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聽說這個動漫,今天看了影版的,大傢什麼看法呢


【大約是觀後感】

電影的宣傳海報上寫著【優しく、哀しい、噓をついた】

翻譯成中文可以說是【溫柔的、悲傷的、謊言】看完電影后才真的覺得這幾個詞總結的真的很精闢。

電影一如以往的六季一樣,還是以前的故事模式,還是夏天的八原,有溪水河流,有樹林陰翳,有蟬鳴陣陣,有裊裊的炊煙,以及被人們信奉著的無名的卻有力量的神靈們。

電影裏有了新人物。悶悶坊說自己內向的妖怪,認為躲在牆裡更有安全感,總是貼在牆裡面行走躲開妖怪躲開不必要的麻煩,因而從五丁鎮到八原的短距離,夏目只需要走二十分鐘就可到達,而他卻足足花費三個月。

電影裏的主角,穗之影它化身的椋雄,站在家門前,向容莉枝告別說:「我要走了,媽媽。」容莉枝答應了一聲,沒有抬頭,她以為這只是兒子每天出門前的道別。她抬頭望向門外,椋雄已經不見了。我在想,她此刻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是已經忘記了上一刻還站在外面的椋雄嗎?還是茫然的抬起頭來。與穗之影的謊言相呼應的,是結城。我想,他是不是也因為看到這麼孤單的夏目,想要陪伴他讓他不至於一直一個人孤單而說謊呢?

最後一幕,樹的妖力散為滿天飛絮。這些飛絮,遇到不同事物,都能模仿複製出一樣的另一份來,但片刻就一閃而逝。它們成為松鼠,成為悶悶坊,成為蝴蝶,成為飛鳥,成為青蛙。一片飛絮,落在容莉枝的紙上。她愣住了,隨後無法自抑地流淚。穗之影陪伴她的記憶,已經像飛絮一樣散落了,蕩然無存,她也想起椋雄早已去世。夏目說:陪伴著容莉枝的椋雄總是笑著,彷彿是想化解她的悲傷。

總是覺得,人與妖怪,不可結緣這句話可以是每一個故事的內涵所在,憑我依稀記憶能說出來的,和人類相戀的螢。當男子再也無法看到妖怪時,他無法忘記螢,日日來到相會之地,一遍遍地呼喊她......可螢卻是靜靜的站在他面前。

露神和花子,也是讓人遺憾的。最後一幕露神在即將消失的時候說:這樣就好了,我能與花子一起走了,一直以來我只是注視著她,這下子覺得總算是能夠碰觸到她了。謝謝你,夏目,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人類真是可愛呢。

在結尾處可以稱之為淚點的,似乎是還了花子的一個願,也是在彌補幾十年前錯過的一句寒暄。

露神:今天天氣真好啊。

花子:是啊。

還有坐在樹上的小妖怪,我看見網上說,人人都在等玲子,只有她在等夏目。小妖怪意識到嚇唬,捉弄使夏目受到傷害以後,變成了小貓四處去尋找夏目的蹤跡,在他的懷裡見到了夏目溫柔的笑容:原來他也有那麼溫柔的表情。她聽見了夏目對作為貓咪的她說出的的心聲:他不想再麻煩別人了,也不想再一直感受別人的忽視和冷漠了,他想要長大,一個人好好地生活,小妖怪好像突然讀懂了夏目內心的孤獨悲傷,或者說是,她突然理解了情感,她落下了眼淚,她想告訴夏目:孤單一個人是很可悲的事情哦。但是她還是沒能向夏目道歉,也沒法告訴他孤身一人的可悲。過了幾年,夏目想起了她,那個總是以捉弄他為樂趣的總是呆在樹上的妖怪,他又回到了那個地方,這次他想,我要好好跟她交個朋友。那個伴隨著清風,綠葉的擁抱,大概也讓很多人鼻子一酸吧。原來她也這麼幾年一個人寂寞著。

