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濤說亂世史|

實名反對高贊答案,我要親自站出來,為朱溫說幾句公道話:「事出反常必有妖」。開國皇帝朱溫,被親兒子殺死,並不是因為好色荒淫,明顯是更核心的權力鬥爭;而朱溫晚年荒淫、扒灰的種種記載和野史,有過度抹黑的嫌疑。朱溫被親子弒殺的明確導火索,是「外有強敵,而自己猜忌」。諸子不成器,朱溫猜忌暴躁,人心渙散,「想立賢不立親」,又不相信大臣,未建立強有力的輔政班子;在重病之際又倉促傳位,讓逆子朱友珪有機可乘,最後篡位成功,弒父殺兄。

我的其他回答:

  • 混血漢人石敬瑭,遺臭千年的兒皇帝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84060430820966669/

  • 沙陀族為什麼快速消失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76208051723436301/

朱溫,名聲最差的開國皇帝:狡猾殘忍的朱溫,離奇招黑,他真的睡遍了下屬張全義全家老少女人,真的因為扒灰被親兒子殺死嗎?

在我的印象里,朱溫是所有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中,名聲最差、最臭的一個,甚至沒有之一。畢竟作為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被毛澤東親自點評的朱溫,英雄、梟雄算不上不說,最後還被「世傳」以60歲的病軀,睡遍下屬張全義全家老少,還與兒媳亂倫,最後亡於內訌,被親子所殺,這實在太奇怪了。而且,五代史中,史料價值更高的、更豐富的《舊五代史》,沒有朱溫晚年好色的記載,和晚一些的《新五代史》、《資治通鑒》非常不同,這也實在太奇怪了。

我又想到了李元昊。這位西夏皇帝,也因為睡兒媳被親兒子殺死,但他非漢人,而且,他也算官二代(繼承他爹李繼遷),不算白手起家。因此,無怪許多讀史人無腦抹黑朱溫,經常列其到「中國歷史十大流氓皇帝」、「中國歷史十大惡人」、「中國歷史是十大無賴」等不良排行,事實真的如此嗎?

【濤說亂世史原創,歡迎關注我哦】

一、我們先分兩個階段,簡單地介紹朱溫事迹:

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是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在唐末五代的極亂世,朱溫出身社會最底層,跟隨母親去別人家打工求生,因而養成了狡猾殘忍的生存性格,混跡於亂世。

第一階段「早年贏家」——梟雄朱溫:

朱溫迫於生計,先投靠第一主子,農民起義軍黃巢——黃巢短視,朱溫再投降第二個主子,唐朝僖宗皇帝——唐末政權腐不堪,忘恩負義的朱全忠壯大後自己稱帝,極狡猾殘忍地屠殺新皇帝昭宗、宗室、朝臣、宦官——終於建立後梁,勵精圖治,30年間勝仗不斷。

朱溫狡猾殘狠,見風使舵,忘恩負義,兩次背叛主人,展現了人性中最現實的一面;但同時,他有著相當優秀的軍事才能,一生都在前線親征,被毛澤東讚揚:「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朱溫不負所望,採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圍點打援」的方針,不斷尋找戰機,擊敗了當時中原的大部分軍閥:有秦宗權、朱瑄、朱瑾、朱瓊、時溥、康懷英、邢善益、馬師素、袁奉滔、李茂貞、趙匡凝、趙匡明、趙璠越、趙匡琳、李罕之、王師範、張友、張筠等等,這些對手,他們是或英勇、或流氓、或吃人、或儒法、或聯盟、或背信,都是軍、政、財三權在握的軍閥,朱溫從宣武軍起家,硬生生的從廢墟河南打出了一片天下;真的像曹操擊敗袁紹 、呂布、劉表、馬超、韓遂一樣,隱隱有統一天下之勢。不光彩的發家過後,後梁終於在百戰中崛起。

(後梁太祖朱溫,清朝人繪製▲)

對,就是這個史書記載的殘暴之徒、「扒灰之輩」,他結束了黃巢起義後白骨遍地的中原戰亂,在百戰之中、在廢墟之中建立了較為發展的、強大的、又爭議的梁朝;但無論如何,朱溫是想結束戰亂,統一全國的。

唐末歷經唐懿宗、唐僖宗等昏君和大量農民起義,弊政種種;而朱溫撥除亂政,建設能力一流:他輕徭薄賦,鼓勵耕桑,恢復生產,懲治權貴和宦官,嚴格治軍,前線親征,勵精圖治中原30年。譬如他的手下張全義,後來封王,30年鎮守洛陽,親自下田,讓洛陽從「渺無人煙」變成了「蠶麥豐收」。朱溫稱帝後,契丹(耶律阿保機在位)、渤海國、回鶻、吐蕃等少數民族多次派人朝賀,這體現了後梁的強大地位。如果朱溫僅是一個殘暴短視的地痞流氓,難道不會步黃巢的失敗後塵?如果朱溫僅僅是一個投機小人,五代十國全國近50個藩鎮,為什麼朱溫時代,於四戰之地的河南屹立不倒?

(後梁開平通寶,還是比較精美的,正面▲)

(後梁開源通寶 背面▲)

更為重要的是,全面評價帝王,不僅要看本紀,更要看列傳。不僅要看個人,更要看團隊。朱溫雖然是五代頭號煞神,但他重視真才實學,能廣納豪傑,嚴懲阿諛之徒,賬下人才濟濟:武將有葛從周、劉鄩、王彥章、朱珍、龐師古、楊師厚、張從敬、張歸厚、李思安、牛存節、徐懷玉、氏叔琮等,類似曹操的張遼、夏侯惇、龐德、張郃、樂進、夏侯淵、許褚、典韋、于禁、曹仁等;文臣有敬翔、李振、謝瞳、劉捍、張全義、裴迪、韋震等等;類似曹操的荀彧、許攸、郭嘉、賈詡、程昱等等。若朱溫只是一個殘暴、短視之輩,能吸引這麼多人才,為其長期賣命嗎?

這樣的梟雄和人才團隊,經營中原30多年,為什麼在傳播過程中被選擇忽視,卻屢屢只提及最後幾年的、甚至最後一年的朱溫,我們不該反思什麼?另外大膽設想,假如朱溫沒有亂倫扒灰(即扒灰的史源是謠言和野史,而不是《五代實錄》 ),他是不是被莫名的冤枉了,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樣的一個爭議朱溫?別著急,最後濤說亂世史——「五代十國108外號」會有評價。

第二階段「晚年輸家」——「亡於內訌,被親子弒殺」的殘暴猜忌、「扒灰」朱溫:

歷史是最高明的編劇,譜寫了曲折真實的亂世大劇本。朱溫的最大對手——河東沙陀集團、河東「劉備」在最後關頭絕地反擊,取得三垂岡及柏鄉之戰的轉折勝利。朱溫、李克用父子這對歷史級別的冤家,前後進行了30多年的宿命對決,即大小戰役無數的「梁晉爭霸」。

朱溫無法滅掉冤家,只能看著被毛澤東贊為「風雲賬下奇兒在」的李存勖慢慢強大,自己又垂垂老去。可自己的繼承人不爭氣,沒有一個比得上李克用之子,正是「外復強敵,內有不濟」。這裡的「曹魏集團」,面對的不再是「劉禪」,而是新崛起的五代軍神!

