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從來就沒有錫礦?江蘇“無錫”這個城市名到底是怎麼來的?無錫有個錫山區,下面有座山,自古以來就叫錫山。要說無錫的名字和錫礦一點關係都沒有,許多當地人表示不信。春秋戰國時代,吳國青銅技術發達,錫礦是青銅生產的必備原料,所以無錫說不準當時真有錫礦,而且當地有山,具備成礦的基本條件。

  無錫

  但是後世一般傳的是沒有錫礦所以叫無錫。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秦漢時期古人就是這麼認爲的了,不然錫山也不至於叫錫山。但我認爲無錫地名應該還是來自於古方言的,無錫從來就沒有錫礦,這是望文生義的誤傳。

  春秋戰國時代,大國都有發達的青銅冶煉技術,根據這個判斷太不靠譜了。無錫的無和姑蘇的姑,餘姚的餘都是古越語遺存,屬於齊頭式地名,沒有實際意義。另外,江南歷來也不出產錫礦,中國的產地以雲貴爲主,最近的產地也是江西。如果歷史上有大礦,考古卻毫無遺存,這說不通,無錫目前主要的礦產都是非金屬礦,而且也不多,不合邏輯。

  最近一些考古成果也證實了無錫、蘇州等地原是古越人的地盤,封建時代的江南和現代的江浙滬地區的文化相似性極高,蘇南雖說號稱吳文化,但在外地人看來跟越文化代表的杭州非常接近(相對於北方文化而言),有時候甚至覺得蘇錫常旁邊的南京反而是個另類。

  這個說法是有一些文獻支撐的,也是研究吳語方言的學者提出來的,當然因爲古越語基本不可考了,所以也是一種假說,但是我覺得這個比錫礦靠譜多了。除了無錫、姑蘇、餘姚,還有什麼餘杭、由拳、盱眙、諸暨等等。吳越本身就是一體,吳語區歷史上比現在大得多,可考的範圍吳語區北界至少到揚州、鎮江,後來不斷南退。

  最主要還是因爲太平天國導致吳語區人口銳減至原來的二分之一,後遷入安徽爲主的大量人口,使得原來在吳語區腹地的金壇等地都成了江淮官話的區域,但是現在南京的高淳、南通的東臺、啓東,江西安徽原來徽州的範疇依然保留有部分或全部的吳語。

  徽州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