「我叫夏目貴志,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

一直執著於妖怪研究的多軌爺爺慎一郎,看不見妖怪的他不知道有這麼多妖怪陪了他這麼久。最讓人感動的一幕就是,爺爺坐在窗前認真的看書,一羣可愛的妖怪支著腦袋在圍在窗前認真的看他。同樣的,夏目看不見妖怪的那一天晚上,夏目問老師在哪裡?貓咪老師很含糊的回答,而我們看見的是變身的貓咪圍在夏目身邊的場景。我想,夏目從小因為可以看見妖怪而苦惱著,希望再也不要看見了吧,可是要是真的看不見了,會不會很難過呢,真的能融入人羣嗎?以及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一集:

在多軌家迷路的妖怪,那是他第一次看見人類的眼睛,多麼明亮,也正是他以老者的口吻發出了這句徒增寂寞的感嘆:你幫助了迷路的我,如果能實現,我想帶你去看絢麗的山嵐,去看秀麗的溪谷,這份心情,人類是如何稱呼的呢。在最後,一個妖怪的獨白,沒有片語只言提到愛,卻幾乎要滿溢出這些字句。

人與妖怪之間總是積累著一點一滴的緣分,這種緣分是一種牽絆,它在你的記憶裏好像出現過,卻再也不會出現,白居易寫: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不遇傾城色。李白感嘆: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對於無法長久留在身邊的卻產生了感情的人事物的離去,總會讓人發生這樣的感慨。「年少時不能遇見太驚艷的人」大抵也是如此。就好像

我走過山的時候山不說話,我路過海的時候海不說話;

我坐著的毛驢一步一步滴滴答答,我帶著的倚天喑啞。

大家說我因為愛著楊過大俠,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家;

其實我只是喜歡峨嵋的霧和霞,像十六歲那年綻放的煙花。

那是郭襄最後一次見到楊過,從此那個神采飛揚,行俠仗義的大哥哥,和襄陽那場煙花,都只存在於斑駁的記憶裏。

與你同經歷了那麼多,有了那麼多深厚的情誼,可是這些經歷卻隨著時間消散了,生活也最終歸於平靜。

人啊,也和妖怪一樣寂寞,那些寂寞的妖怪們,踽踽獨行,獨自等待,等待著玲子再次來陪他們玩耍,可是這樣的等待是沒有盡頭的,想想就讓人難過。

廖一梅的《柔軟》裏不是有那句很經典的臺詞:「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真正治癒的文字,從來都是那麼平淡和自然。

有人說那是一本怎麼也撕不完的友人帳,有人說那本友人帳是玲子欠下的「風流債」,還有人說「友人帳有多厚,當年的玲子就有多寂寞」。

是啊,夏目玲子是孤獨的,她會不斷找她遇到的妖怪挑戰一些亂七八糟的遊戲,她會時不時臉上帶著傷痕出現在樹林裏,她會一個人坐在山上看落日……

她,一直都是一個人。從悶悶坊的記憶裏,玲子將拾起來的鈴鐺遞給容莉枝的時候,她因恐懼而轉身跑開了,玲子去抓住了悶悶坊的手,夏目認為,這大概就是玲子無法與人交往的原因吧。可是在和容莉枝的交談中,他知道了,當時的容莉枝並非因為討厭,而是因為見到了一直崇拜的人而不知所措,她說:那時怎麼可以這樣對她呢?這讓我覺得,溝通是多麼重要,玲子不知道她為什麼逃開,心裡一定想,她大概討厭我吧。

看完了電影,心裡會有空落落的感覺,熱鬧過後的寂寥之感。

自然是因為電影只是電影,並不是現實生活,它所講述的和我現在過的生活是不一樣的,有一些落差。不論是悲劇還是喜劇,一旦影片結束,你還是要回歸你現在的生活。

我愛看《夏目友人帳》,大概就是因為喜歡這樣的結局,作者總能從平淡細膩的故事裡抓出讓人產生共鳴的感情,作用於我們身上,變得更為觸情。電影裏山神把命運視作那巖上傾瀉下的瀑布裏的水流,一觸碰,就會被影響,是極其脆弱的東西。只是不管大到生死,還是小到告別,人們總有一種日常的力量,去治癒悲傷與缺憾。人生的某些悲喜、堅定與猶疑,最終成為步履不停的生活的一部分。