有時候我願意假想,如果沒有李存勖,抑或沙陀族依舊是一個小小部落,朱溫會不會統一北方,然後統一全國?可惜沒有如果。

60歲的朱溫發出了這樣感慨:「我經營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餘孽竟能死灰復燃,如此猖狂!我看他李存勖的志向廣大,上天卻又欲奪我余年,我的幾個兒子皆非其敵手,自己死後,恐無葬身之地了」。說著竟哭泣失聲,昏死過去了。

可是,此時他的親生兒子,卻絲毫沒有對外的憂患意識,而在暗中謀劃內部權力,要殺掉自己的老爹!!!

「濤說亂世史」,真的為晚年朱溫可惜,倒在了自己兒子手中。一代梟雄,是不會被外敵擊敗的!但又不得不說,朱梁集團有內訌的必然根源:8年以前,梟雄朱溫殘忍篡位,「以臣弒君」;8年以後,逆子友珪「以子弒父」,這是不是遲來地報應呢?

之後的朱溫形象,開始離奇地模糊,成為了中國史上的一個迷案、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五代十國本來就是一個內訌不斷的時代(梁唐晉漢周皆因內訌而亡),後梁更是開了這個頭。讓人奇怪的,內訌的原因,正史記載卻出現了不同:

  • 史料價值高的《舊五代史》沒有晚年朱溫的扒灰、荒淫記錄,只是著重強調晚年朱溫「猜忌心加重」:常常把前線戰爭的失利怪罪於臣子,內訌過程僅僅是「(友珪)弒太祖篡位,均王以兵討之,自殺,追廢為庶人」;這裡有一問題,舊五代史很多記載站在後梁一方,需要考辨。

  • 而晚幾十年後的《新五代史》,卻秉持不同觀點:說朱溫時期的內訌原因偏向「扒灰亂倫」,自己召集兒媳入侍,寵愛有加,專房侍疾;晚一百五十年年後《資治通鑒》更是向前一步,增加了王氏懷揣傳國寶,召集養子入朝的細節,這被張氏通風報信,逆子朱友珪得知,終於痛下殺手。

這裡,我們必須貼出大家關心的《新五代史》、《資治通鑒》,字數不多,並不佔據朱溫本紀的主流;但這些《舊五代史》中沒有,需要各位讀者自己判斷細節:

《新五代史》:

太祖自張皇后崩,無繼室,諸子在鎮,皆邀其婦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寵之。太祖病久,王氏與友珪妻張氏,常專房侍疾。太祖病少間,謂王氏曰:「吾知終不起,汝之東都,召友文來,吾與之決。」蓋心欲以後事屬之。乃謂敬翔曰:「友珪可與一郡,趣使之任。」乃以友珪為萊州刺史。

《資治通鑒》:

  「初,元貞張皇后嚴整多智,帝敬憚之。後殂,帝縱意聲色,諸子雖在外,常征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友文婦王氏色美,帝尤寵之,雖未以友文為太子,帝意常屬之。友心不平。友嘗有過,帝撻之,友益不自安。帝疾甚,命王氏召友文於東都,欲與之訣,且付以後事。友婦張氏亦朝夕侍帝側,知之,密告友曰:「大家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都,吾屬死無日矣。」夫婦相泣。左右或說之曰:「事急計生,何不改圖,時不可失!」

我們選擇《資治通鑒》,把重要的內容翻譯一下:

「張皇后死後,後梁太祖縱情歌舞女色,諸子即使在外地,也常徵召他們的妻子入宮侍奉,太祖往往與她們淫亂。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容貌美麗,太祖尤其寵愛她,雖然沒有立朱友文為太子,太祖的意向時常專註於他。……朱友的妻子張氏也日夜侍奉在太祖身邊,知道這件事,秘密告知朱友說:「皇上把傳國寶璽交給王氏帶往東都,我們的死沒有幾天了。」夫婦二人相對流淚。左右有人勸解他們說:「事急生計,何不另外設法,時機不可錯過!」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二十二,朱溫被朱友珪及其馬夫馮廷諤在寢殿刺殺,享年60歲。

那麼關鍵的問題來了,同樣是正史,「猜忌被殺說」,「扒灰被殺說」,到底該相信哪個?

【濤說亂世史原創,歡迎關注我哦】

二、「濤說亂世史」更認可《舊五代史》的「猜忌被殺說」:

1、「扒灰被殺說」禁不住推敲。尤其網路上關於朱溫根據兒媳侍寢程度,兒媳決定接班人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完全意淫!朱溫養子朱友文早年便被賞識和委以重任,與幾十年後的扒灰無任何關係,是事實的儲君,何來「扒灰選太子之說」、「扒灰選嗣君之說」?

網上、野史有這說法,說晚年朱溫,將兒子們派到外邊做鎮守官吏,卻讓兒媳婦們輪流入宮侍寢。對父親的亂倫亂倫,兒子們不但不憤恨,反而不知廉恥,利用妻子在父親床前爭寵博歡,以求將來能繼承皇位。

這種記載誇大事實,製造醜聞,純屬無稽之談。

  • 朱友文雖為養子,但在早年就便被朱溫賞識,是一直培養的事實儲君。朱友文幼美風姿,好學善談論,一直被委以重任,後梁剛剛立國,更是被封博王,位列諸子第一。根本不是王氏侍奉的最好,朱友文才被選為繼承人。我們看看朱友文的人生軌跡:「度支鹽鐵制置使——負責藩鎮財政的「建昌院使」——負責全國財政的「建昌宮使」——博王——博王兼開封府留守」,東都、財權全給了,這不是重點培養是什麼?而親子朱友珪,朱溫傳位時,僅僅想調任其為萊州刺史,這還是兒媳張氏,奉獻了半天肉體的結果嗎?

  • 從不利朱溫記載的《新五代史》、《資治通鑒》來看,「兒媳們」主要是王氏、張氏二人,其他兒媳是誰,獲得什麼好處一字都沒有提,一個字都沒有!把兩個兒媳被傳成一群,還編造模糊不清的細節,不是抹黑妖魔化是什麼?反正朱溫早年背叛農民起義軍、背叛唐昭宗,同時代名稱就臭名昭著,後世再抹黑一點又有什麼!

