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先從《三國演義》來說,赤壁之戰中黃蓋為了配合周瑜火攻曹操,上演了一場苦肉計,其過程環環相扣,一步步把奸雄曹操下入套中,不可謂不精彩。有很多人在看到這個情節時覺得不可思議,曹操是一個疑心極重的人,怎麼就這麼輕易的上了黃蓋的當,吃了這一生最大的敗仗的呢?其實雖然曹操疑心重,但是他一生確實納降了不少人,做大事哪能不冒一點風險呢!所以只要把一切做到滴水不漏、證據充分,騙過曹操還是可以的,以古觀今為大家把黃蓋能騙過曹操的原因總結如下:1、周瑜因小事當眾重罰三朝老將,眾將皆有怨憤。周瑜因為作戰觀念與黃蓋有衝突,就要斬首三朝老將,甘寧幫黃蓋說話,被周瑜亂棍打出,眾將苦苦相勸,才減刑打100脊杖,因此眾將都對周瑜有怨憤。在外人看來黃蓋是受了極大的屈辱,並且軍心以不向周瑜了。2、黃蓋被毒打,命懸一線。黃蓋只打了50脊杖就暈死過去了,《三國演義》中原文「眾官扶起黃蓋,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扶歸本寨,昏絕幾次。動問之人,無不下淚。」這一頓毒打,黃蓋隨時都有可能把命送進去,如此深仇大恨,在外人看來還有什麼理由跟著不得人心的周瑜呢?3、闞澤臨危不懼、不辱使命。所有黃蓋受的苦必須有一個人傳遞消息到曹操那,這個人就是有膽量且能言善辯的闞澤。曹操看到投降書後,雖然很希望這件事是真的,但是不敢相信,於是詐稱黃蓋是用苦肉計,投降書也是詐降,要把闞澤斬首。闞澤臨危不亂,大笑曹操,曹操反問,其也對答也是理直氣壯、入情入理。曹操找不出破綻,又不願錯失良機,只能暫且相信。4、蔡中蔡和詐降,自作聰明、傳遞假消息。在曹操猶豫之際,曾經派往東吳的蔡中蔡和(蔡中蔡和以其兄長蔡瑁被曹操冤殺為由,詐降東吳,被周瑜將計就計用來傳遞假消息)來信了,信中詳細描述了黃蓋受辱和眾將不服周瑜的事,曹操看到後這才徹底相信黃蓋是真投降。可以說《三國演義》的這個情節極其精彩,東吳的團結一心體現的淋漓精緻,並且東吳一方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奮力一搏。周瑜犯眾怒重罰黃蓋,這極有可能激起兵變;黃蓋受重刑昏絕多次,也極有可能就此英雄殞命;闞澤隻身赴曹營,若被曹操識破也只能是送死,而這每一個環節都順利完成了,讓人看了既揪心又暢快。反觀曹魏一方,曹操得意忘形,派蔡中蔡和使了一個拙劣的詐降計,反被周瑜利用,一步一步走向了周瑜為他埋下的陷阱。
而正史上的黃蓋確實是詐降了曹操,並且是火燒赤壁的主要謀劃人,可能過程沒有小說中的那麼精彩罷了,以古觀今卻覺得現實一定是比小說更加驚險的,史實中的黃蓋為了詐降也應該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

歡迎關注「以古觀今」,與你一起暢遊三國!


歷史上根本沒有「苦肉計」。《三國演義》又歪曲歷史了。

曹操相信黃蓋的詐降,則主要是因黃蓋在赤壁之戰時,是以文官的面目出現在曹操眼前的。

史書上,只記載黃蓋向周瑜「建策火攻」、「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而已。

民間不是有句俗語「上趕著不是買賣」嗎?說實話,如果真耍什麼苦肉計,詐降火攻的計策反而難以成功,因為那顯得太刻意了。

江表傳記載黃蓋的詐降書:【蓋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遇不薄。然顧天下事有大勢,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魯肅偏懷淺戇,意未解耳。今日歸命,是其實計。瑜所督領,自易摧破。交鋒之日,蓋為前部,當因事變化,效命在近。】

