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作爲民間婚嫁習俗被沿襲至今,結果卻變了味,很多夫妻不和諧,甚至離婚都是因爲彩禮直接和間接引發,因爲付彩禮後未必一定有對等陪嫁,趕上女人還有男人付彩禮不敢輕易離婚想法,在婚姻中不積極付出,那麼婚姻自然也就成了兒戲,也導致男人婚戀不積極。

  結婚付彩禮,嚴格說是以“貞操”作爲前提,哪些結婚前談過戀愛,結婚時卻又跟男人要彩禮的女人,也不知道是哪裏來的底氣和勇氣,完全就是沒有自知之明。男人對這些女人婚後是否能付出都有很大懷疑,這也是男人結婚在付彩禮時,表現得不積極,討價還價重要原因。

  對於確實想結婚女人而言,彩禮根本就不是重點,反倒是哪些不想結婚,想嫁得更好,同時家裏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女人,對彩禮非常看重,背後其實就是“婚姻致富”,“重男輕女”思想在作祟,如果男人不付彩禮,要麼彩禮不滿意,她們甚至喊出“女人不婚論”等言論。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結婚彩禮澆滅了中國好男兒對婚姻熱情,結婚積極付彩禮的女人,很多沒有換回女人家庭中的經濟付出,還要吵着跟男人鬧離婚。因爲這種事是“壞事”,所以在民間傳得特別快,特別是哪些因彩禮,打離婚官司的,女方的這些套路,男人間接領教。

  從物極必反角度上講,結婚不要彩禮的姑娘會越來越多,因爲男人變聰明瞭,有些男人甚至以結婚不讓女人做家務,把女人當“公主”,“女王”不付彩禮,要麼就是“討價還價”。因爲女人要彩禮的理由基本都是,結婚後伺候男人,公婆,帶小孩,洗衣,做飯,拖地等等。

  如果男人不想付彩禮,同時又讓女人全部負擔各種家庭事務,其實是“好事佔盡”,跟好事想佔盡女方同樣是配得上,不過女方想的是,要了彩禮,男人不敢輕易離婚,被迫把自己當“公主”、當“女皇”。所以一定要讓對方有“想頭”,而不是覺得所有的都是“理所當然”。

  結婚不要彩禮姑娘,家裏經濟條件都不錯,而且經濟獨立,當然也有“嬌生慣養”,要麼就是談過戀愛,有“歷史遺留問題”,反正就是毛病多,結婚不幸福概率高,所以不要彩禮,或者“倒貼”嫁女。不想男方找麻煩,把壓力留給了男方,同時也是給男人找一些安慰。

  當然了,不要彩禮,甚至倒貼女方,不管是從女人角度講,還是女方父母,都是很有自知之明。事實是男人娶到這種女人,就算她們婚姻中不積極付出,男人也得“睜隻眼,閉隻眼”。男人花着女方的倒貼的錢,還要把女人當牛馬,當“保姆”,到哪裏都說不通,男方虧。

  結婚不要彩禮姑娘,思想,遠見,隔絕都不差,明白“好事想佔盡”,結果是什麼都得不到的道理。男人愛你,女人更要付出,這是爲人處世的基本,又何況是夫妻關係。所以男人娶到結婚不要彩禮女人,甚至倒貼女方,男人都不會太累,男人特別好安慰,覺得自己娶得好。

  想要彩禮的女方受不了,就開始編造謠言,比如說什麼嫁不出去的,有問題女人結婚纔不要彩禮,纔會倒貼,要麼就是婆婆說媳婦不值錢。其實真正有問題的是她們自己,至於婆婆吐槽媳婦沒要彩禮不值錢,真正原因是媳婦沒有把倒貼的錢給婆婆,婆婆身份女人心懷不滿。

  女人結婚不要彩禮,纔是女人選男人,女人結婚要彩禮,其實是男人選女人。結婚不要彩禮,甚至要倒貼的女方,很多男人都去碰碰運氣;結婚條件一大堆的,男人都不給她們選擇機會,結婚要彩禮,也就成了“自嗨”。結果就是不要彩禮女人選得好,要彩禮女人愁嫁的多。(喜歡文章朋友,請幫忙關注下公衆號nuqunchai,創作的動力,離不開大家的支持,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