  • 把內訌僅僅歸因於女人,太過武斷。歐陽修在《新五代史》為了奉勸君主不要好色,錯誤地總結:「及其敗也,因於一二女子之娛,……禍生父子之間,乃知女色之能敗人矣」,「自古女禍,大者亡天下,其次亡家,其次亡身」。我們這裡列舉事實反駁:朱溫被殺的前4個月,乾化二年(912年)二月十五日,還御駕親征,進攻棗強;被殺前1個多月(五月初六),才病重返回洛陽;五月十五,念念不忘消滅宿敵李存勖;六月二十六,朱溫最後被弒殺。用好色荒淫、扒灰短視就概括晚年朱溫的所有形象和被殺原因,太過武斷,太過不公平,太過妖魔化了。

2、」猜忌被殺說」更可信。

朱溫晚年,屢屢被仇人之子擊敗。他憂心重重,殘忍狡猾的求存本能展現。在旁人讒言離間下,朱溫變得「猜忌心極重」、「暴怒無常」,開始誅殺功臣戰將。英雄如朱元璋,晚年也是猜忌心極重,屠殺無辜,但畢竟天下已定;胸懷大志、但剛愎自負的朱由檢,面對美女陳圓圓坐懷不亂,絕不荒淫,但猜忌心極重,在位17年,換了19任首輔,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

《舊五代史》、《新五代史》明確記載,朱溫性格殘忍狡猾,伴其一生,晚年更重。譬如朱溫為了完全控制河朔三鎮,結束藩鎮割據的局面,曾勾結魏博節度使羅紹威,殘酷屠殺魏博牙軍8000人,家屬中的婦女、小孩也不放過。他晚年被後起的李存勖擊敗,開始猜忌身邊的功臣元老,責怪他們殺敵不力、為政不利,誅殺了有氏叔琮、朱友恭、朱珍、李崇胤、范居實、李讜等人;大臣和宗室每次進宮,都要為自己申訴,才能免除處罰。在這種情況下,功臣宿老忍氣吞聲,甚至需要朱溫進奉財寶,才能免除一死。

也就是說,即便朱溫可能獸性大發,讓王氏、張氏侍奉或侍寢,」猜忌被殺說」也是更主要原因。「外有強敵,內有猜忌」,人心渙散,朱溫「想立賢不立親」,卻不信大臣,根本不給接班人建立強力輔政班子;而更在重病之際倉促傳位,讓逆子朱友珪有機可乘,最後篡位成功,弒父殺兄。

這樣倒行逆施上位的朱友珪,自然心虛地很,登基馬上就殺掉了競爭對手朱友文;他大肆賞賜下屬,卻毫無作用,無法收買人心,尤其眾多老將回過味來,為朱溫不平;廢帝在位不到一年,便被朱溫四子朱友貞聯合老將楊師厚殺害,並被廢為庶人。

朱溫死後,從後梁的團體表現來看,《舊五代史》的說法更可信,《新五代史》、《資治通鑒》不可信。

因此我們的結論:後梁太祖朝發生內訌主要原因,是朱溫晚年猜忌心太重,並非荒淫扒灰。

【濤說亂世史原創,歡迎關注我哦】

三、我為朱溫說的第一句公道話,史料考辨:60歲古代老年病人朱溫,如何接連縱慾10幾天,如何睡遍下屬王爺張全義的全家老少女人?《新五代史》、《資治通鑒》中,朱溫扒灰的史料來源到底是什麼?

文章太長了,該段省略,「濤說亂世史」會在頭條號文章中發布。

四、我為朱溫說的第二句公道話:朱溫死後,縱觀諸子結局,發現他的眼光沒有錯。

拉長時間,縱觀博王朱友文、廢帝朱友珪、末帝朱友貞的失敗結局,我們得說,朱溫畢竟一代梟雄,晚年擔心沒錯。

朱溫被梁廢帝殺——博王朱友文被梁廢帝殺——梁廢帝朱友珪登基,被梁末帝殺——梁末帝朱友貞登基昏庸,被李存勖擊敗自殺。

後梁的接連失敗,再一次印證了梟雄朱溫的眼光:「我死,諸兒非彼敵也,吾無葬地矣。」

五、我為朱溫說的第三句公道話:朱溫絕不是英雄,更不是絕頂淫魔,他是一個真實存在、呼吸的歷史人物,是需要「二分看待」的亂世梟雄。他在最難立足的廢墟河南,「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圍點打援」,打敗了(或英武、或流氓、或儒法、或吃人、或聯盟、或背信的)各種軍閥,建設出了一片天地,這是朱溫一生最耀眼的歷史成績,連毛澤東都為之讚歎;歷史上荒淫皇帝很多,狡猾殘狠的亂世朱溫,征戰開國,后妃數量有限,別再人云亦云,只提扒灰荒淫的朱溫了。

文章太長了,該段省略,「濤說亂世史」會在其他文章發布。

【濤說亂世史原創,歡迎關注我哦】

六、最後評價朱溫:

【濤說亂世史——「五代十國108外號」

1、朱溫:

出身外號:「偷鍋賊」、「偷鍋朱三」;追加外號:」狡梟殘狠帝」、「後梁爭議帝」、「弒君被弒帝」、「廢墟立國帝」、」離奇招黑帝」、「五代頭名煞神」、「忘恩負義朱全忠」、「憂心猜忌帝」;

主要身份:後梁太祖;

主要成就:結束中原戰亂,在最難立足的廢墟河南,建立後梁。

主要失敗原因(「五代史,五次大同大異的內訌」——「狡梟」的失敗):

一代梟雄朱溫,晚年「外有強敵,而內有猜忌」,落入了狡猾殘忍的性格陷阱,因而發生了集團內訌。朱溫「想立賢不立親」,卻不相信大臣,未給接班人建立強有力的輔政班子;在重病之際又倉促傳位,讓逆子朱友珪有機可乘,最後篡位成功,弒父殺兄。


朱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比較知名的帝王,當然他的知名是因為他的行為不端造成的,比如和自己的兒媳婦之間糾纏不清,這也被後世所詬病,甚至於認為他就是因為自己作風的原因,最終被自己的兒子殺死。

不過這種說法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是相較於古代帝王之家,為了爭權奪利父子相殘的事情時有發生,所以朱溫被自己的兒子所刺殺,實際上是別有原因,而這個原因就只有可能是因為權力。

朱溫在建立後梁以後,隨著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繼承了晉王的爵位,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與後梁征戰的過程,雖然李存勖的兵馬少,但是因為作戰勇猛,加上計謀百出,因此後梁在與李存勖的作戰之中,屢屢失敗,尤其是以三垂岡一戰,李存勖更是名聞天下。