其實曹操看不起媚顏屈膝之輩,但是卻很能理解那些在強權之下難以發揮才幹的能人。因為曹操當年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以己度人,他相信有人會因為同樣的理念,願意歸順在他的麾下。

黃蓋的詐降書也很聰明,先說了自己「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遇不薄」,而不是說自己對舊主不滿、懷恨,這也是曹操欣賞的地方。由於理念不同而跳槽,這並不奇怪,畢竟曹操當時真的勢力滔天,從表面上看,東吳這一仗贏面實在太小,這是合乎常理的。

另外,黃蓋原本在東吳的地位並不算特別高,而且是以文官面目出現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赤壁之戰的時候,黃蓋只是個【丹楊都尉】,赤壁之戰打贏了,才升到【武鋒中郎將】。【丹楊都尉】屬於【屬國都尉】,「稍有分縣,治民比郡」,大約相當與現在的市長。不過,東吳的勢力可比正常的大國要小,因此黃蓋的地位還要往下降一降。

最關鍵的,這個職位是文官職位。

如果黃蓋在曹操面前表現出來的是一員善戰的武將的姿態,曹操不會信他的。但是,文官就好辦了,一條小泥鰍能翻起多大的浪來?

曹軍沒有探子向曹操稟報黃蓋的真實身份嗎?曹操9月起兵,立冬火燒赤壁,從黃蓋獻詐降書到戰爭爆發,時間太短,而當時通訊不便,隔著一條長江,就算探子想稟報黃蓋的真實情況,時間上也來不及了。


曹操的多疑在三國演義中是公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這一句話就體現的淋漓盡致。因為聽到一句「縛而殺之」,就把危難之際可以信賴的呂伯奢一家全部殺死。後來明知自己殺錯了人,擔心伯奢報官,又將伯奢殺死,可見其疑心之重。那麼赤壁之戰中,怎麼就相信了黃蓋的苦肉計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首先一點,曹操當時有百萬大軍,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實力遠強於孫劉聯軍,不同於殺伯奢逃跑之時。實力的強大,使他相對放鬆了警惕。

2、由於曹操百萬大軍糧草需求量很大,和曹軍不善水戰、水土不服等原因。拖得時間長了,士兵得病人數會不斷增加。這都是曹操面臨的問題。所以北軍利在找機會速戰。有黃蓋來降,這個消息太有誘惑力。

3、黃蓋受苦肉計,闞澤送詐降書這戲演的太真、太足。黃蓋挑釁周瑜,當時周瑜年輕,未有大功,官居都督,確實有很多老將不服。周瑜打黃蓋,在不知情者看來是立威之舉,不得不打。周瑜營中又有曹操的內線蔡中、蔡和,將情況報了過來,加深了曹操的相信程度。

綜上等原因,曹操相信了黃蓋的苦肉計,最終導致赤壁慘敗。

喜歡加關注,天天有驚喜。


蒼茫大地以為原因如下:

一、曹操對自己征服江南信心滿滿。

曹操一代梟雄,平呂布、滅袁紹、掃袁術、敗馬超、降劉表,一路順風順水,自然會滋長驕傲的情緒。他又剛剛打得劉備部隊狼奔豕突、劉備老婆還急得投了井,東吳孫策已死,二十歲左右的乳臭未乾的孫權怎會入他的法眼?大戰在即,據《資治通鑒》,周瑜要孫權給他五萬大兵,結果孫權僅湊到三萬。東吳文官中瀰漫著濃厚的投降氣氛,這一點奉命詐降潛伏江東的姦細早就將情況彙報丞相,你告訴曹操孫權來降,曹操也不會有大的懷疑,不必說區區一個黃蓋。

二、黃蓋只是領本部人員來降,這本就不容易讓人懷疑。

三、周瑜打黃蓋,一出苦肉計演得相當逼真,黃蓋的屁股早就是杠上開花,皮開肉綻。值此東吳危難之際,周瑜作為前線統帥,本應團結甚至籠絡黃蓋這樣的三代老臣,卻把黃蓋這個先鋒官打得屁股上肉都掉下來,黃蓋真情出演,怎容曹丞相不信?

