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720     IMG_0616    IMG_0645  

      安平,一個有年紀的古城,臺灣的歷史就是從這裏開始譜寫的,約四佰年的故事濃縮在殘垣斷壁中,一個令人回味的地方,我們來了!下了遊纜車,我們從安平開臺天后宮的山門經過,這也是一座很有故事的媽祖廟,看著"開臺"兩字耐人尋味,全臺灣掛"開臺"的媽祖廟有好多間,今天先不探討這個問題,我們來去安平古堡啦!

IMG_0604

 

      IMG_0605

 

IMG_0607

 來到史跡公園,只見紅磚高牆,老榕垂鬚,繁花鋪地,古樸幽靜.

        IMG_0608

        走到哪,我都喜歡仰頭看天,今天的天空好有畫面呵,就是美.我相信她也在看著我們.

IMG_0609

 

      IMG_0610

      就是她,南牆殘壁,風雨中矗立了將近4佰年,見証著世事變遷.只見厚實的城牆老榕盤據、紅磚斑駁,這纔是安平古堡列名的一級古蹟。是荷治時期僅存的歷史遺跡之一.

IMG_0613

 

      IMG_0614

 

IMG_0615

      這裏就是一般所稱的糯米牆, 以糯米、糖漿、蚵殼灰三合土混合做為粘著剤,也是俗稱的"紅毛土",粘著紅磚固定堆砌而成.說到紅磚,來頭可不小, 她可是荷蘭人派人一船一船從印尼巴逹維亞運來的,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蓋成的.荷蘭人在1624年佔臺以後,在原來的砦城舊城址上,以荷蘭執政的門閥「奧倫治」(Orange)為名,重新興建規模宏大的城堡「奧倫治城」(Orange),1627年改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至1634年始完成.當時,這座城堡是荷蘭人統治臺灣全島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也是臺灣史上第一個統治政權。

      IMG_0616

      她在風雨中見証了荷治,鄭氏三代,滿清和日治,以及國民政府至今,整個臺灣有史以來的年代,都濃縮在這一片厚厚的斑駁古壁中.宛如一個老態龍鐘的時間老人.靜靜守候在安平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IMG_0617

 

      IMG_0618

 

 IMG_0619

 

       IMG_0620

       五號探坑

IMG_0623

 

       IMG_0625

       

IMG_0626

 二號探坑

      IMG_0627

 

IMG_0630

 

      IMG_0631

      北城圓凸城壁和古井殘蹟,荷治時期僅存的歷史遺跡之二,據說古井底下可通往赤崁樓.

IMG_0634

 

       IMG_0637

       1975年,當地政府另建瞭望塔,可見臺灣海峽及出海口鹽水溪。

IMG_0638

 

      IMG_0639

      古壁史蹟公園有好多鳳凰樹,正值鳳凰花開時,嬌美的身影把安平古堡烘托得美侖美煥.

IMG_0641

 

       IMG_0642

 

IMG_0711

 

        IMG_0716

 

IMG_0643

 友人專注的留下每一幀照片.

       IMG_0645

 

IMG_0646

 頂著烈日,友人依然認真的看著解說牌,可見瞭解臺灣的心是多麼的熱忱.

       IMG_0649

 

 IMG_0659

      1683年,清朝康熙年間,正式將臺灣納入版圖,將臺灣的行政中心移至赤嵌樓,城堡改為軍裝局,其重要性日減,而牆垣也多傾圮失修,安平城逐漸荒廢。1874年,欽差大臣沈葆楨來臺處理「牡丹社事件」,為了防犯日本人,在「二鯤鯓」,建立「億載金城」炮臺,當時為撙節經費大量利用了安平城外城的牆磚,一般民家見狀,更是有恃無恐,修築屋舍也來此就地取材,熱蘭遮城就這麼被拆得體無完膚。1868年清同治七年,因英國人私運樟腦被查扣,英艦炮轟安平,毀了軍裝局,後於1873年同治12年水師協鎮楊鉀南整建,並立碑"軍裝局".

       IMG_0706

       圖中的青瓦黃牆建築就是古蹟紀念館.

       熱蘭遮城被完全剷平是日據時期的事,日治時期1930年,日本人將城垣剷平,改建紅磚平臺與日式海關宿舍,荷蘭時的城堡建築幾乎全毀。後經屢次修建,成為今天的紀念館。二戰以後,國民政府又將該城改名為「安平古堡」,

 IMG_0661

 

       IMG_0654

      古蹟紀念館前有兩棵緬梔樹,樹乾粗大,樹徑寬廣,應該有一定的年紀了.緬梔樹因花瓣乳白色若蛋白,中心基部明黃色若蛋黃,故俗稱"雞蛋花",此外,每年二,三月葉片落盡時,樹枝極像鹿角,故稱"鹿角樹".