相比之下,朱溫回過頭來看自己的兒子,就氣不打一處來,原因就是他認為自己的兒子輸給了自己死敵李克用的兒子,甚至於朱溫在晚年的時候,更是無時無刻不在憂慮,萬一自己有一天不在了,那該怎麼對付李存勖。

朱溫有七個兒子,四個義子,在這些兒子中,原本老大朱友裕有自己的風範,甚至早年跟隨自己馳騁疆場,一度被認為是最佳的繼承人選,但是後來因為朱溫猜忌的原因,最終導致了朱友裕抑鬱而終,這件事情在朱溫的心裡紮上了一根刺。

而隨著後來妻子的去世,使得朱溫再也沒有人能夠管得住,而在接下來的兒子中,二子朱友珪也算是很有能力,但是他母親出身底,因此不在繼承人的考慮範圍。

所以朱溫在當時打算把自己的位子傳給自己義子朱友文,朱友文為人很能幹,在當時要超過他所有的兒子,就在朱溫下定決心的時候,宮廷之變就發生了,朱友珪害怕自己將來會受到清算,不如提前下手,所以在這場宮廷政變中,朱溫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朱溫(公元852-912年),出身低微,說實話,就是一個地痞流氓,成天遊手好閒,不學無術,狠毒異常。他所在的時代背景,正處於唐朝末年,大唐盛世搖搖欲墜,藩鎮割據,天子昏庸無道,朝廷奸臣當道,黎民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生靈塗炭,正所謂「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在公元878年爆發了黃巢起義,當時朱溫與長兄朱全昱,二兄朱存參加了黃巢起義軍,攻城略地。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七年之後,於公元882年,朱溫看到黃巢起義軍江河日下,轉臉見風使舵,又投靠了唐王朝,聯合李克用一起鎮壓起義軍,並且多次立功,唐僖宗賜名為「朱全忠」。也就是這麼一個臭無賴,身處亂世,但是膽大敢幹,而且善於審時度勢。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天復元年(901年)他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佑元年(904年)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把他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昭宣帝。在公元907年,又將年僅17歲的李祝殺死,連續殺死兩位唐朝皇帝。徹底推翻了統治中國長達289年的盛唐王朝。建立了後梁政權,朱溫就是後梁王朝的皇帝。

朱溫當了皇帝以後,和死敵李克用連年征戰,但是經常被李克用打敗,打敗之後,朱溫更加殘暴,大肆殺戮,就是連自己戰敗逃回的殘兵敗將都難逃被殺戮的命運,可以說天天殺人,屍體堆積如山。朱溫獸性大發,姦淫婦女無數,但唯獨有一點,他對自己的原配妻子張惠,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後人說,她原配妻子張惠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死的過早,後梁王朝不至於過早滅亡,張氏死後,朱溫很痛苦,成天殺人,大肆姦淫婦女,終究為自己招來殺身大禍。使後梁王朝在歷史上僅存了16年,就滅亡了。

朱溫道德淪喪,倫理敗壞。他不但對大臣家的女兒不放過,親手將大臣張成業的妻子和女兒給姦汙了,更加殘暴的是,他有很多孩子,但是他覺得都不是很成器,無法繼承自己,只有他的乾兒子朱友文比較得寵,親兒子朱友珪並不著朱溫待見,再加上朱友文的媳婦在朱溫的耳邊進讒言,讓朱溫將後事託付給自己的乾兒子朱友文,把親兒子朱友珪貶為刺史,而在那個時候,接下來就是被賜死。

朱溫不慎說漏了嘴,這個計劃被朱友珪的媳婦兒張氏知道了,告訴了朱友珪,朱友珪勃然大怒,知道自己如果不先殺掉自己的父親,早晚被自己的父親所害。於是策划了弒君的計劃。然而這會兒,朱溫並沒有管住自己,自從自己的老婆張氏病逝以後,再加上連年戰敗,情急之下,喪失理智,獸性大發,將自己的親兒子和乾兒子的媳婦全都姦淫了,喪失了人的本性,老丈人把自己兒媳婦給姦汙了,民間管這個叫「扒灰」。從而使朱友珪忍無可忍,帶領手下心腹殺進宮裡,心腹武士馮廷諤手起一刀,將朱溫扎了個透心晾,就此一代風雲人物朱溫,結束了自己可恥的一生。時年61歲。隨後後梁政權在公元923年滅亡。只存在了16年。

朱溫性情殘暴不仁,道德淪喪,姦淫婦女,連自己孩子的媳婦都不放過,大肆殺戮,最後,眾叛親離。才招致殺身之禍。被後人成為「流氓皇帝」。


後梁自梁太祖朱溫開國至梁末帝朱友貞自殺僅得一傳。實際上,在此二人之間,後梁還曾有一任皇帝,只不過,他並沒有被列入帝王世系中。他,就是朱友珪。

關於朱友珪的正史記載中,素以內容豐富史料詳實著稱的《舊五代史》,在「友珪」條目下亦不過區區151字。到了以春秋之筆刪繁就簡的《新五代史》中,「友珪」已無單獨條目,其內容只不過在「博王有文」的條目下捎帶著講了講。當我們翻閱《梁書·宗室列傳》的目錄時,朱友珪的目錄格外引人注目,因為其他人的名字前一水的都帶著某某王的稱呼,而僅有朱友珪這裡,赫然寫著「庶人」二字。

朱友珪的出身,應該說不算太好,父親雖然很牛,但母親卻「名不正」。朱友珪的生母,我們連她的姓氏都不知道,而她的職業,是一名特殊行業服務者。大約在886年左右,朱溫那時候還沒成氣候,還陷在與秦宗權的艱苦戰鬥中不能解脫。這一年,朱溫在亳州,亳州當時僅有防守之力,而無招架之功。朱溫在煩悶中遇到了朱友珪的母親,不挑不揀就混到了一塊。對此,《舊五代史》用詞較為文雅,說「召而侍寢」,而《新五代史》就沒那麼多忌諱了,直接說「野合而生」。

朱溫與這位特殊服務業從業者在一起廝混了個把月,準備要轉戰的時候,對她說:「我要走了,你也走吧。」這個婦人說:「好的,我這就收拾東西跟你一起走。」朱溫說:「你走你的。」婦人說:「那我往哪兒走?」朱溫急了:「你愛往哪兒走就往哪走,反正別跟著我走!」婦人說:「那好吧,我懷孕了。」這下,朱溫傻了。