四、曹操也想到火攻,可當時是冬天,西北風!要用火攻無異自殺!你黃蓋火攻,真好把你的主公孫權、大帥周瑜「紅燒",我求之不得。他不懂長江上冬天也有西北風!

可見,為大將者,天文地理也要精通啊!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曹操相信了黃蓋,其實不是。正史中也沒明確的說,曹操是完全相信的。曹操的赤壁之敗,關鍵還是不了解水軍的原因,犯了兩個戰術上的禁忌。

連接戰船。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古代戰船)

首先,曹操的軍隊多是北方人,雖然有一部分劉表的水軍,但是他們新歸附曹操,自然說不上話,使不上勁。

所以,曹操把所有的艦船連接在一起,犯了水戰大忌,給孫劉聯軍提供了火攻「可乘之機」,而且曹操眾多的謀士,也是因為大多在北方,也沒有看到破綻,這是首因。

蒙沖鬥艦。

(蒙沖鬥艦)

蒙沖鬥艦,也稱艨艟,是漢代水戰的主力戰船,曹操陣營也有劉表留下的「蒙沖鬥艦」,但是其戰術效果,還缺乏一定的認知。

漢代劉熙《釋名》:「外狹而長曰朦沖,以衝突敵軍也。」可見蒙沖鬥艦是一種速度快,類似「快艇」的戰船,而且,船倉具有良好的防護和內部隱蔽。

計劃得當。

(火燒赤壁)

黃蓋這個做事不拖泥帶水,十分果斷,更何況是他了解的水戰。所以,黃蓋根據曹操的失誤和蒙沖的特點,制定了假投降,真放火的計劃。

於是,黃蓋帶著幾十艘蒙沖船,船中隱蔽著引火物,船上牙旗迷惑曹軍,大船後又有走舸接應,大搖大擺的接近曹軍。

曹軍方面知道有人投降,自然不能拒之千里,即使是假投降,三國志記載:「大軍都在引頸觀望黃蓋的戰船」,所以自以為妥當。可是,當蒙沖鬥艦燃燒著大火突然而來,已經來不及反應了。沒有先派其他船去試探,對蒙沖的威力估計不足,這是曹操第二個戰術錯誤。


總結,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曹操這次關鍵是敗於對水軍戰術的認知性缺乏。


以上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的點贊,評論,指正。


因為,在此之前曹操過的順風順水,正所謂驕兵必敗,在這樣被一場又一場的大勝沖昏頭腦。

我們來說一個時間線。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戰勝了袁紹,畢生大敵解決。

但是一直到建安十二年,曹操完全消滅袁紹勢力,統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南征劉表,劉表病重,劉表之子劉琮又願意舉荊州投降,舉手間拿下四戰之地的荊州。

而後長坂坡一戰把劉備又一次打敗,隨後劉備投靠江東。

江東也實屬無奈,他願意接納劉備?不願意,可為什麼還是接納?

唇亡齒寒啊,如果劉備這位落魄梟雄(在當時)也死了的話,那江東就是孤家寡人連個共擊曹賊的盟友都沒了。

可曹操怎麼想?

曹操征伐荊州劉表,可是劉表打得太容易了,劉備這個老對手又一次被打殘,隔江相望滅了江東估計也是須臾之間,天下大半已經入他曹操的彀中矣。

這樣氣勢洶洶,風頭正勁,江東不戰而降那才正常了,

而且當時的周郎多年輕,才深諳權謀的曹操眼裡,黃蓋不服,兩人爭鬥是正常的,黃蓋身為老將一時氣憤投降曹操是十分合理的。

因此,在我看來只有兩點,第一是赤壁之戰以前的曹阿瞞,勢成驕兵。第二周瑜打黃蓋,黃蓋投降,在當時的大背景下,是極其合理的。

所以,疑心這麼重的曹阿瞞,才會被騙。

我相信,周瑜也是一定掐准了曹操的脾性,才能如此對症下藥,一擊必中。

歡迎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不知道你有沒有被人騙過錢,或者在其他方面上了別人當的經歷?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吧,通常都是怎麼上當的呢?大多數人對別人設下的圈套都根本沒有懷疑,有些是懷疑了之後仍然沒有逃出別人的圈套,這是因為別人在設下圈套的時候,一定是要考慮到你會怎麼反應的,他們會想方設法得讓你相信,各種條件設定都是在為讓你相信服務的,如果被你輕易識破,你還怎麼上當呢?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啊?