這波瀾不驚的每一天,一個人孤獨寂寞也還是得過。

只要有想見的人,就不再是孤身一人了。

會いたい人がいれば、もう一人ではない。


第一次一個人去看電影,我覺得《夏目友人帳》這樣溫柔細膩,娓娓道來的故事就應該一個人靜靜地看著。果然,我喜歡的那個少年,一直都沒有變過啊……溫柔又有力量。

電影一如既往地講了一個溫暖感人的故事,有笑有淚。

故事情節是熟悉的設定,從小就能看見妖怪,喪失雙親被排擠孤立的夏目貴志在幾經輾轉遇到了善良的塔子阿姨和滋叔,從此纔不再漂泊擁有一個家庭。

少年淺棕色溫暖的發色和同樣溫暖的笑容一出現,我也不自覺的笑了起來。

我憶起最初喜歡上他,是他的笑容是他溫柔堅定的氣質。

更多的是,作為一個上天並不眷顧的孩子,在經歷了那麼多世間的人情淡漠,冷言冷語,懷疑,猜忌……他依然懷著一顆溫和純凈的心,對後來的友人們,對收養他的善良夫婦,甚至於對陌生人,對不知善惡的妖怪們……

記得曾有一句話說,真正的勇敢是見過了世間的醜惡,但仍付出善意。

這太難得了,儘管知道這是我想要成為的樣子,但這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可是夏目做到了,他一直如此。

如果說,所有看過的動漫裏,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夏目友人帳》。裡面的人物,故事,和片尾總有的少年溫潤嗓音緩緩道來的語句,都有啟發人生的意義。

這部影片也一樣,主題是善意的謊言,說了既溫柔又悲傷的謊言……看完也引人深思,同時有一種深深的被治癒的感覺,整顆心都溫柔成了一汪春水,微漾漣漪。

具體的故事,值得大家在一個清晨或午後獨自去電影院靜靜欣賞,我就不贅述了。

除開溫暖治癒的劇情故事,精緻唯美的畫面也著實令我讚歎,從前我就喜歡《夏目友人帳》裏的畫風,清新簡單的畫面但是也不乏精緻。

但當其放大在影廳的大屏幕上時,鏡頭前的一簇曼珠沙華,火車軌道邊隨風搖曳的百合花,橋下溪邊的熟悉卻叫不出名字的藍色小野花……無論是令人莞爾的小細節,還是渾然天成的大場景——天、水、山,無一不賞心悅目。

在這樣的畫面劇情下,影廳裏的大家都靜靜看著,看到可愛又胖乎乎的貓咪老師也會一起大笑。

那時候有一種雖然是孤身一人來看電影,但靈魂卻極其充實滿足的感覺,也許是與所有的觀眾心心相惜,也許是走進了影片與夏目一起見證了一場治癒人心的故事。

最令我感動的是,影片結束後,響起了熟悉的旋律,但是所有人都坐在原位,靜靜看著,一直看到最後一聲音樂消散,看到屏幕全黑,燈光全亮。

我覺得,在我心目中甚至所有喜歡《夏目友人帳》的溫柔的友人們心中,《夏目友人帳》已經不僅僅是一部動漫,而是一種深深的情懷,包含著所有帶給過我們的溫暖感動,歡笑淚水,也指引我們成為溫柔的,善待世界的人。

最後離開的路上,和鄰座的女孩交上了朋友,開心的聊著天。果然啊,只要有想見的人,就不是孤身一人了。這個溫柔了歲月的少年,溫柔了周圍的人,也溫柔了你我,一直如此,從未改變……

此生無悔入夏目,來世願作帳中妖。

【科普】剛剛百度了不知名的藍色小野花:學名鴨蹠(zhi)草,又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葉等。

總的來說,這部劇場版《夏目友人帳》在喜歡了夏目很久的友人們眼裡,如同這個平凡又不平凡的溫柔少年,度過的漫長年歲裏無數個溫暖治癒的故事中的一個,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情懷的延續……對於路人觀眾們,會是一場適合安靜觀看的治癒系清新小電影。無論如何,你的生命中都值得相遇這樣一個溫柔了歲月的少年……


