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艾滋病的流言終結者

曹瑋,協和醫院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種慢性感染及炎症性疾病。對於普通大衆來說,這是個經常從媒體和網絡中看到的詞。看到這三個字,有些人會覺得恐懼,但更多人可能會覺得離自己很遠。

艾滋病離我很遠……嗎?

其實並不遠。

全球目前約有3670萬艾滋病感染者。在我國,目前平均每10000人中約有8位艾滋病感染者;此外,還有大約1/3的感染者不清楚自己的感染狀態。

誰是主要的感染者?

過去的5年裏,在我們所熟知的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等三條艾滋病主要傳播途徑中,性傳播已經一躍成爲我國新發艾滋病的感染途徑No 1,尤其是我國男男同性人羣已經呈現高流行態勢。其中,15-24歲在校青年學生的HIV感染率正以每年25-30%的水平遞增。僅北京市今年1至10月新出現的學生病例就達128例。除青年人羣外,我國50歲以上的老年人羣感染率也在持續增長。這兩個高增長人羣雖然年齡層次迥異,但具有共同的特點,就是缺乏相關知識、保護意識淡薄

什麼行爲會傳染艾滋病?

這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有三條:性接觸、血液(靜脈吸毒)傳播,以及發生在孕期和圍產期的母嬰傳播

艾滋病病毒存在於感染者的各種體液當中,但是病毒本身非常脆弱,一旦離開人體,生存能力基本降至零。

咳嗽、打噴嚏會不會傳染艾滋病?不會。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數量很少,且一旦暴露在空氣中會很快喪失活性,存活時間也不會超過幾分鐘。此外,完整的呼吸道和皮膚可以確保絕對安全。

關於艾滋病的流言終結者

廢棄針頭會不會傳播艾滋病?不會。儘管在廢棄的血製品中艾滋病病毒的存活時間稍長,但要使得艾滋病病毒保持活性的條件極爲嚴苛,普通外界環境幾乎無法實現。因此,通過廢棄血製品傳播感染的機率基本爲零。迄今爲止,世界上還沒有一例因爲被廢棄後的針頭或銳器扎傷而感染艾滋病的實例。不過,共用針頭注射可是另外一回事。

蚊蟲叮咬會不會傳播艾滋病?不會。因爲艾滋病病病毒迄今只能活在人或黑猩猩的世界裏,在蚊蟲體內無法存活。

此外,像感染者的唾液、眼淚等體液中雖然也含有一定數量的艾滋病病毒,但根本達不到進行有效感染所需要的病毒量,因而經由它們傳播的感染可能性也幾乎爲零。

關於艾滋病的流言終結者

因此,對於常人而言,日常生活與HIV感染者相處,共同工作、學習和日常禮節性接觸,包括擁抱、禮節性接吻、同桌吃飯、接觸公共物品、在公共泳池裏游泳,都沒有任何傳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而只有當與艾滋病感染者發生了“有效的”體液交換時,纔有可能出現感染。

如果萬一不小心......怎麼辦?

艾滋病預防,自我防護意識最重要。但是,萬一真的主動或者被動地出現了可能的暴露,應該怎麼辦呢?尤其是每次長假過後,艾滋病診療中心的諮詢熱線往往會爆滿。

艾滋病病毒感染初期,往往沒有任何症狀;也有少部分人在最初幾個星期裏會出現低熱、乏力、淋巴結增大等與普通病毒感染相類似的不適,而且往往都是一過性的。如果發生了可疑的感染暴露或者暴露後出現了類似的症狀,需要警惕有無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

人體在感染後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產生出足夠量的病毒抗體;因此對於普通抗體檢測而言,存在感染後的“窗口期”,也就是感染後暫時無法檢測到抗體的時期。窗口期的長短取決於每個人自身免疫系統的反應,也與使用檢測試劑的靈敏度有關。我國目前常用的艾滋病抗體初篩檢測試驗,大約在感染後2-4周就可以出現陽性結果。對於每個人來說,出現抗體的窗口期可能有長有短,但如果在可疑暴露後三個月時檢測仍爲陰性,就說明幾乎沒有感染可能,不需要再反覆檢測了。

關於艾滋病的流言終結者

如果高度懷疑出現了感染,在抗體沒有出現的窗口期內,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確診呢?有。直接檢測血液中的病毒最早可以在感染後3-5天發現病毒的蹤跡,如果再結合血裏T細胞檢查的結果,可以實現早期診斷,進而及時治療。

艾滋病……真的很可怕?

迄今爲止,艾滋病還不能被治癒,也沒有有效的疫苗,這也是很多人談“艾”色變的原因。

艾滋病病毒侵犯的主要目標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中樞指揮官”——CD4 T淋巴細胞,如果疾病發現晚,確實會很快出現病情進展和因免疫力低下所導致的各種感染,死亡率很高。不過,經過全球科學家30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的抗病毒藥物有效、安全,已經能夠徹底把病毒打壓得擡不起頭來,成功地將艾滋病從過去的絕症轉變爲一種可控可治的長期慢性病。簡單地說,就是可以像高血壓、糖尿病這些慢性病一樣,通過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毒複製、延緩病情進展

關於艾滋病的流言終結者

艾滋病感染者經過有效的正規抗病毒治療,完全可以實現和普通非感染人羣一樣的生活狀態,仍然可以擁有自己的工作、婚姻、家庭甚至下一代。如果疾病早期及時治療、不出現嚴重併發症,平均預期壽命幾乎與普通人羣不相上下,生活質量甚至會超過其他很多長期慢性病患者。當然,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前提,是終生按時服藥、定期就診複查和監測

隨着越來越多艾滋病感染者接受治療、壽命延長,他們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與艾滋病沒有直接關係的慢性疾病,比如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腎病、慢性肝病、腸道腫瘤等等。與普通非感染人羣相比,艾滋病感染者出現這些疾病的風險甚至會更高。科學家們已經證實,這些疾病的發生跟艾滋病病毒也一樣脫不了干係。即使治療後長期被打壓的病毒,仍然會讓感染者的身體處在慢性炎症狀態中,導致各種其他疾病的發病率增高。因此,很多艾滋病感染者不僅僅需要感染科醫生和護士的治療,還有可能需要很多其他科室醫師的共同照顧。

關於艾滋病的流言終結者

出品人:九號院健康理事會

本期編輯:張志宇

圖片來源:正版圖庫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給親朋好友及朋友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