曹操被黃蓋和周瑜所騙,也是一樣的,曹操赤壁陳兵80萬,東吳方面的軍隊不過幾萬人,在強大的軍事壓力面前,東吳方面有人選擇投降是很正常的,所以黃蓋表示投降在曹操看來是很應景的,更何況周瑜和黃蓋為了讓曹操相信,還上演了一出苦肉計,黃蓋被周瑜打得皮開肉綻,如果這樣曹操都不信,那黃蓋這頓打不是白挨了嗎?

其實曹操之所以這麼相信黃蓋,應該還有一個史料和《三國演義》都沒有提到的原因,那就是黃蓋和曹操,其實是早就見過面的,兩者之間還應該有過一些簡單的交往,那就是在19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黃蓋跟隨孫堅討伐董卓,曹操也是其中的一路,而且基本相當於副首領,而孫堅又是當時天下知名的英傑人物,討伐董卓時一直任先鋒,曹操比較善於結交人才,所以當時他應該很重視結交孫堅,那麼黃蓋作為孫堅的愛將,和曹操肯定是見過幾次面的,宴席酒桌之上,兩人很可能還一起喝過酒。

那麼這樣一來的話,在曹操看來,黃蓋是和他有一些舊交情的,赤壁陳兵之時,曹操認為孫權和周瑜不自量力以卵擊石,還是自己的故交黃蓋比較識時務,他勸諫孫權和周瑜投降也很正常,不被採納後還挨了頓毒打,那麼黃蓋也只能率部偷偷前來投降了,所以黃蓋的投降在曹操看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再者,度量當時曹操的實力,數十萬大軍集結於赤壁,可以水陸向江東並進,一舉即可拿下江東,所以這時候的曹操根本就沒有想過失敗,即便黃蓋是詐降,對他又有什麼影響呢?

只是他沒有想到東風賜與周郎便,一帆風送火連營,赤壁兵敗如山倒,銅雀春深無二喬。


首先,《三國演義》是文學著作,是一部歷史題材小說。小說是根據歷史編撰的,很多情節和事情都是虛構出來或者是斗轉星移從別人身上發生的事情轉移到主人翁身上,因為作者羅貫中是尊劉貶曹的,因此小說主人公是劉備集團。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計等都不是諸葛亮的戰紀,然而卻硬生生的安到諸葛亮身上。作者為了增加可讀性,所以編纂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赤壁之戰,其中的苦肉計,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設計的是黃蓋被周瑜打了,然後對周瑜不滿,藉此事給曹操捎信說要投降,以此獲得曹操的信任,打開水寨防禦線,趁機將提前準備的引火船隻開進水寨,從而引燃船隻,火燒赤壁。

在這個故事中,周瑜黃蓋使用苦肉計,贏得曹操信任,打開水寨防禦系統,讓黃蓋率軍進入。這明顯是引狼入室,曹操絕對不會犯傻。他完全可以讓黃蓋先行入寨,其他船隻待命。這才符合投降交接的程序,然而小說為了增加可讀性和戲劇性,故意這樣設計和安排的。這非歷史史實,只是小說虛構而已,因此我們也沒有必要去錙銖必較鑽字眼去尋找疑點。


謝謝邀請,曹操相信黃蓋的苦肉計是因為自己太聰明了,結果是應了一句古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聽小編慢慢給你道來。

