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年—2012年),出生於中國浙江,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歷任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南懷瑾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其出版代表作諸多,比如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共計三十多冊,且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常有人問我,爲什麼能有這麼好的學問,我都實實在在告訴人家,這都是我十三歲以前熟背這些古書的效果。

  當年我讀四書五經,都是要背的。小朋友們要放學了,心裏高興,一邊嘴裏唱着一邊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這樣讀書,心裏會記住,一輩子忘不了。想起來的時候心裏默唸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我們中國文化的財產太大了,古文不懂,繁體字不懂等於丟了鑰匙,這個財庫的門打不開了。

  中國文化,什麼叫做事業呢?孔子《易經系傳》叫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對社會大衆有貢獻,對國家民族,對整個的社會,都是一種貢獻,這纔算是事業。

  我常常感到,國家亡掉了不可怕,還可以復活,要是國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遠不會翻身了。

  中國歷史上,每逢變亂的時候,撥亂反正,都屬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則用孔孟儒家的思想。這是我們中國歷史非常重要的關鍵,身爲中國人,這個歷史關鍵是應該知道的。

  佛學像百貨店,裏面百貨雜陳,樣樣俱全,有錢有時間,就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不買東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會需要它。

  道家則像藥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則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變亂時期,要想撥亂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縱橫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醫藥等等無所不包,所以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這個藥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則是糧食店,是天天要喫的,“五四運動”的時候,藥店不打,百貨店也不打,偏要把糧食店打倒。打倒了糧食店,我們中國人不喫飯,只喫洋麪包,這是我們不習慣的,喫久了胃會出毛病。

  有人不擇手段的創業,經常喜歡引用西方宗教革命家馬丁·路德的“不擇手段”這句話。但是你要注意,對馬丁·路德這句話,不要只說一半,他是說:“不擇手段,完成最高道德。”現在把這句話攔腰一刀,砍去一半,把“不擇手段”拿去用,而不是“完成最高道德”,這就很危險了。

  子貢所講孔子的溫、良、恭、儉、讓,是講孔子的修養,是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之大成,他有了這樣高深的修養,所以他的目的,就是我國古代的“淑世主義”,他具有救世救人的思想,也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他的千秋大業。千秋大業就是學問思想,千秋事業在當時是很寂寞的,例如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耶穌、穆罕默德等等,在當時並未受人重視,可是德及萬世,名震千古。孔子這種千秋事業是要集中國文化、思想、精神之大成,認清楚自己的任務,犧牲現實的榮華,纔能夠做到。

  古人對中國歷史研究的方法,有一句話叫“經史合參”。什麼叫經呢?就是常道,就是永恆不變的大原則,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這個原則是不會變動的。但不是我們能規定它不準變動,而是它本身必然如此,所以稱爲“經”。而“史”是記載這個原則之下的時代的變動、社會的變遷。我們要懂得經,必須要懂得史。拿歷史每個時代、每個社會來配合。這樣研究經史,纔有意義。

  孔子在《易經》的《系傳》上說:“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當孔子寫《易經·系傳》的時候,正是春秋時期動亂的時候。但是孔子認爲“非一朝一夕之故”——不是一天所形成的。道家的莊子說:“颶風起於萍末”,颶風就是現在廣東話、福建話所講的颱風,現在西方人用中國語音譯過去,也叫颱風。我們看到颱風的力量這麼猛烈,但它在水面上初起的時候,只見到水面上的一葉浮萍,稍稍動一下,緊接着水面上一股氣流冒上來,慢慢大了,變成颱風。道家這句話是說,個人也好,家庭也好,社會、國家、天下事都是一樣,如果小事不在乎,則大問題都出在小事上。

  中國的文化,師生之間有如父子,過去有“一日從師,終身若父”的情形,而老師對於學生,也負了一輩子的責任。我們親眼看到的,幾十年前,還保留了這個風氣,一個學生縱然中了狀元,官作得很大了。回到家鄉,看見老師,而老師既沒有功名,也沒有地位,學生對他一樣的要跪拜,和當年從師一樣。學生對老師是如此,老師對學生,也是負了一輩子責任。

  我們讀了歷史也就知道,異端不能亂用,還要以德業爲基礎,異端多半走入術的路子,術就是方法、權術。權術沒有德業爲基礎,就要不得。所以我們再看歷史,《史記》記載很清楚,陳平六出奇計,幫助漢高祖統一天下,但是陳平說了一個預言,他的後代不會太好。人家問他什麼原因,他說他喜歡用陰謀,他說:“陰謀者,道家之所忌也。”爲天道所忌。果然漢高祖封給他的國,到他孫子手裏就亡,他也早知難逃自取滅亡之道。

  我們看歷史上偉大的成功人物,遇事常說:“我不懂,所以要請教你,由你負責去辦,大原則告訴我就行了。”說這話的人就成功了。如果硬充懂就不行,結果一無所成。歷史上,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政治的道理也一樣,懂就懂,不懂的就是“對不起……我不懂。”這是最高的智慧,也是最高的禮貌。

  好書推薦

  《南懷瑾四書精講》———當代國學宗師重新解讀千年儒家經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