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沒感覺?都說虎門是亞洲80%多的牛仔褲的製造基地 怎麼沒感覺呢?怎麼看到一個地方的本質 或者一個事物的本質?


一個普通人,如何能夠做到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呢?

很難。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經歷,性格,,成長環境會養成一套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和分析事物的固定視角與思路。

在價值體系,視角與思路固定的情況下去判斷事物,你的判斷就會依照你自身的喜好來發生偏移。

而且,想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本身就要對於現象有充足的瞭解,才能通過產生這種現象的可能存在的原理進行剖析。

其實這就是一句想當然的話,如果人們能夠跳脫出自身的固定思路,並且對於沒有認知的事物進行本質的確認,那用通俗點的話就是全知全覺了,成神了。

所以「透過現象看本質」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事物都是有多面性的,就連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都是按照當事人的主觀來進行的。處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看到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

人們能夠做到的本來就是在自身的角度下分析現象的原因和產生的結果。從字面上看,好像也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了。

但是此本質非彼本質,你看到的本質是隻屬於你的,而不是這個現象真正的本質。

因為你不可能看到所有人對於現象的認知。

就比如一場戰爭,

發動者看到的是對自己的有利點,比如解決國內的矛盾,獲取資源。

受害者看到的是侵略,是利益的掠奪。

旁觀者看到的是發動者的強大,受害者的悲哀,以及對自身的擔憂。

發戰爭財的人看到的是自身的收益。

也就是說同一個現象,沒有任何人看到的本質是一致的。

就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

故這句話可以理解成《透過現象看屬於你的本質》

寫在最後:比你厲害的人一般都能看到更多的別的認知。


假設本質即是真實、真相。那麼看穿事物本質就是知道事物的真實、真相,即事物的來龍去脈或影響作用域。 假設本質可以獲知。看到本質就是認知事物,重點是認識論和方法論。抱歉的是我還沒有成熟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來說明,請有經驗的前輩們多多指教。 上述假設本質是可以獲知的,有句話說,全能全知便是神。沒有人能真正知道本質。一般而言,達到能夠解決疑惑並能夠解決問題的程度的`本質`就足夠了。


工作告一段落,好不容易有機會約女朋友出來享受閑暇時光,準時抵達約定地點後,女朋友問今天有什麼安排。


「今天看個電影吧,哪部電影好呢?」


因為女朋友之前說過想看電影,我很自然就這麼回答了,然而她卻忽然不高興了。


「為什麼非要看電影啊,難得今天天氣這麼好,又是週六白天,人家想去遊樂場嘛。」


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是因為單純地想到女朋友之前的話,便做出了下意識的反應,而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女朋友之前確實說過想看電影,但那是工作日的晚上。她是出於想要有意義地度過工作日夜晚這樣有限的時間,才提出看電影。


而今天是休息日的白天。休息日白天和工作日晚上,這個大前提就不一樣,女朋友的想法當然會發生變化。


針對工作日晚上這一限定條件,女朋友多半會想如何充分利用時間更有意義地度過,而休息日白天則會想做只有這時才能做的事,也就是說思考的出發點大為不同了。認真回想一下,女朋友問的其實是「今天天氣不錯,又是休息日,打算做什麼?」我應該回答 What(做什麼)而不是 Which(看哪部電影)(圖表 2-1)。

圖片

圖片

圖表 2-1 | 今天做什麼?

沒有深度思考而導致失敗

這個糟糕的經歷是因為我曲解了女朋友的意思,沒有認真考慮「女朋友想做什麼」,所以做出了錯誤解答。問題不在於「沒思考」,而在於自認為是頗有理據的思考,卻得出了邏輯不通的答案。


不僅是個人,企業也常常因錯認本質而導致失敗。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這種經歷,即覺得自己公司的策略「哪裡有點怪」。儘管策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制定的,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感覺哪裡不對勁。


夏普的液晶電視部門曾犯過這樣的錯誤。夏普的龜山工廠擁有製造液晶電視最尖端的技術,夏普將此品牌化,推出「龜山標準」這一品牌,而這是錯認本質並做出錯誤的應對的典型例子。


液晶電視與模擬設備不同,是數碼產品,很容易被山寨,且性能上差距不大。實際上,在液晶電視界,韓國企業後來居上,生產出相同品質的產品並暢銷世界各地,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顧客最重視的是解析度和屏幕尺寸,不是品牌。


這就意味著很難把液晶電視這一產品自身作為一個品牌,推出品牌後也很難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然而夏普卻強勢推出了「龜山標準」。


