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發炎”和“消炎藥”兩個僞概念


困擾這個國家幾十年,上至官員、中至醫生、下至百姓人人捶胸頓足深惡痛絕卻久久無法有效解決的難題——“抗菌藥濫用”,其真實根源,或許並非利益也更非體制。

“抗菌藥濫用”的根源,是長久以來大多數人腦中對“發炎”、“炎症”、“感染”、“消炎藥”、“抗炎藥”、“抗菌藥”等概念攪稀泥般地混淆、盲目自信地使用並且自以爲是地傳播。

換一種表達方式,唯有絕大多數人都能正確、清晰地分辨“炎症”與“感染”、“抗炎藥”與“抗菌藥”,纔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抗菌藥濫用。

上面這句話裏,我摒棄了兩個詞:“發炎”和“消炎藥”。是的,這兩個詞其實只是僞概念

扒一扒“發炎”和“消炎藥”兩個僞概念

之所以稱之爲僞概念,是因爲“發炎”和“消炎藥”這兩個概念在專業醫學界其實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中國民間自行製造的“民間俗稱”。

這類僞概念民俗其實很多,常見的有:感冒骨刺骨裂等。它們都有共同的特點:定義混亂、邊界模糊、極易誤導且傳播面大。未來我也希望能找機會一一給予澄清。

那爲什麼有時醫生也會說“你這裏發炎了”、“回去喫點消炎藥”等等呢?

扒一扒“發炎”和“消炎藥”兩個僞概念

絕大部分情況是因爲醫生爲了溝通理解方便而選用了患者常用易理解的語言。當然,也有一些醫生自己腦中其實也沒有清晰準確的概念。

“發炎”,或許是“發生炎症”的意思,準確的醫學名詞是“炎症”,英文inflammation。而“消炎藥”,準確的醫學名詞應該叫“抗炎藥”,用英文反而更直接明瞭:anti-inflammatory drugs。

先徹底摒棄“發炎”和“消炎藥”兩個僞概念,而後給出今天的 【指揮官命令】:

扒一扒“發炎”和“消炎藥”兩個僞概念

有感染一定有炎症,有炎症不一定有感染;抗炎藥只能直接減輕機體炎症而不能殺滅致病菌無法治療感染,抗菌藥只能通過殺滅致病菌治療感染來間接地減輕機體炎症。


◆『炎症Vs感染

整個人體其實就是個地球,而人體的細胞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大的組織器官就是一個個國家,各類免疫細胞其實就是保護國家和地球安全的軍隊。

一天,危險因素突然襲擊了地球,受襲擊地區發生部分傷亡併發出求救信號,地球進入戰爭狀態。

指揮總部迅速集結各國軍隊(白細胞等),加開通往受襲地的各路運兵專列火車(受刺激部位血管擴張),將地球軍隊從四面八方集結到受襲擊部位抵抗進一步襲擊。

我們將地球受到任何襲擊後,調度集結軍隊並開往前線設立陣地甚至交火的整個防禦過程稱之爲“炎症”。

除外星生物(各類致病微生物)能引起炎症外,隕石襲擊(機械損傷)、高溫低溫、放射性物質、甚至地球內戰(過敏反應、免疫性疾病)等各種不良刺激均能引起“炎症”。

地球軍隊抵達受襲擊地域後,發現有強大外星生物入侵,雙方交火後地球軍隊戰敗,先期抵達的人類軍隊全部陣亡,交火區域人類百姓和各類建築(普通細胞和組織器官)也死傷慘重,外星生物不僅沒有被消滅,居然還在自我繁殖不斷增兵。我們稱這種狀態爲“感染”。

地球指揮所發現首戰戰敗後,便會集結更強更多的軍隊,打開更多的運兵通道將軍隊運輸至前線(血管擴張、局部充血腫脹、壓力增高刺激神經引起疼痛)。

若人類軍隊繼續戰敗,導致外星生物沿着地球軍隊的運兵通道(血管)入侵到地球各個國家,這時就發生了我們所說的菌血症敗血癥

用醫學語言來說: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統的活體組織對損傷因子所發生的防禦反應,而感染是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類病毒、朊病毒、線蟲、節肢動物、真菌以及其他大寄生蟲等)侵入人體並引起較嚴重的炎症反應。

維基百科給出了更直接明瞭的區別。(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flammation?wprov=sfla1)

Inflammation is not a synonym for infection. Infection describ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ction of microbial invasion and the reaction of the body's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flam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describes purely the body's immunovascular response, whatever the cause may be.It is useful to differentiate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 as there are many pathological situations where inflammation is not driven by microbial invasion - for example, atherosclerosis, type III hypersensitivity, trauma, ischaemia.

簡單翻譯下:炎症不等於感染。感染包括兩方面:“致病微生物侵入”與“機體明顯的炎症反應”。而炎症單純只是指機體的免疫反應,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必須將炎症與感染區分開,因爲有許多炎症並非由致病微生物侵入引起,例如:動脈粥樣硬化、過敏反應,創傷,缺血等,這些是炎症而非感染。

扒一扒“發炎”和“消炎藥”兩個僞概念


◆『抗炎藥Vs抗菌藥

“抗菌藥”(抗菌藥抗生素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由於篇幅有限不作解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檢索。這裏用“抗菌藥”才更準確)就是人類科學家研製出專門只針對名叫“細菌”的外星生物的化學武器。

如前所說,炎症是地球軍隊集結並戰鬥的防禦性反應。

戰鬥交火產生大量的人類和外星生物屍體和屍體毒素(壞死物及炎症介質)需要被及時被清理否則會引發瘟疫(發熱和疼痛),而且很多時候地球軍隊爲了快速獲勝會使用破壞力極大的核武器(免疫反應亢進)。

更有甚者殺紅了眼時還會濫殺普通百姓,比如風溼性關節炎就是地球軍隊幹掉名叫“溶血性鏈球菌”的外星生物後殺紅了眼又繼續殘殺位於各大關節的普通人類百姓。

扒一扒“發炎”和“消炎藥”兩個僞概念

“抗炎藥”其實就是通過繳械地球軍隊武器清理戰場上的屍體和毒素以實現消除腫痛降低體溫的抗炎效果。這也正是非類固醇類抗炎藥也被稱爲“解熱鎮痛藥”的原因。

懂得抗炎藥的作用原理後就不難理解,抗炎藥因爲繳械了地球軍隊的武器,勢必會不同程度地降低地球防禦力。

因此只能在不是外星生物入侵(非感染性炎症)或外星生物已基本被消滅(感染得到控制)的情況下使用。

醫學上的抗炎藥共有兩大類:類固醇類抗炎藥非類固醇類抗炎藥

前者就是普通百姓談之色變的“激素藥”,後者也叫非甾體類抗炎藥,又名解熱鎮痛藥,熟知的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布洛芬(芬必得)、雙氯芬酸鈉(扶他林)、洛索洛芬鈉(樂送)等都是這類藥物。

扒一扒“發炎”和“消炎藥”兩個僞概念


總結:

1、炎症,是任何損傷因子作用機體,引起機體產生的反應。

2、感染,是致病微生物侵入機體後,引起機體產生較爲嚴重的反應。

3、有感染一定有炎症,有炎症不一定有感染。

4、抗菌藥,是能針對性的殺滅某一些細菌的藥物。對病毒、真菌等其他致病微生物無效。

5、抗炎藥,是能減輕機體炎症反應的藥物。

6、抗菌藥只能通過殺滅致病菌治療感染來間接地減輕機體炎症;抗炎藥只能直接減輕機體炎症而不能殺滅致病菌無法治療感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