朱溫此時已經娶過大老婆了,大老婆張惠素有五代第一賢婦之稱,這個張惠了不得,一個弱女子,竟能把被稱為五代第一惡人的朱溫收拾的服服帖帖。如果說朱溫身上還有那麼一個閃光點的話,那就是對大老婆張惠執著的愛情,說起來,朱溫發跡史最初那個原點也是拜張惠所賜。現在只說亳州這邊,朱溫忌諱著張惠,帶又不能帶回去,想打發她走吧,人家又說懷了你的種,於是朱溫只好在亳州找個宅子把這個婦人先藏起來。

等到懷胎十月過後,婦人生一男丁,使人告知於朱溫,朱溫聽說是兒子,還挺高興,於是給他取個小名叫做遙喜。朱溫的老爸雖然是個私塾先生,但他自己沒讀過什麼書,給自己的孩子取名也就取得那麼「直抒胸臆」。不過,要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小遙喜到底是不是朱溫的種還真不好說,畢竟從一個暗娼變為一個貴婦,誘惑力大到足以考驗人性。但不管如何,朱溫認了小遙喜,取個大名叫做:朱友珪。朱友珪「辯黠多智」,朱溫封他為郢王。910年,朱友珪又被任命為左右控鶴都指揮使,這個職務很重要,請大家記住這個職務。

在朱友珪被任命為上述這個非常重要的職務2年後,也就是912年的時候,發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這一年,輸了柏鄉之戰的朱溫在洛陽養病,養著養著,朱溫好色的老毛病又犯了。朱溫的性格特點中,除了極其殘暴之外,另一個特別明顯的就是好色。朱溫好色一言難盡,這裡單說912年發生的桃色事件。

這一年,朱溫召王氏入宮照顧病情,其實就是陪皇帝睡覺。這個王氏是誰呢?她是朱溫的兒子朱友文的老婆,朱溫的兒媳婦。對,你沒有看錯,朱溫就是這麼一個特別擅長扒灰的老公公。據說王氏在朱溫的幾個兒媳婦當中是長的最漂亮的,朱溫早就對她垂涎三尺,這次借著探病的名義投懷送抱,朱溫自然樂此不疲,天天跟王氏廝混在一起。

朱溫跟王氏在一起亂搞的事情,沒有惹惱王氏的老公朱友文,反倒是把另一個女人張氏給打翻了醋罈子。張氏本來陪朱溫睡覺陪的好好的,突然一竿子插進來另外一個女人,自己就被遺忘冷落了,自然心有不甘。那麼這個張氏又是誰呢?她是朱溫的另一個兒子朱友珪的老婆。對,你依然沒有看錯,朱溫扒灰,扒的不止一家。以前張惠在世的時候,還有些約束,待張惠死後,反正身邊也不缺女人,朱溫也就沒有再立皇后。不過朱溫的手伸的太長,不但不放過身邊的宮女,還不放過大臣們的老婆、女兒、兒媳等女眷,而且連自己的兒媳婦們,也無法逃脫朱溫的魔爪,史載「諸子在鎮,皆邀其婦入侍」。

王氏也好,張氏也罷,這些兒媳婦們為何甘願陪老公公睡覺呢?除了公公是皇帝,誰也惹不起之外,兒媳婦們心中都藏著另一個秘密。朱溫的第一個兒子叫朱友裕,這個朱友裕作為長子,本應繼承大統,但他命薄福淺,在904年病死了。這下可好,太子的位置空出來了,這足以讓朱溫所有的兒子都興奮地睡不著覺。

在朱溫的八個兒子裡面,朱溫最喜歡博王朱友文。朱友文雖然是朱溫的養子,但「幼美風姿,好學,善談論,頗能為詩」,更重要的是,朱溫外出四面打仗的時候,朱友文做後勤保障這一塊工作非常得力,因此頗得朱溫之心。朱溫稱帝後住在西都洛陽,留守東都開封的正是朱友文,同時封朱友文為建昌宮總管,也就是財政部部長。

柏鄉之戰之後,朱溫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眼瞅著隨時都有可能掛掉。此時,王氏、張氏們加緊了在朱溫面前的爭寵獻媚,誰這個時候最能不要臉,誰過不了多久就可能成為皇后母儀天下。在王氏和張氏的龍床爭奪戰中,張氏漸漸處於下風,於是改打情報戰。張氏買通了朱溫身邊的人,時刻掌握著朱溫的一舉一動。

張氏的投入終於獲得了回報。這一日,朱溫把王氏叫到塌前說:「我快不行了,你趕快趕回開封,叫友文速速前來見我。」朱溫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就是要傳位了。這話,馬上就傳遞到張氏的耳朵裡面去了,於是張氏趕緊去找到自己的老公也就是朱友珪說:「你老爸已經讓王氏拿著傳國玉璽去叫朱友文了,他來了你就完蛋了。」

朱溫可能是太過自信,也可能是腦袋糊塗了,在跟王氏說上面那席話時,還順便下了一道聖旨,調朱友珪出京任萊州刺史。大家可以看看地圖,相對於洛陽來說,那萊州就算是發配邊疆了。朱溫恐怕時日無多,這一步走的太快了一點,結果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朱友珪一接到外調萊州的聖旨,跟張氏就抱頭痛哭,心想這親爹也做的太明顯了吧。這時,朱友珪門下有個僕人叫做馮廷諤的,對朱友珪說:「主子莫哭,哭沒有用,狗急了跳牆,此時應當先下手為強。」朱友珪抹了一把淚,馬上洗漱更衣,一個人偷偷跑到左龍虎軍統軍韓勍那裡借兵,韓勍是朱友珪的心腹,二話沒說馬上調了五百名牙兵,也就是特別精幹的帳前親兵交給了朱友珪。

這時候,朱友珪左右控鶴都指揮使的身份就起了大作用了。控鶴,本為皇帝身邊的近幸或者親兵,接近皇帝是相當容易的事情。朱友珪把韓勍的五百牙兵換上控鶴的衣服,雜在控鶴軍之中混入皇宮。到了晚上三更天,朱友珪就帶著這些牙兵一起闖入朱溫的寢室,侍者看到發生宮廷政變了,為了保命一瞬間全部跑完。朱溫夢中驚醒,大聲質問:「是哪個混蛋擾朕清修?」朱友珪不疾不徐:「就是我!」朱溫說:「我懷疑你很久了,恨不得早殺了你,你悖逆如此,天地不容。我就問你,殺你親爹你下得去手嗎?」朱友珪說:「我恨不得把老賊你碎屍萬段!」說完這句話,朱友珪就指揮馮廷諤上前擊殺朱溫。