這是一部送給粉絲的電影。

正如電影海報所言,這次的故事是一個既溫柔又悲傷的謊言,但依舊治癒。

《夏目友人帳》的番劇從2008年開播以來,在豆瓣上有超過10萬人打出9.3的高分,整整六季的時光,夏目從當初孤僻的小孩,也成長為一個溫暖的少年。

以下會涉及一點劇情介紹~

《夏目友人帳:緣結空蟬》在劇情上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

一個是夏目兒時的回憶。

夏目在禮堂外遇到了兒時的朋友,回憶起小時候在學校被孤立,曾以為遇上了同樣能看到妖怪的朋友,到最後才發現自己是被欺騙。

第二部分,則是關於夏目的祖母玲子的回憶。

夏目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牆壁怪,在把名字歸還給牆壁怪的過程中,瞭解到了五丁鎮和祖母玲子的一段過往。

在去五丁鎮的路上,夏目意外遇到了曾經和玲子有過交集的容莉枝,見到了她的兒子「椋雄」。

第三部分,是關於妖怪的故事。

從容莉枝家回來後,娘口三三指出他身上有妖怪的氣息,由此夏目決定再次去往五丁鎮,而這一次的探尋沒有任何收穫,還讓貓咪老師在意外吞食腰果後分裂成了三隻小貓,失去了原有的法力。

為了讓貓咪老師恢復原來的樣貌,夏目再次前往五丁鎮,才發現這一切都是幻化成「椋雄」的穗之影的造成的。

劇場版採用了和番劇差不多的敘事手法。

藍天白雲,空曠的田野,夏目瑣碎的日常,依舊貪喫的娘口三三。對於一直喜愛《夏目》的觀眾而言,只覺得熟悉而安心。

但對於大部分的觀眾而言,劇情的零散,以及漫長的鋪墊,恐怕已經讓人昏昏欲睡。

有這麼一句話,去評價一部電影的故事好壞。

「好的作品是能夠自主流動起來,而整體劇情也基本不為創作者的一直所控制的。」

三個部分的故事,算不上多麼緊密。比如三隻貓咪老師的失蹤,從劇情推動而言,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刻畫,而這段故事的出現不過是引出椋雄的真實身份。

大熒幕電影與番劇不同,並不能和番劇一樣敘事細碎且緩慢。

對於更多的普通觀眾而言,他們期待的是一個邏輯更為嚴密,劇情發展緊湊的故事,不需要像粉絲一樣有這麼多的情感積累,便可以同樣著迷的故事。

但自始至終,《夏目》最動人之處,從來不在於劇情的精彩,而是在於人物本身的刻畫和感情的渲染,能調動起觀眾的情緒。

在日版的電影海報上,有三個詞語:溫柔、悲傷、謊言

小時候,夏目曾經和同學結成一起去過深山找到了一個妖怪守護著的瀑布。

守護瀑布的妖怪說,人與人的關係就像高山上傾瀉而下的瀑布,一點點影響和幹擾,都會讓人的際遇不一樣。所以要慎重地踏入每一條河流,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他人

就像當初容莉枝遇到玲子,從玲子的視角而言,同齡人的竊竊私語,看到玲子時會驚慌失措,或許正是這些細節,讓玲子逐漸放棄了和人交流的心。

而在夏目的成長過程中,不也一樣遭受過同樣的傷害嗎?