IMG_0657

      這種樹原產地墨西哥,在大航海時代被引進爪哇島,後又被荷蘭人引進臺南,一直是府城士紳的最愛,象徵"富貴清雅",現在在一些黑瓦建築的庭院中,依然可見她美麗的倩影.

       IMG_0653

 

IMG_0662

      古蹟紀念館展示空間.分別介紹荷據時期至今的安平歷史和風貌。內容包括:安平廟宇古蹟分佈圖、荷人的對外貿易、鄭氏史蹟、鄭荷條約、沈葆楨在臺事略等圖文資料;以及由奇美博物館籌劃的荷鄭時期文物展示,同時還展有熱蘭遮城、德記洋行、東興洋行、海山館、單伸手民宅等的模型。

      IMG_0663

 

IMG_0664

 

       IMG_0667

 

IMG_0668

 

      IMG_0669

 

IMG_0670

 

      IMG_0671  

      熱蘭遮城模型.城分內外兩城,內城形方,共築三層,下層位於地面下,作為倉庫,地上有兩層,上層四角有稜堡,兩角之中間有北、東、南三門,北門門額上刻有”熱蘭遮城建於一六三四年”字樣。下層四角亦有稜堡,臺基各邊中央各有半圓堡,半圓形中央各有井一口。

IMG_0701

      時光回到300多年前,當時荷蘭人為了尋求東方的貿易中繼站,1602年成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1604年(萬曆三十二年)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司令官韋麻郎(Wijbrant Van Waerwijck)率兩艘船抵達澎湖,並派員往福建請求貿易。福建當局立即嚴禁人民出海接濟,並派都司沈有容率兵船五十艘前往澎湖,要求荷蘭人撤退。韋麻郎見求通商無望,又缺乏補給,於是在當年底離開澎湖。

      1622年時,由於與葡萄牙人爭奪澳門的軍事攻擊行動失敗,荷蘭艦隊最後抵達了澎湖並且在馬公風櫃尾蛇頭山頂設立了基地和建設碉堡,作為東亞貿易的轉口基地。明朝政府警告駐紮的荷蘭艦隊澎湖為其領土, 明代的史料記載的是,官員軟硬兼施,並請海商李旦居中協調,荷蘭的新任長官宋克,纔在1624年轉進至不受明朝政府管轄的福爾摩沙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宋克也成為荷蘭建立臺灣政權的首任長官,荷蘭人佔臺以後,在原來的砦城舊城址上,以荷蘭執政的門閥「奧倫治」(Orange)為名,重新興建規模宏大的城堡「奧倫治城」(Orange).

      IMG_0672

 

IMG_0673

 

        IMG_0674

 

IMG_0676

 

      IMG_0683

 

IMG_0685

 同一時期的荷蘭人.平埔族.漢人.日本人的不同的經濟文化背景.

      IMG_0665

      鄭成功功下「熱蘭遮城」並不是一帆風順, 1661年5月初拿下普羅民遮城,隨即出兵熱蘭遮城,卻花了九個月的時間,由於郭懷一事件,當時軍民不滿荷蘭政策,民心所向,也由於臺灣的貿易利益已不如南亞一帶,終於在1662年,荷蘭人議和退出臺灣,鄭成功收回「熱蘭遮城」,建立了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鄭氏因為懷念故鄉泉州府晉江縣的「安平」,同時也將該城改為「安平鎮城」,這就是現今「安平古堡」這個名稱的由來。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故又叫「王城」。

IMG_0702

     "最後的訣別"圖,這一幅畫很有意思,在訴說勇敢的荷蘭牧師範無如邱,在鄭成功授命前往熱蘭遮城說服荷蘭人早日投降,卻反而力勸荷軍固守等待救援,自知死期已到,和兩個女兒生離死別的哀慼場面.

       IMG_0710

      

 IMG_0717  

 

       IMG_0718

 

IMG_0719

        鄭成功石像,眺望著臺灣海峽,頂著烈日,經歷風雨的洗禮,靜靜守擭着他的安平和大員.

        IMG_0720

 

  IMG_2153

 臺灣第一街,延平街幾經變遷已不復見.

       IMG_2156

       安平老街在大中午,卻人潮依舊, 府城老餅店門口還是有慕名而來的遊客等待美食.

IMG_2161  

 

         IMG_2157

        老街一角

IMG_2162

 

      IMG_2165

     安平古堡外的現代安平人,一幅相互扶持的模様令人羨慕.

       IMG_2168

 

IMG_2171

 

IMG_2176

 

      IMG_2178  

      

IMG_2179

 

      IMG_2182  

 

 IMG_0606

      約四百年歷史的臺南,濃厚的文化孕育出豐富且口感多樣的美食,如酥脆的蝦蜷,蝦餅,蚵仔煎等等,很多都是百年老店,名聞遐爾.在臺南除了品味她的文化,瞭解她的歷史,也要品嘗她的美食,纔不枉來臺南一趟.她是一個古老的城市,也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更是一個多元的城市.有空來臺南走走

                                                                                                                                                        小華6月17日遊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