馮廷諤的擊劍術一般,朱溫繞著柱子跑了幾圈,馮廷諤都擊在柱子上了。最後還是朱溫累得跑不動了不得已倒在床上大喘氣,馮廷諤這才舉起劍狠狠地扎了下去。馮廷諤這一下子用力很大,劍洞穿了朱溫的腹部,刃都已經戳穿露出在背部。朱溫一生殺人無數,誰知道最終卻以這種方式收場,以一個惡人來剪除另一個惡人,也不能不說是天道昭昭之一種吧。

朱友珪看到朱溫已死,趕緊拿床被褥把朱溫的死屍包裹起來,藏在寢室之中,秘不發喪。處理完這些緊急情況後,朱友珪馬上以朱溫的名義下發一道詔書,大意為:朱友文意圖謀反,派人帶兵闖入寢殿,幸虧朱友珪及時趕到,帶兵殺敗反賊,反賊雖然殺敗,但還是加重了我的病情,我快不行了,軍國大事全都由朱友珪來決定處理。

朱友珪一面派人下發矯詔,一面從庫房裡搬出金銀財寶遍賞百官諸軍以堵眾人之口,於是皆大歡喜一團和氣。然後又讓供奉官丁昭溥馬上趕往東都開封,讓駐紮在開封的均王朱友貞殺掉朱友文。朱友貞傻傻分不清楚,接到假聖旨,馬上就把朱友文給殺了。要問朱友文的老婆王氏哪裡去了?呵呵,不知道在從洛陽到開封的哪條小路旁早就死去多日了吧。

確認殺死朱友文後,朱友珪馬上又發了一道假聖旨,大意為:我朱溫打天下三十年,真不容易,到現在做皇帝6年了,大家過得都還不錯。誰知道朱友文這個孽畜前天晚上想要害死我做皇帝,幸虧朱友珪來保護我,功勞大大的,真是一位好同志。現在我真的不行了,決定把這個位置指定給朱友珪。發完這道假聖旨,朱友珪才公開發喪,然後於912年6月在朱溫的棺材前即了皇帝位。913年1月,朱友珪於洛陽南郊行祭天大禮,改元鳳歷。

這期間,新任東都留守均王朱友貞終於搞明白自己被朱友珪給耍了,於是聯絡天雄軍節度使楊師厚等,一起舉兵討伐。913年2月,朱溫的外孫袁象先首先率領禁兵殺入宮中。走投無路的朱友珪和妻子張氏讓馮廷諤殺了自己,然後馮廷諤也自殺了事。

均王朱友貞在913年2月即皇帝位,是為梁末帝。梁末帝即位後,恢復了朱友文的官爵俸祿,將朱友珪廢為庶人。朱友珪弒父篡位,枉費心機,到頭來,只不過竹籃打水一場空,可為後人明鑒。


謝謝邀請!朱溫(又名朱全忠)本是(安徽)碭山縣一無賴農民,後來參加黃巢起義軍,因功擢升為同州防禦使。到了中和二年(882年),朱溫投降唐朝,因戰功赫赫被封為梁王。公元907年,朱溫裝模作樣上演了一幕大臣勸進、接受唐朝皇帝(哀帝)自願禪讓的鬧劇後,登上皇位,改元開平,建都汴梁,史稱後梁。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溫重病,打算召義子朱友文前來託付後事,結果被親兒子郢王朱又珪(母親是亳州營妓)搶先下手殺死。

在唐末期,藩鎮將帥收養義子之風比較盛行。據記載朱溫當時在發展過程中,也收養了幾位義子為其效力,分別是博王朱友文(康勤)、冀王朱友謙(朱簡)、李彥威(朱友恭)、朱漢賓等。

不僅如此,朱溫還非常好色,髮妻張氏死後,朱溫逐漸暴露出其淫亂的本色,他將兒子派到外邊鎮守打仗,讓兒媳婦輪流進宮侍寢,公開睡兒媳婦,這本是不倫之舉,反常的是兒子們不僅不反對,反而千方百計討好他。

朱溫年老的時候,喜歡上了養子朱友文(康勤)的妻子王氏,由於王氏吹枕邊風,朱溫答應由朱友文繼承皇位,這時候他的親兒子朱又珪的老婆張氏也在其身邊侍寢,把這個事告訴了自己的老公,朱又珪非常生氣,決定先下手為強,對峙過程中,朱溫被朱又珪的親信持刀殺死。


我是壹玖柒零,歡迎大家關注!

朱溫,是五代十國梁朝的開國之君,而且他還非常的奇葩。

據相關一些資料記載:在朱溫出生的晚上,天顯異象,「所居廬舍之上,赤氣上騰」。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朱家上方一片紅光。附近鄰居都以為是朱家失火了,大家趕緊提著水桶,端著臉盆,到朱家救火。可沒想到,大家跑到朱家門口一看,一切平靜如常,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朱溫出身於貧寒,出世後,父親就過世了,然後他的母親就給別人當傭人,最後好不容易才把他拉扯成人。

在當時黃巢起義之後,朱溫覺得這是個大好的發展機會,就加入了起義的大軍。 由於,朱溫足智多謀,而且武藝超群;就這樣,憑著自己的個人能力很快就領導發現,提拔擔任起義大軍的高級將領。

在後來,朱溫見機行事,後來就率領自己的部下降了朝廷。唐朝的唐僖宗自然很高興,於是給朱溫封了個宣武節度使。 朱溫搖身一變成了朝廷鎮壓起義大軍的幫凶。朱溫也藉此機會不斷的壯大自己的實際,擴大自己的地盤。很快就成了唐末最強大的勢力。

隨著朱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最後擺道殺死了對自己不利的唐昭宗,將李柷扶上皇位,也就是唐哀帝。接著,朱溫動用自己的權利,除去了所有一切對他不利的勢力。唐哀帝非常懼怕朱溫,為了討好朱溫,賜朱溫九錫。

於是,朱溫見時機已到,直接把唐哀帝除了。然後,自己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的寶座,定國號為梁。

其實,朱溫能從一個農民,一躍成為梁朝的皇帝。有兩個重要人物人:和他朝夕相伴的老婆張惠和軍師敬翔。

朱溫和他的妻子張惠,共同生活了二十餘年;可是在朱溫建後梁前夕,卻染病去世了。

在張惠臨死前,曾給朱溫下了一道命令:不要殺人,不要泡妞,貪戀酒色。 可誰沒想到,朱溫聽了老婆一輩子的話,唯獨這句話,他沒聽。張惠死後,沒有老婆管了,不管是在感情上,還是威嚴上;誰也阻止他了。朱溫開始變本加厲地殺人和泡妞,特別是在自己當了皇帝之後,其行為簡直令人髮指,不是兇殺就是色情。

睡夠了自己的嬪妃,就睡民間女子;然而朱溫並不滿足,於是把魔爪伸向了自己的兒媳。他的兒子們倒也奇葩,紛紛把自己的老婆敬獻給父皇,但願自己的父皇玩的開心了就把皇位傳給自己。

這是多麼不要臉的一家人啊……

兒媳多了,有比較才有鑒別。在朱溫經過仔細的對比後,發現乾兒子朱友文的老婆王女士,不但人漂亮,而且技術也不錯,遠勝過親生的二兒子朱友珪的老婆張女士。於是,朱溫就動了心思,要把皇位傳給乾兒子朱友文。

我們知道在歷史上皇帝傳位有傳給兄弟的,有傳給叔叔的,也有傳給侄兒的。但是,像朱溫這樣有親生兒子,居然想把皇位傳給乾兒子,這也真是奇葩。而且,朱溫傳位的標準,居然是看誰的老婆床上功夫好。像這樣的舉動,就把自己的朱友珪得罪了。朱友珪心想,TMD你睡了我老婆,居然還不給我王位,你無情就不要怪我無義了!