經常對著空氣大喊大叫的奇怪小孩,以為終於遇到了一個能理解他的人,自己不再孤單,最終卻發現一切不過是謊言。這樣的際遇也曾讓夏目很久不能釋懷。

而遇到了穗之影幻化的「椋雄」,卻也告訴了夏目,謊言有時候也是充滿著善意。

穗之影曾被山神賦予幻化為人的能力,他可以融入別人的生活,而不管在一起生活時的感情多麼深厚,他離開時便會奪走別人的記憶,不會有人記得他。

只能一生一世飄蕩在人世間,無人記得,無人掛念。

而八年前,他意外幻化成容莉枝在山中遇難的兒子「椋雄」,一人一妖,原是同樣的孤獨和悲傷,卻在這個過程中,彼此慰藉,獲得了生的希望和快樂。

哪怕在最後,穗之影離開化為漫天柳絮,也帶走了容莉枝的記憶。但是與八年前不一樣,容莉枝已經不再悲傷,雖然記憶消失,但相處時留下的觸動卻不會消失。

影片最後,和容莉枝的交談中,夏目才知道,原來當初容莉枝是崇拜著玲子的。她崇拜這個與眾不同而又堅強勇敢的女孩,卻因為內向羞澀在看到玲子時轉身跑開。

所以,在結成對夏目道歉,說自己其實看不到妖怪時,夏目只是笑著說:「沒事啊,你來和我說話,跟我做朋友,是真的啊。」

他釋懷了。

夏目在不斷地歸還他人的名字以及探尋玲子的過往中,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和動力,也在一路上,不斷與自己和解,也窺到了玲子的故事裡,不止有悲傷,同樣也曾有溫暖之處

夏目說,「現在的我能明白,只要有想見的人,就不再是孤單一人。」

願下一個十年,仍有夏目溫暖相伴,不再孤單。


更多閱讀:

你看過哪些令你感動至今的電影??

www.zhihu.com圖標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感悟,不妨點個贊鼓勵一下吧~

如果你也喜歡看治癒系的溫暖電影,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KarensMovie】,有熱門電影影評及冷門電影推薦,一起讓電影治癒心靈~


一個人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旁邊的妹子笑得花枝亂顫,而我卻淚流滿面。

說實話,儘管很多人對於《夏目友人帳》的定義是溫柔與治癒,但我仍認為,夏目友人帳,是溫柔與寂寞。夏目的溫柔與夏目的寂寞,妖怪的溫柔與妖怪的寂寞。

從小被孤立、被親戚們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夏目貴志不應該是溫柔的。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溫柔的呢?大概是從遇見了藤原夫婦開始吧!因為被別人溫柔以待,所以自己也想變成一個溫柔的人。

曾經和朋友聊過這部動漫,那時我曾說,夏目是從第五季開始,才真正有了那個年紀的孩子該有的樣子,溫柔,卻有正常的情緒波動。前四季裏,他很溫柔,可是這份溫柔也帶著疏離,與同學的交流永遠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有禮而又不親近。可是從第五季開始,他開始有喜有怒,情緒不再是一直平靜,會將自己的喜怒表達出來。

再說寂寞,其實這番裏有很多人、妖怪都是寂寞的。夏目的寂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遇見夏目前,藤原夫婦也是寂寞的,因為家裡沒有個孩子,雖說愛人陪在身邊,但那個年紀的人,其實是很想要孩子陪在身邊的(話說我一個萬年單身狗為什麼知道這個╭(°A°`)╮),遇見夏目後,他們的心願得到了滿足。

然而,卻有很多因為遇見而產生的寂寞。

這一個妖怪,是映像最深的。遇見夏目之前,她每天就是坐在樹上,看看來來往往的人。可是有一天,突然發現有人類的小孩子可以看見她,於是從此開始以嚇唬那個小孩子為樂。可是突然有一天,那個小孩子再也沒有來過這裡,找也找不到。「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本來她自己在樹上,沒有覺得日子有多難過,可是等那孩子走了以後才發現自己以前的日子是那麼無趣。

還有很多與玲子認識的妖怪,也是如此。

不可結緣,徒增寂寞。

其實,有時候對我們而言,這句話也適用。


謝邀

刷了三遍了,自己看了兩遍,和朋友看了一遍。電影裏每個鏡頭,都想要珍惜。

第一遍是自己看的,是真正的自己看,當時影廳只有我一個人,當時覺得這個電影這的適合自己一個人去看。(真的擔心了一下票房)

劇情嘛,和tv版一樣,沒有跌宕起伏,也沒有特別亮眼的地方,就是慢慢的治癒,特別暖。

第一遍真的哭慘了,我就不劇透了。

第二遍看明白了,好像覺得其實沒必要哭。

第三遍情緒上已經沒有什麼變化了,因為只要看到夏目是笑的,我就很開心了。

十年之約,如期赴約

只有一張票根的照片,是刷第一遍的,因為想要紀念一下第一次一個人看電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