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百老匯的音樂劇《歌劇魅影》,魅影的名字被放在劇名裡,但真正的主角並不是他,而是克莉絲汀。魅影和後來她嫁的勞爾子爵,都是她生命中的兩個面向:才華洋溢的魅影代表的是冒險、刺激、掌控;而高富帥勞爾子爵代表的則是穩定、安全、跟從。整齣劇,克莉絲汀就在這兩個人性願望中間遊移不定,最終選擇了高富帥,是個非常有.......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那在音樂上,作曲家是怎麼表現這兩個極端的人性慾望呢?答案是,他使用不同的音階系統,來表現魅影和勞爾兩種極端不同的形象。

 

 《Don Juan Triumphant(得意洋洋的唐璜)》是劇中由魅影寫作的歌劇,在排練歌劇的場景中(https://youtu.be/UgKB74RghEo),我們可以看到合唱團先唱出了一段和聲很詭異的序奏,接下來由女聲唱出了一段音階,但當另一位男聲重複同樣的音階的時候,他唱錯了,只有很微小的差異,但他一直沒有抓到他為什麼唱錯了:因為女聲唱的是「全音音階」,就是一種每個音的音高間隔完全相同、都是全音的音階,但他不懂,他還是唱他習慣的、傳統的、音高間隔有大有小的「自然音階」。

在真實的音樂史中,全音音階被大量系統化的使用、為大眾所接受,是要到德布西的年代,對照劇中的年代設定,魅影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使用全音音階,這表示,他起碼領先了他的時代數十年、他是天才!但大家、包括專業人士並不能接受這樣的前衛風格,所以纔有劇組邊嘲笑邊排練的狀況。

再看看魅影的主題曲〈Music of the Night〉,在曲子的最後「Help me make the music of the night~~~~~~~~~~」,這個「night」的地方,伴奏中出現了全音音階(圖中上方):升Do、升Re、Fa、升Sol、升La。(https://youtu.be/n5dhyiqhR7Y 影片4:40之後)
 

 

相反地,勞爾子爵的主題曲〈All I Ask of You〉,在曲子的開頭,也出現了類似的音階(圖中下方):降Re、降Me、Fa、Sol、降La,前面都一樣,但最後急轉直下,因為最後兩音Sol和降La,它們之間的間隔是半音。雖然很像,但勞爾的音階,是傳統音階。(https://youtu.be/IcDg9HTe6rQ 影片一開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