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跟FZR的淵源
可是比SV還要早
要從我國小時後說起
我第一次認識FZR是從墊板這玩意兒來的
上頭印了YAMAHA全車系車種的圖片
從50cc~150cc都有
其中排在最後也最貴的
就是FZR150
當時我哪裡懂這是啥車
只知道長的跟別的車很不一樣而已
這是我對FZR的第一印象
後來國中時很難得的接觸到幾本機車的書籍
才懂得分辨速克達、越野車、巡航車、街車、仿賽車的不同(後來又有滑胎車)

一直到了高中考上駕照後
當時在同學家開的車行牽了SV
車行都會展示DM讓客人索取
我就拿了一堆有的沒的
其中有一格只剩下一張
而且還黃黃舊舊的
就是FZR的DM
因為沒有得挑
我也就勉勉強強的收下
不過
也就因為這張DM
埋下了我夢想的種子

FZR001-1.jpg

多麼有意境的一張圖!
背後蜿蜒的山路
就在告訴你
FZR就是一把殺灣的利刃!

FZR003-1.jpg

這是FZR2代初期的配色
有黑色及白色兩種
後期就變成墨綠和白色
彩繪的部分則是變得較有曲線

FZR004-1.jpg

FZR2代與1代最大的差異
就是頭罩由原本的雙圓燈改成了方燈
另外還追加了油冷系統(小小的一個油冷排)
其他並沒有多大的差異

 FZR002-1.jpg

看到這張圖有沒有"再見阿郎"的感覺?
很復古對吧!
但是如果把FZR的規格拿來跟這幾年的國產輕檔車比一比
除了年份,其他的部分恐怕都還是贏的(個人觀點啦!)
該說是FZR的設計對那個年代來說太過先進
還是國內廠商20年來沒有進步呢?
答案你我都心知肚明吧

為什麼臺灣的輕檔車會"20年如一日"?
有很大的原因是跟用車習慣有關
臺灣是世界的「速克達王國」(塑膠車王國?)
速克達的密度是世界之最
生產的速克達水準也是世界一流
不僅外銷歐美
甚至還逆輸入到日本
臺灣速克達的設計及製造能力由此可見
也因為消費者的購買習慣
造成了國內廠商不注重輕檔車的研發
一直到最近幾年
年輕人開始有一種"騎檔車就是比較帥"的風潮之後
國內廠商才開始慢慢重視起這塊市場
也纔有了後來的雲豹、KTR、酷龍、T1等輕檔車的問世
(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只改外型沒換引擎,但是有進步總比沒進步好是吧.....)

(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