於是,公元912年,於是朱友珪與左龍虎統軍韓勍合謀叛亂。闖進朱溫寢宮,一刀把老爹戳死了,然後自己登上了皇位。

當然,朱友珪的命運也不是太好,他登基不到半年就在另一場宮廷政變中死掉,史稱梁廢帝。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有不同見解的朋友,可以在評論留言討論,謝謝!


後梁的建立者、一代梟雄朱溫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然而最後卻被兒子殺死,不能不說死的窩囊,不過這也是朱溫本人能預料到的,畢竟他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又殘暴弒殺,嗯,還有,召兒媳們侍寢。

有這樣的老子,也就不難想像會有弒父的朱友珪,更有殺兄的朱友貞。

人生贏家朱溫

朱溫的前半生是很勵志的,他本是窮教書匠的兒子,父親早死,母親帶著仨兒子在劉家幫傭,老大忠厚老實,老二和老三朱溫就是地痞流氓,後來老二老三不願意繼續待在劉家,就跑出去成了黃巢軍的人。

兩人都是敢拚命的人,很快就獲得黃巢軍上層領導的賞識,節節高升,然後老二死了,只有朱溫還繼續留在黃巢軍。再後來,朱溫領兵打到同州,娶了曾經的白富美張氏。不久,朱溫感覺在黃巢軍中有人給他使絆子,朱溫的部下勸朱溫離開黃巢軍轉投唐廷。於是朱溫投了唐,開始攻打黃巢軍。

然後朱溫靠著累累軍功逐步控制了唐廷,在和李克用、李茂貞的相互攻伐中,朱溫先一步滅了唐朝,建立起後梁政權。

殘暴寡恩朱溫

但是,朱溫這個人殘暴寡恩,動輒殺人。當時沒有幾個人能束縛得住朱溫,他母親的話在他那裡還有幾分分量,後來朱溫娶了張氏,張氏本是世家小姐,見識非凡,對朱溫的行軍打仗都能提供很好的建議,所以張氏的話,朱溫基本也是聽的。

這兩人在世的時候,朱溫尚能壓制自己的暴脾氣,遇到處置部下的情況,張氏都能從中調解,保全部下,不至於使朱溫殺太多人。

然而後來朱溫的母親去世了,張氏也在904年去世,再也沒有人能管得了朱溫,想殺誰就殺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包括讓自己的兒媳侍寢。

權色交易朱溫

好色的皇帝很多,但是朱溫的好色令人髮指,他居然讓兒媳們侍寢,他繼位後,兒子們陸續封在各鎮,而兒媳們都讓他以侍疾的名義留在身邊侍寢。兒子們敢怒不敢言,後來索性由著他,讓她們在他身邊吹枕邊風,於是乎,你情我願,各取所需。

其中朱溫最愛養子朱友文的媳婦王氏和庶子朱友珪的媳婦張氏。這兩個兒媳一直陪伴著病重的朱溫。

後來朱溫眼見自己快不行了,讓王氏跑回汴梁把朱友文叫到洛陽來,他想傳位於他。朱溫的長子去世後,養子朱友文最長,也最得朱溫的歡心,朱溫雖沒有立太子,但一直屬意朱友文做繼承人。然後朱溫又吩咐敬翔給親兒子朱友珪封了個萊州刺史,讓他去上任。

朱友珪遇到降職心裡恐慌,要知道朱溫病中尤其殘暴,一旦下旨降職,一般會跟隨著殺頭。這時候又聽到張氏哭訴王氏去了汴梁,要叫回鎮守汴梁的朱友文。朱友珪更是憤憤不平,明明有親生兒子,卻要讓養子當繼承人,他第一個不服。

朱友珪同部下商量,不如直接反了。然後就布置了一番,衝進宮中,殺死了朱溫,又派人去殺死了朱友文,然後把弒父奪權的罪證嫁禍給朱友文,朱友珪「名正言順」做了皇帝,半年後,朱溫的嫡子朱友貞又領兵殺了朱友珪,成為後梁末帝。

其實,朱溫一直沒有立嗣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的親生兒子確實都不咋地,唯一讓他欣賞的兒子還是個養子,想必他也很糾結。所以才拖到最後,拖成這樣的結局。


朱溫被殺,而且是被兒子殺死,說到底是因為沒有管住「兩巴」,即上面的嘴巴和下面的那個巴。

先說下面那個,朱溫極其好色,到了沒有底線沒有理智的地步。他不但對大臣家的女人不放過,連對自己乾兒子和親兒子的媳婦兒也都弄了,比較得寵的是他乾兒子朱友文的老婆王氏和親兒子朱友珪的老婆張氏。相比之下,王氏可能顏值更高或者翻雲覆雨的技術更高,更得寵一些。

而朱友珪是朱溫和軍妓搞生出來的,並不招朱溫喜歡。再加上朱友文的媳婦王氏吹枕邊風,估計老朱摸著小媳婦光溜溜的身體做出了致命決策,把後事託付給乾兒子朱友文,把親兒子朱友珪貶為刺史,而那個時候一旦被貶接下來就很有可能就是賜死。

這時候朱溫又犯了一個錯誤,沒管住上面的嘴巴,這個計劃被朱友珪的媳婦兒張氏知道了,急忙通風報信給他老公,朱友珪一聽一不做二不休,聯合一個大將,因為晚年朱溫嗜殺成性,大將們也朝不保夕,所以也參與了這個行動。

當朱友珪帶著幾百人衝進宮裡的時候,周圍的下人們都嚇跑了,只有朱溫問:什麼人?朱友珪答到:不是外人!朱溫說:恨不早殺此賊!朱友珪說:老賊萬段!他手下武士馮延鍔應聲而起,一刀給朱溫扎了個透心涼!一代風雲人物,如此可恥的結束了一生!


