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週末記者 高原

  陝西,西安,一個被判無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間不服管教,屢屢鬧事。

  監獄的獄警找到了寇覺中。寇覺中是大康心理集團董事長,從1996年就開始從事心理培訓。當獄警找到他時,寇覺中開始研究怎麼纔能有的放矢地感化這名罪犯。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塊最柔軟的地方”,寇覺中給給獄警出主意,經過溝通,獄警找到了這名服刑人員在老家的老母親和8歲的女兒。

  母親因爲想兒子已經哭瞎了一隻眼睛,女兒面對獄警的鏡頭問爸爸什麼時候才能回家,等獄警把這段片子放給這名罪犯看之後,他整個人跪在地上大哭不止。

  從那以後,這名罪犯主動找到獄警,積極改造,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心理服務就是要讓他意識到自己犯罪的最根本原因,從而改變現狀,規劃未來。”寇覺中告訴法治週末記者。

  對公職人員心理健康的輔導及培訓應被列爲當前的工作重點

  如今,越來越多的監獄建立了心理矯正中心,越來越多的司法廳、公安廳、法院等購買了心理服務,不僅在司法系統,“很多單位在人才選拔時也開始注重心理測評。”寇覺中說。

  這個之前對於公衆有些“陌生又昂貴”的詞彙,越來越多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2018年11月,國家衛健委等10部委下發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要求用3年時間在試點地區逐步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2019年1月3日,國家衛健委、中央政法委聯合召開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啓動會議,對試點工作如何開展進行了安排部署,心理服務自此開始了頂層設計。

  寇覺中的團隊經常會到社區裏給低保戶和老人做心理輔導。

  他告訴法治週末記者,有的人因爲生活壓力大,不知道怎麼調節這些壓力,甚至會作出報復社會的舉動。

  “做這些工作也是防患於未然。”寇覺中說。

  以2018年湖南男子黃一川持刀砍殺無辜幼兒以報復社會的案件爲例,黃一川因爲長期就業不順利,到了上海後,又一直找不到工作,所以悲觀厭世,產生報復社會心理。據媒體報道,黃一川出生在湖南省的一個公務員家庭,父母在他中學時離婚。父親在離婚後很少照顧他,他和母親生活比較拮据。

  作爲司法部特聘心理諮詢專家,寇覺中表示,很多罪犯都是因爲有童年的心理創傷纔會在之後有犯罪行爲。

  同時,一些羣體性事件的激化,也與執法人員、社區幹部在處理衝突時,未充分了解人的心理特點,無意中把當事人的“火氣”燃得更旺有關。因此,公安部、司法部、信訪局也在印發《試點方案》的10部委之列。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提出,對公職人員心理健康的輔導及培訓,應被列爲當前的工作重點。

  “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說,迫切需要提高公職人員的心理健康。特別是和羣衆打交道的各級領導幹部、公檢法系統、基層的村幹部鄉鎮幹部,應該儘快給他們做一些培訓,讓他們獲得一些心理減壓和情緒管理的方法。

  同時也讓他意識到社會惡性案件問題以及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有很多和民衆的心理因素有關,讓他們能夠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導方法,以及化解矛盾的方法,避免小事變大。

  政策加持

  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大師諾斯拉特·佩塞施基安博士指出:那些自認爲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者,而心理健康者正是那些敢於面對心理問題的人。

  寇覺中介紹,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一旦遇到諸如情感挫折、人際不和、環境不適、人格障礙之類的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工作者。大多數美國人都把接受心理諮詢看成是自信與富有的象徵,心理諮詢已成爲他們醫療保險中的一部分。

  在美國,幾乎每一箇中產階級都有自己的心理顧問,有人這樣形容:美國成功人士的臂膀是由兩個人扶持的,一個是法律顧問、一個心理顧問。

  早在1963年,美國總統肯尼迪便親自簽署了“關於設置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文件”,並將這一文件以法案的形式提交國會批准通過。自此以後,大大小小的心理輔導和治療機構便迅速在美國城鎮發展起來。

  瑞典也頒佈各種法令,分別給社會服務部門和醫療機構分配責任和工作,爲心理疾病患者長期提供社會福利和初級醫療護理,並通過全面改善住宿、日常生活、工作、娛樂和社會關係等來幫助心理疾病患者獲得更好的適應社會和融入社會的條件享有高度的自主權和高質量的生活。

  我國政府也在近年來意識到這種差距。

  早在2016年年底,國家衛計委等22個部門共同印發《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第一個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宏觀指導性文件,提出了到2020年、2030年心理健康服務的發展目標。

  2018年11月,10部委下發了《試點方案》,要求用3年時間在試點地區逐步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搭建服務平臺,將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中,最後探索出可供全國推廣的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和工作機制。

  2019年1月3日,國家衛健委、中央政法委聯合召開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啓動會議,對試點工作如何開展進行了安排部署。

  目前,31個省市、自治區都已確定了要開展試點工作的地區——每個省市、自治區至少會推出一個試點地區。

  這些地區正在編制試點實施方案,並向國家衛健委提交試點備案的相關材料。年內,試點將在全國陸續展開。

  這意味着,在試點地區,人們遇到心理不適及情緒障礙時,有望在身邊就享受到方便、可及的心理治療和諮詢服務。

  被忽視的心理諮詢師

  不過,法治週末記者瞭解到,在行政劃分上,目前,心理諮詢師羣體還沒有可歸屬的行政主管部門。

  傳統意義上,衛健委被賦權管理的對象主要是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由勞動與人事部核發職業資格證的心理諮詢師並不在此列。

  中國臺灣地區及一些西方國家對於心理諮詢師的管理都是通過立法等實行准入管理的。

  業內人士也表示,中國也需要有這麼一部法律來規範心理諮詢師的資質標準、執業申請程序、行政監管部門歸屬等。同時這部法律還可明確這一羣體的職責,保其權益。

  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精神科醫師3.34萬人,尚不足以滿足醫院的需要。

  心理治療師的考覈與認證,主要針對在醫療機構內從事心理治療工作的人員。目前,已獲得證書的人員接近1萬人。

  還有一支重要的專業力量,是心理諮詢師。

  在我國,勞動部於2001年4月正式推出《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行)》,並將心理諮詢師正式列入《中國職業大典》。2002年7月,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項目正式啓動。

  由於當年的認知侷限,勞動部對這個專業度極高的職業,沿用了與普通技工差不多的培訓模式,對符合基礎條件的受訓者僅在知識層面培訓幾個月,考試合格即發證。

  因證書的專業含量較低,遠不能滿足實際從業的需要,2017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佈140項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心理諮詢師資格證不在目錄中。

  而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少、服務能力弱的現狀制約了心理健康服務的長期發展。如何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

  對此,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國強曾表示,一方面,可以參考其他國家心理健康專業人才以學歷教育爲主的培養模式,完善臨牀與諮詢心理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科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設臨牀與諮詢心理學相關專業,逐步形成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學歷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相結合的系統化培養制度。

  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者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服務人才激勵機制,暢通職業發展渠道,增加崗位吸引力,促進專業人才的能力提升。

  責任編輯:高恆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