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有意思的現象,一是很大一部分,畢業後五年最主要的目標是買房;二是現在的年輕人在工作幾年之後,過去之間比職務,現在就比一點,你有沒有在工作的城市買房。記得有一位網友說起過他參加同學會的經歷,他說,他在北京工作了五年,一直是租房,而絕大部分在二線城市工作的人,都買房子了,而在聚會上,就因爲他沒買房子,很多人都勸他,無論如何都要儘快買房,他說,他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除了房子就沒別的奮鬥目標了……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當下的年輕人,幾乎全國人民都一樣。

  他們還沒買房子的時候,努力掙錢買房,爲了湊首付,省喫儉用,有很多家庭甚至一年都不會出一次遠門,更別說去旅遊了。當湊夠首付的時候,終於能開心的買到房子了,可是這個時候一看,房價居然如此高,只得去貸款,因此即便買了房子,於是也順利的成了房奴。

  曾經有一本書,將當下的中國人分爲兩種人,一種是房奴,另一種是努力成爲房奴的人。

  在這些年,全民奮進買房之後,一個非常顯著的效果,就是中國老百姓家庭資產大幅度增加,一躍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二的水平,根據《2018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家庭總財富已超過50萬億,緊跟美國之後,位居全球第二。廣發銀行聯合西南財經大學發表了一份《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顯示,中國家庭的戶均總資產大概是接近162萬元。

  這幾年來,隨着老百姓的資產的不斷增加,卻出現了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擁有鉅額資產的“窮人”。

  爲什麼窮人要加上雙引號呢?因爲他有大量資產,並不能說他是窮人,大家或許還記得,在北京上海擁有一套房子,價值上千萬,甚至幾千萬,但是,他們卻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隨着物價不斷上漲,生活支出越來越多,於是,他們不僅成了月光族,甚至有的人生活都成問題,他們 便成了有錢的“窮人”。

  同話財經之前曾經專門分析過一位北京出租車司機所描述的他的家庭情況,因爲上輩留下來的房子還沒拆遷,一套房子價值上千萬元,但是一個人開出租的錢,得供養兩個孩子,還有老人,生活拮据得不行。這種人,你說他窮嗎?但是他們有鉅額資產的房子,你說他們有錢嗎?但是他們的日常生活卻十分拮据,日常小孩子上培訓班的錢都得省喫儉用。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在2017年的時候曾寫過一篇文章,標題是《很多中國老百姓資產就只剩下房子了》。文章指出,中國房地產比例在家庭資產中比是68%(2017年,而去年的數據是77%),北京、上海則高達85%。

  他提出了當下中國家庭資產配置的兩個問題,一是房產佔比過大,二是金融資產佔比過低。

  這給當下的中國家庭,在資產配置和風險方面,就有很多問題了。

  一是資產過度集中在房產上,使得受到房價波動帶來的影響非常大,也因此,每一次房價的波動,都成爲撩動老百姓神經的挑撥器,不僅全民炒房,更是隻要一有風吹草動,老百姓們都極其關注。當房價下跌的時候,資產面臨縮水風險,這將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二是很多人“看上去很富有”,其實卻很窮。很多人說,中國人現在有錢了,出過掃貨大把大把的,從不眨眼睛,然而這背後是大量負債堆積起來了;也有人說,當下的房子只是紙面財富,但是這種財富讓老百姓產生一種“有錢”的幻覺,於是消費也很大方,但是,真正需要用錢的時候,發現可動用的資金極其匱乏,這根本的原因在於資產的流動性極差。房產雖然很值錢,但是想變現,可沒有那麼容易。

  三是房產吸附財富,擠壓消費。這一點,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分析,因爲近8成的資產都投入到房產,變成房子,剩下的可流動的資產就很少了,只有2成,要想生活,就得擠壓各類不必要的開支,於是,很多人變的很理性,消費也就上不去。

  同話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本站鏈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