朱溫之所以被兒子朱友珪所殺,是因為他做了很多為人不齒的荒唐事,而且還要殺死朱友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中國有句俚語「兔子不吃窩邊草」,用在婚戀方面,意思是絕不對關係密切的親人「動手」,絕不幹違逆人倫之事。然而凡事都有特例,總禁不住有不守「規矩」的無賴,置人倫天理於不顧,公然跟親人搶老婆,著實令人齒冷。這現象不僅發生在普通人中間,甚至也出現在幾位帝王身上,而其中行為最惡劣者,非後梁太祖朱溫莫屬。

朱溫生性殘暴、反覆無常,以濫殺、好色聞名於世,是唐末第一號的「混世魔王」。然而「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這個人見人怕的「混世魔王」也有自己的「剋星」,那便是愛妻張惠。張惠出身於大戶人家,才貌俱佳,朱溫微賤之時便愛慕極深,常有當年光武帝「娶妻當娶陰麗華」之嘆,為此在很長時間裡都沒有婚娶,直到將張惠得到手。

朱溫自從如願以償地娶到初戀,出於愛妻的心態,對張惠恭敬有加、言聽計從。幸運的是,張惠不僅長得漂亮,而且為人賢明精悍、工於心計,常常參謀軍國大計並有獨到見解,令朱溫由敬生畏,終於練成一身過硬的「氣管炎」功夫。有時候朱溫已率兵出征,中途卻被張惠派的使者趕上,說是奉張夫人之命,戰局不利,請他速領兵回營,朱溫就立即下令收兵返回。「妻管嚴」之效用,可見一斑!

張惠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常常規勸朱溫不要濫殺無辜,朱溫每每聽從,因此也挽救了不少將士的性命。臨終前,張惠更是諄諄勸導丈夫,一定要牢記「戒殺遠色」四個字,切不可任性胡為,為自己招致無妄之災。朱溫起初牢記愛妻的遺言,然而沒多久便故態萌發,加上稱帝後的驕狂放縱,更是變得無法無天。

按說帝王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三千粉黛」,在對絕色美女佔有數量方面天下無人能及,所以也犯不著跟其他人爭搶女人。可朱溫偏偏是位「家花不如野花香」的忠實信徒,總有種霸佔、偷取別人家妻女的衝動心,為滿足這種變態的慾望,經常會做出一些令人不齒的醜事。

史書中曾記載過這樣一件事,乾化二年(912年),朱溫討伐河北軍閥王鎔,結果在蓨縣遭遇慘敗,灰頭土臉的南返洛陽,並在河南尹兼河陽節度使張全義家中逗留多日。正是在張家做客這段時間,流氓皇帝「反客為主」,竟然將張全義所有的妻妾、女兒通通糟蹋一遍。張全義之子張繼祚羞憤交加,於是便想手刃淫賊,卻被父親張全義以朱溫曾有大恩於張家為由勸止。

其實,朱溫不僅喜歡糟蹋大臣家的妻女,而且還是資深「扒灰」迷,經常將魔爪伸向自己的眾位兒媳。據《新五代史》記載,朱溫經常借故派兒子們在外鎮守,而把他們的妻妾召入宮中輪流侍寢,其中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容貌最美,自然也最受寵愛。王氏不僅長得漂亮、極會來事,而且深諳房中術,將公爹伺候的極度滿意。朱溫滿意之餘,自然便對朱友文另眼相看,最後竟允諾王氏,準備自己百年之後將皇位傳與朱友文。

可朱友文是朱溫的乾兒(原名康勤),並不是親兒,由此一來便讓最有資格繼位的次子朱友珪心生怨恨(朱溫長子朱友裕早死)。朱友珪雖然是朱溫的親兒,但由於母親身份低賤(營妓),並不受朱溫的喜愛。然而朱溫也清楚,要想立朱友文為嗣,首先必須解決朱友珪,最好的辦法便是把他流放到外地,以防止其爭權。

太祖自張皇后崩,無繼室,諸子在鎮,皆邀其婦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寵之。太祖病久,王氏與友珪妻張氏,常專房侍疾。太祖病少間,謂王氏曰:「吾知終不起,汝之東都,召友文來,吾與之決。」蓋心欲以後事屬之。乃謂敬翔曰:「友珪可與一郡,趣使之任。」乃以友珪為萊州刺史。(見《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傳第一》)

本來這件事應該悄悄的進行,越少人知道越好,可朱溫年老昏聵,竟把傳國玉璽交給王氏,要她趕到汴梁召朱友文入宮,準備接班。這件事恰巧被同時也在侍寢的朱友珪老婆張氏獲悉,便立馬告訴丈夫。朱友珪聽後又怕又氣,在左右侍從的點撥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通過收買左龍虎軍統軍韓勍,率眾闖入宮中,將親爹剁成了肉泥。一代淫魔皇帝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咎由自取!


還是對於繼承人問題的處理不善。而且歷史記載中的朱溫,荒淫無度甚至於自己的兒媳婦私通,給自己的兒子戴綠帽子,導致與兒子們離心離德,最終淪落到被親兒子誅殺的下場。

朱溫出身微寒,參加唐朝末年的黃巢之亂而嶄露頭角。後來又背叛黃巢投誠了唐朝,唐僖宗賜名「全忠」,封為左金吾衛大將軍。此後多年,朱溫南征北戰戰功赫赫,逐漸掌握了唐朝的兵馬大權。

公元888年,唐僖宗的兒子唐昭宗繼承皇位,冊封朱溫為東平王、中書令。直到天佑元年(904年)朱溫誅殺宰相崔胤、京兆尹鄭元規等人,將唐昭宗強行從長安接到了洛陽。並且將昭宗身邊的人,甚至是小太監,都全部誅殺換成了自己的手下。從此,唐昭宗形同傀儡,刀板之俎。

但是朱溫還是不放心,最終誅殺昭宗,立其九皇子為帝,就是唐哀帝。此時的唐朝,已經名存實亡,「白馬驛之禍」後,唐朝基本就等於是宣告了滅亡。最終在公元907年登基稱帝,取代唐朝建立五代中的「梁」。

朱溫也算是一代梟雄,但是他的私人問題卻非常糟糕。他一共有七個兒子七個養子,其長子朱友裕原本非常優秀,但卻英年早逝。而朱溫其他的親兒子,不是不中用就是年紀太小,所以最後他決定傳位給養子朱友文。可沒成想被自己的二兒媳婦朱友珪的妻子知道了,告訴了朱友珪。朱溫為了讓朱友文登基,讓朱友珪去做萊州刺史,朱友珪心中不願,最終弒父奪位。

說到底,還是朱溫這個人做人有問題(與兒媳婦淫亂),以及皇族內部爭奪權位的殘酷激烈而導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