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類植物也稱為羊齒植物,它和苔蘚植物一樣都具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無性生殖是產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具有精子器和頸卵器。但是蕨類植物的孢子體遠比配子體為發達,並且有根、莖、葉的分化和由較原始的維管組織構成的輸導系統,這些特徵又和苔蘚植物不同。蕨類植物產生孢子,而不產生種子,則有別於種子植物。蕨類植物的孢子體和配子體都能獨立生活,這點和苔蘚植物及種子植物均不相同。總之,蕨類植物是介於苔蘚植物和種子植物之間的一個大類群。 蕨類植物分布很廣,除了海洋和沙漠外,無論在平原、森林、草地、岩隙、溪溝、沼澤、高山和水中,都有它們的蹤跡,尤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其分布中心。 現在地球上生長的蕨類約有12000多種,其中絕大多數為草本植物。在我國生長的約有2 600餘種,多數分布在西南地區和長江流域以南各省以及台灣等地,僅雲南省就有一千多種,無愧有「蕨類王國」之稱。 蕨類植物大都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數是水生或亞水生的,一般表現為喜陰濕和溫暖的特性。 蕨類植物的形態構造比苔蘚植物為複雜,孢子體大都為多年生草本,僅少數為一年生的。除了極少數原始的種類僅具假根外,均有吸收能力較好的不定根。莖通常為根狀莖,少數為直立的樹榦狀或其它形式的地上莖。少數原始的種類兼具氣生莖和根狀莖。莖內維管系統形成中柱,蕨類植物的中柱類型極為複雜,主要有原生中柱、管狀中柱、網狀蟲柱和多環中柱等。這些不同的中柱類型是和演化有關,它是由實心的原生中柱向散生中柱的趨向發展。 維管系統是由木質部和韌皮部組成,分別擔任水、無機養料和有機物質的運輸。木質部的主要成分為管胞,壁上具有環紋、螺紋、梯紋或其它形狀的加厚部分,也有一些蕨類具有導管,如一些石松綱植物和真蕨綱中的蕨(Pteridium aquilinum(L)Kuhn)。不過蕨類植物的導管和管胞的大小,區別不甚顯著。木質部除了管胞和導管外,還有薄壁組織。韌皮部的主要成分是篩胞和篩管以及韌皮薄壁組織。在現代生存的蕨類中,除了極少數種類如水韭(Isoetes),瓶爾小草(Ophioglossum)等種類外,一般是沒有形成層的結構。 蕨類植物的葉有小型葉和大型葉兩類,小型葉如松葉蕨、石松等的葉,它沒有葉隙、和葉柄只具一個單一不分枝的葉脈、小型葉的來源是由莖的表皮突出而成,為原始的類型。大型葉有葉柄,維管束有或無葉隙,葉脈多分枝。其來源系由多數頂枝經過扁化而形成的。真蕨綱植物的葉均是大型葉,為進步的類型。蕨類植物的葉子中,有僅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稱為營養葉或不育葉,也有其主要作用是產生孢子囊和孢子的葉,稱為孢子葉或能育葉。有些蕨類的營養葉和孢子葉是不分的,而且形狀相同,稱同型葉。也有孢子葉和營養葉形狀完全不相同的,稱為異型葉。在系統演化過程中,同型葉是朝著異型葉的方向發展的。 蕨類植物的孢子囊,在小型葉蕨類中是單生在孢子葉的近軸面葉腋或葉子基部,孢子葉通常集生在枝的頂端,形成球狀或穗狀,稱為孢子葉穗或稱孢子葉球。較進化的真蕨類,其孢子囊通常生在孢子葉的背面、邊緣或集生在一個特化的孢子葉上,往往由多數孢子囊聚集成群,稱為孢子囊群或孢子囊堆。水生蕨類的孢子囊群生在特化的孢子果或稱孢子莢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