確實有過電視廠家推齣電視品牌並大獲成功的案例,比如索尼的特麗瓏(顯像管電視)。也許夏普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推出「龜山標準」,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失敗的策略,因為過去與現在的商業本質並不一樣,甚至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過去的電視是採用模擬技術製造的,很難仿造,性能差異明顯,而且韓國企業也不具備很強的競爭力。當時正值市場飛速擴大、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顧客對優質產品的需求日漸強烈,品牌化便是基於這個本質制定的有效策略。


而如今競爭及市場結構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夏普不應該採用同樣的策略。

在這個案例中,夏普只看到了液晶電視飛速暢銷這一現象,卻忽略了事情的本質。

通過「模型」及「動力機制」捕捉本質

本書對「本質」的定義

前文沒有闡明多次出現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在這裡我們將重新對此加以定義。


「本質」是什麼,其實很難解釋。電子詞典是這麼說的: 「事物本來的性質或者形狀。事物賴以存在的性質、要素。」


因此本質是事物之所以成為事物的,極為重要、基礎的東西。但這個解釋過於籠統,使人摸不到頭腦。


對於本質是什麼,我在 MIT 留學接觸到系統動力學時,才第一次感覺接觸到了核心。


系統動力學是通過隱藏於現象背後的「模型」及「動力機制」去捕捉本質的綜合學科(圖表 2-2)。

圖片

圖片

圖表 2-2 | 「本質」=「模型」×「動力機制」


模型是指產生某種現象的結構,包括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係。

比如給孩子買了參考書後,孩子的成績提高了,不能簡單地認為:


「買參考書」→「成績提高」


造成成績提高這個現象的是: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平井孝志

後浪出版社

¥21.60 會員免費


胡塞爾現象學、薩特存在主義之後,對於本質是否存在,就已經是一個疑問。

整個問題太抽象了,去研究一些更加具體的問題,多了之後,因該自己慢慢會有體會。

1. 比如當初在東莞都說東莞是世界工廠,但是我怎麼沒感覺?

自我的感覺和理性數據的統計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這個設計到思維的兩個層面的問題,感性和理性。去探求世界的本來面目,當然不是靠感覺的,更何況你只是在東莞一段時間而已,過客的感覺所建立的事實基礎,又有多牢固呢!如果去接觸一些東莞的某類電子產品所佔世界加工的比例,就該換一種感覺啦。

2. 都說虎門是亞洲80%多的牛仔褲的製造基地 怎麼沒感覺呢? 和第一個問題一樣。用感覺,永遠都不可能探尋你想要的那個「世界的本質」。除非..你認同,整個世界的關於意志的表象、關於內心的外化——這個,又需要你靜觀,去沉下心來思考啦...3. 怎麼看到一個地方的本質 或者一個事物的本質? 不得不說,從之前的兩個比如直接跳躍到對「本質」的探索,太過於急躁啦~~~希望你能理解哲學中關於本質一類問題的「過時」,沒有那個現代的哲學家會再去探討這個問題,因為這類問題已經被窮盡了可能性。

題目中給出的兩個例子,我覺得只是數據,不是本質。數據是會變的,本質不會。

其實,我支持」不存在本質「這一觀點。也是因為,任何事物都會改變,所以,不可能有本質。人看事物都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的,人都是靠自己的感官去認知世界。從這個角度來說,人也不可能看得到所謂的」本質「。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說的某事物的」本質「,只是一個很多人都認同的觀點

所以我覺得,如果想要看到事物的」本質「,就要知道別人怎麼想的,他們為什麼這麼想。我並不是要你去附和他們,只是覺得可以通過這個方法學習瞭解更多的思考方式,對自己的思考一定有幫助。


本質就是沒有本質。

任何事物都有關係連接,當你去探尋一個事物的本質的時候就像是爬上了一顆參天大樹,好像所有的其他事物都在成就你所去探尋的事物。你要去探尋本質,必須追根溯源,只怕是有生之年也探尋不出任何本質。個人覺得事物本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解構它的方式。
這個問題很無聊。事物的本質是靠你去創造的,而不是去發現的。每個人的世界不同,形成的世界觀也不同。若不強求都遵循所謂的馬列毛的官方世界觀(僅僅是第三世界國家中的一小部分國家和地區承認的片面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那麼怎麼形成自己的世界觀都是可以的,怎麼認為世界的本質也都是隨意的,只要它有助於你自己去解釋自己的人生態度,解釋自己的一貫行為,解釋這個世界中別人的存在,那就是合理的世界觀,合理的事物的本質。所以,去創造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去發現別人喫剩下的爛骨頭。
本質本無
走出門去,獨立思考。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追求本質的人來說,學會相信,事情就簡單得多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