膜,用筷子從兩邊提起來,晾上風乾,就是豆皮了,捲起來就是腐竹

由特別的機器壓製成片的就是幹豆腐

豆泡和凍豆腐就很簡單了,將豆腐切成正方的豆腐塊油炸起泡就成了豆泡,這有個小竅門,不要用石膏豆腐炸豆泡,味道不好,切記每次炸的時候不要一次放的太多,

將豆腐低溫冷凍處理使其內部呈蜂窩狀就成了凍豆腐,這裡要注意做凍豆腐一定要用北豆腐,也就是用滷水點出來的豆腐,而且凍豆腐好喫容易保存是北方冬天不可缺少的美味。

由於製作原料差不多隻是製作方法有些出處所以營養成分沒有太大區別,都含有鐵鈣磷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對人們非常有益

以上就是他們之間的區別了,希望可以對你有些幫助


豆製品是深受大家喜愛的一類食物,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並且富含鉀、鈣、鐵等微量元素及B族維生素,而且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與穀類食物形成互補的最佳食品。

豆類製品是以大豆為原料,經過選料、浸泡、磨糊、過濾、煮漿、點腦、蹲缸、壓榨成形等工序製成的以大豆蛋白質為主的白色凝膠。

常見的種類有豆腐、豆皮、豆花、豆腐乾等,下面我們來看看豆製品的營養成分吧。

1.豆腐

根據製作豆腐所用凝固劑的不同和豆腐的含水量,豆腐分為老豆腐和嫩豆腐。豆腐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氨基酸組成接近人體,容易消化吸收,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

嫩豆腐(南豆腐)的營養價值:

2.豆皮

是黃豆磨漿煮熟後表面的薄皮曬乾後的製品,看起來油乎乎的,脂肪含量較高,其中含有的卵磷脂。豆皮擁有豆製品的特殊清香,口感潤滑。含有多種礦物質,能補充食物中鈣的不足。

豆腐皮的營養成分:

豆腐皮的營養素密度很高,但是能量也很高,一次不宜喫過多

3.豆花

北方多稱為豆腐腦,是豆腐的前身,比豆腐軟嫩。水分含量較高。而且非常容易消化和吸收,適合老年人和小孩食用。

豆花的營養成分:

4.豆泡

就是油炸豆腐,把豆腐切小塊,下油鍋炸至膨脹即可。由於經過油炸,脂肪含量較高,喫的時候應適量,而高溫導致蛋白質變性,使得口感有嚼勁。

油豆腐營養成分

5.豆腐乾

製作方法前期和豆腐一致,是一種壓成薄片狀的的豆腐製品。烹飪方式多種多樣。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高。

幹豆腐的營養成分:

6.凍豆腐

由新鮮豆腐經過冷凍處理製作而成蜂窩狀,有彈性,還保留了新鮮豆腐的營養。含水量不到1%。一般用作火鍋,吸收湯汁,口感鮮美。但是一般都是搭配烹飪,很容易吸收過多的鈉和油,喫的時候注意量的攝入。

凍豆腐的營養成份和嫩豆腐相似,營養差異不大,因為僅僅是進行了冷凍加工,所以可參考上面嫩豆腐的表格

豆製品的營養價值是根據其含水量決定,含水量高營養成分低,不同的豆製品口感風味各有不同而已。豆製品在加工的過程中,去除了大量的抗營養因子,如蛋白酶抑製劑、植酸、植物紅細胞凝集素等,提高了大豆的生物利用率,更好的發揮其抗癌、抗氧化、降低膽固醇等保健作用。


怎樣區分豆腐、豆皮、豆花、豆泡、幹豆腐和凍豆腐,它們營養成分有何不同?

豆製品是大豆經加工製成的,如豆腐、豆皮、豆花、豆泡、幹豆腐、凍豆腐等。因大豆經過加工,不僅蛋白質含量不減,而且還提高了消化吸收率。同時,各種豆製品美味可口,促進食慾,所以豆製品深得人們的喜愛。

下面讓話食帶你來看看常見的幾種豆製品的區分方法和營養成分吧。

【豆腐】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製品,又稱水豆腐。

主要的生產過程有兩步,一是製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豆腐還有南和北豆腐之分,南豆腐用石膏較少,因而質地細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用石膏較多,質地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左右。

【豆皮】

把濃豆漿倒入平底鍋中,加熱時注意不要煮沸,鍋中豆漿的表層就產生一層皮膜,用竹籤恰當地撈出並使之慢慢地乾燥。

此膜撈出後鍋中會再次產生皮膜,繼續撈出,這樣如此反覆,製成的便是豆皮啦。

【豆花】

豆腐花是一種用黃豆製作的小喫, 將黃豆用水泡漲,磨碎過濾出豆漿,豆漿如果加入鹽滷或石膏,就會凝結成非常稀軟的固體,這便是豆花。

【豆泡】

豆泡是用37.5px見方豆腐作為主要原料放入油鍋裡面油炸而成的一種油炸豆製品。

由於經過油炸,所以脂肪含量較高,喫的時候應適量,而高溫導致蛋白質變性,使得口感有嚼勁。

【幹豆腐】

製作方法前期和豆腐一致,不同的是澆制時厚度較小,要求壓制後豆腐乾的含水量在60%~65%,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高。烹飪方式多種多樣,鹹香爽口,硬中帶韌,久放不壞。

【凍豆腐】

凍豆腐由新鮮豆腐冷凍而成,孔隙多、彈性好、營養豐富,味道也很鮮美。

將水豆腐冷凍,即為凍豆腐;解凍並脫水乾燥的凍豆腐又稱海綿豆腐,含水量不到1%,易於保存。

介紹完各類豆製品,讓話食繼續帶你看看豆製品的營養成分有何不同吧。

從表格上看,我們或許會說豆花蛋白質含量那麼低,那是不是代表沒有其他豆製品有營養呢?

答:不是的,因為豆花含水量十分高,如果除去水分,那它的蛋白質含量數據也會大大提高。同樣道理,幾種豆製品因為含水,所以和幹黃豆無法一致比較。

豆製品較幹黃豆的消化、吸收率大大地提高,因為豆製品的製作方法中,如豆腐、豆腐乾、豆皮、腐竹、豆花等,一般都有磨碎和煮沸過程,消除了大豆中營養成分被人體的消化、吸收、利用的障礙,從而提高了大豆的消化率。

如:整粒大豆蛋白質的消化率僅為 65%,但是豆腐的消化率一般為92%一96%,豆漿的消化率為90%,豆花人體對其吸收率可達92%~98%。[1]

豆製品的營養成分,因大豆中的脂肪在製作過程中隨水流失。所以除豆皮、豆泡(由於經過油炸)外,大多數豆製品一般均屬於高蛋白質低脂肪食品,並且它們的含鈣量還有明顯增加。

所以總的來說大多數豆製品是一類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高蛋白低脂低熱量的健康食品。

參考文獻

[1]毛禮鍾,毛昊. 大豆和豆製品的營養價值與豆腐的新品種[J]. 中國烹飪研究,1997,(04):40-43

作者:鍾慧婷 趙力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