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豬公,存錢,硬幣。(圖/記者許雅綿攝)
▲理財顧問認為,網路瘋傳的無痛存錢法適合階段性理財目標的人。(圖/記者許雅綿攝)

記者劉姵呈/臺北報導

過完春節假期,剛領到的薪水又少了一些,下週228連假又將來到,不少網友覺得錢花很快,趕快制訂新年存錢計畫。富朋友理財筆記站長、《下班後賺更多》作者艾爾文的52週存錢法在網路上廣為流傳,曾經有嘗試第一週存100,第二週存200,52週可存到13萬多,也有網友嫌壓力太大,改成週一存10元,週二存20元,累積下來一年也存到至少1萬多元。理財顧問認為,透過這樣的方法會發現,累積財富的效率來自於「持之以恆」,但比較適合階段性目標的人,建議每個人在存錢的過程中,同時檢視自己的「存錢效率」。

近幾年網路吹起無痛存錢法,也就是一年365天,意即52週存錢法,透過階梯式的累加存錢,讓不少網友認為,不會覺得一次要拿出很多錢,讓存錢跟痛苦畫上等號。且這樣的存錢方法,可以自由調整存錢的數字,目標愈大,當然一開始投入的金額可以愈高,累積起來,很多人都可以存到一趟去香港、日本旅遊的資金。

理財顧問也建議,養成存錢的習慣固然好,但這個方法比較適合有階段性理財目標的人使用,存到了可能就會花掉了,但不論收入高低,想持續穩定的累積財富的人,建議可以從「存錢效率」來檢視。簡單的來說,要從「真正存下的錢」扣除「每月可支配的錢」後才能知道存錢的效率高不高。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存錢的效率來看兩個人的例子,假設同樣每月都賺3萬元,小林每月存8000元,而小王每月存6000元,大多人會認為小林比較會存錢,但若從存錢效率來看:小林每月收入3萬元扣除必要開銷後只剩1萬5000元,最後存下8000元,代表他的存錢效率為53%;反觀小楊每月收入扣除必要開銷,只剩下1萬元,儘管他每月只存下6000元,存錢效率卻是60%。

從上述例子來看,存錢的數字跟累積財富的速度並無幹係,若透過存錢效率來看,反而是沒有真正的存下該存的錢,即便強迫自己存下錢,都最後都會覺得錢存的太慢,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花掉,或是貿然挪作他用。

已故臺灣首富王永慶也曾說過:「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纔是你的一塊錢。」不論用什麼方式,只要能養成儲蓄習慣,檢視自己的「存錢效率」,就能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存下第一桶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