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看重江陵是因為這個地方是荊州政治、經濟的中心,囤積物資都在這裡。江陵因為「地臨江,近州無高山, 所有皆陵阜」得名天下,甘寧曾對孫權說:「江陵之得失,南北之分合判焉,東西之強弱系焉。」《讀史方輿紀要》稱:「劉表收之,坐談西伯;劉備假之,三分天下;關羽用之,威震中華;孫權有之,抗衡曹魏。」

守住江陵,就相當於掐著荊州的重心,戰略意義很大。從整體上來說,荊州這個地方相當於北方的中原,四通八達,北有南陽、南有嶺南、西有巴蜀、東有江東,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魯肅曾對孫權形容荊州的險要和富饒:「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下,外帶江漢,內阻山險,有金城之固,沃野萬裏,士民安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矣。」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關羽大意失荊州,從這些典故中不難看出,荊州的重要性。孫權一直都有爭奪天下的雄心壯志,所以周瑜才會對江陵這麼看重,死都不願退兵。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江陵的北面是北伐重鎮襄陽,西面是白帝城,可以構通蜀中,東面出港進威脅長江中下游城市,南面是四郡武陵,桂陽,零陵,長沙。所以,江陵是必爭之地。

(江陵)

往北面說,襄陽是北伐重地,諸葛亮的《隆中對》荊州一路就是從走襄陽路線,關羽的「襄樊」之戰,就是從江陵出發,只是在曹孫夾擊下功敗垂成。所以,襄陽一直在曹操手中,東吳的北伐也一直沒有進展。

(襄樊之戰地圖)

往西面,除了夷陵之戰,和劉備集團翻臉的那段外,其餘的合作期間,也是因為江陵,蜀吳交通才會暢順。

江陵東面的水路,佔據著上流地區,可以走水路直抵建業,因此江陵在關羽手中時,孫權是惶惶不可終日,只有在東吳自己手裡,纔有安全感。這也是周瑜必須拿下江陵和呂蒙的「白衣渡江」典故的根本原因。

(三國荊州地區)

江陵南邊的四郡,也是南方重要的後勤基地,錢糧人口的資源提供地區,佔領江陵,容易統治這四郡。所以,劉備一失去江陵南郡等荊州地盤,夷陵又慘敗,是蜀國人口錢糧一直恢復不過來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江陵不但在荊州內部是重要的中心城市,拿下江陵的意義也影響了日後的格局,這也是周瑜為什麼即使重傷,也不放棄攻打江陵的原因。


東吳能偏安,周瑜功勞當數第一,軍事才能突出。赤壁之戰後,曹操率主力退回北方,留自己親信曹仁,守荊州的江邊重鎮江陵。周瑜從東吳的角度看整體戰略,曹操要用江陵這塊地方,做水軍訓練營,培訓北方士兵,讓北方士兵識習水性,再組成水軍,報赤壁之敗,可能再次順江東進威脅東吳,襄樊靠近中原既然不好取,擔江陵這隻翅膀一定要斬斷,關上南下和東進這扇大門。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東吳才沒有後慮,可以專心治理吳地,還可以北伐中原,所以趁曹操赤壁敗勢,加緊趁勝追擊,切斷江陵通往襄樊的通道,周喻加緊圍困曹仁,日夜攻打,曾受到曹仁暗算,還身受重傷,堅決不放棄。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曹操也知道江陵是出江口,是水軍訓練基地,丟掉它統一大業將大大推遲。令曹仁死守,曹仁死守一年多,無奈沒有水軍支持,被迫撤退樊城。周瑜的堅持,讓東吳延長了幾代吳王,可以說周瑜功不可莫。唉……,曹魏統一天下也推遲了幾代,百姓在戰伐中也度過了幾代。英雄爭鋒,誰對,又有誰錯呢?


周瑜在之前給孫權勾畫爭奪天下的藍圖就是要先打西川而後北上爭漢中,聯合或吞併西涼反攻中原制衡曹操。

其一:荊州地區因為以北的襄陽新野等地都是劉備在駐守,江夏也在江陵旁邊但是尚在長江以北。長江以南來說,陸地上地理位置北通襄陽樊城,西通永安,東臨吳地,南通四郡的重要樞紐就是江陵。可以說江陵是東吳陸地出入的重要咽喉。

其二:因為臨近的劉備也是打著攻取西川的算盤的,所以孫劉兩家誰先拿下江陵誰就在道理上擁有了江陵,畢竟兩家還是聯合狀態,不能明面上爭搶地盤。所以周瑜就算久攻不下也不能退兵,一旦退兵,劉備的部隊參與進來那東吳就不好再奪取了。

所以說從全局來說江陵必然不能相讓。後來的結局也是周瑜力戰不勝,重傷回吳。劉備拿下江陵後順勢就取了桂陽長沙武陵零陵四郡還收的黃忠魏延。


感謝邀請。江陵往北是襄樊,往南是吳國四個重鎮,往西是永安,往東可順長江到吳國幾大城市。江夏和夏口(現在的武漢漢口)也在附近。其次,江陵還是吳國經濟和物資中心,交通樞紐。被曹操佔領可取吳國,被劉備佔領劉備以此為基地可取西川後三分天下。東吳若佔之,北上可支援襄樊再取宛城後挺近中原,佔之不動則可保東吳安全。所以,周瑜把江陵這個戰略要地非常看中,急於拿下。


戰咯形勝之地,非爭不可。爭而不得,寧可死戰不退,也不能使敵來追。若示弱而退,敵傾兵追擊,軍隊潰敗傷亡散亂將無法收拾。周郎對陣曹仁,軍隊實力不足。因周大都督指揮有方,曹仁守多攻少,相對形勢並無危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