曹操攻下襄陽後,志得意滿,準備進攻東吳。當時,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殺了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二人。正後悔不已。荀彧獻上詐降計,曹操把蔡瑁堂兄弟蔡忠、蔡和二人的家人扣留了,許以金錢,讓二人去周瑜那裡詐降。本來二人不是心甘情願去詐降的,結果一去周瑜那裡就被周瑜發現了馬腳。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蔡忠、蔡和帶兵來降周瑜,這下子就讓周瑜看出了馬腳,既然有時間帶兵來降,怎沒時間把妻子兒女帶上一起來降呢?留妻子兒女在曹操身邊那不就是等死。所以,周瑜將計就計,利用他倆傳遞假信息給曹操,讓曹操信以為真。

曹蓋獻苦肉計的計劃,只是周瑜親自找黃蓋商量的,外人不得知。所以,當周瑜下令打黃蓋一百軍棍時,其它人都嚇著了,生怕把黃蓋打死,苦苦哀求,周瑜才改為五十軍棍,這樣下去,黃蓋也被打得奄奄一息。關鍵是執法的士兵不知道是苦肉計,按大都督周瑜的指令,下了狠手,狠狠地打,幾乎打死了黃蓋。等黃蓋背回床上時,幾次昏絕。旁人無不流淚。誰也想不到這苦肉計能把人打成這樣。真的沒有意識到。如果打得輕,估計有人會猜疑是苦肉計,打得太重了。

闞澤獻降書,讓曹操徹底死了心,相信這是真的投降,不是詐降。曹操接到降書,也跟周瑜一樣,懷疑是黃蓋詐降,懷疑是苦肉計,他把信的內容反覆看了又看,突然一拍桌子,大喊一聲:「你這是苦肉計,騙得了別人,騙不了我。來人,把闞澤押去砍了。」此時的曹操很聰明,先來個虛裝聲勢。哪知闞澤不怕死,反而哈哈大笑。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曹操急了,告訴闞澤說我已識破了你的詭計,就是苦肉計。怎還笑?闞澤是表演系畢業的,這時的他不慌不忙說;「曹蓋真是瞎了眼,看錯人了。要殺就殺,快點動手。」

曹操這人多疑,你越讓他殺,他就越不殺你。之前的呂布手下張遼讓曹操殺,曹操就偏不殺,呂布怕死不想殺,曹操偏殺了呂布。曹操是一個有點逆反心理的人。被闞澤摸透了心理。

曹操指出信中為何不約定投降時間,這個表面上的漏洞,反而被闞澤說得條條有理,背主不能約時間,防止有意外發生。暴露了計劃。

聰明的曹操被闞澤耍了,因為闞澤知道曹操多疑和逆反的心理,成功地把曹操套進了詐降信里。

其實,曹操中苦肉計的根本原因是:一個是被逼去詐降的,蔡忠蔡和兄弟;一個是真心詐降的,黃蓋。所以,做事情不能去逼手下去做,這樣,結局會很慘。


建安13年(公元208年)八月,劉表病逝,九月曹操親領大軍討伐荊州,所到之外望風而降。收服荊州之快,讓曹操看到一統天下的希望,就此機會,便有了乘勢順江壓逼東吳,收服稱霸水鄉的孫權,擊敗水鴨子這個精靈周瑜,可以說此時最佳機會,怎能放過。曹操這個在中原叱吒風雲的奸雄,怎麼也想不到,蘊藏著三大危機在等著他。

1,棄馬登船,丟掉自已長項,取自已不習水戰為短項,孫權、周瑜軍隊乘小船在淺灘,曹操軍隊乘大船又打不著,乘小船又沒有技術還頭暈,又不習水性,所以周瑜才敢藐視曹操。也就是紙老虎吧了。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2,長江沿岸多沼澤,氣候濕潤,吸血蟲泛濫,周瑜在江邊長大,知道那些是病源,怎麼繞過,可曹操這些北方士兵又怎麼知道,這比戰鬥更殘酷的現實在等待著他們。

3,時間正處臘月,樹草一片焦黃,乾燥,少雨,寒冷,陰濕,為了克服這些困難,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士兵乘大船,大船雖然無敵,擔蠢,不靈活,怕火??。這裡是北緯30度,不是北方,時常受南太平洋風暴影響,吹向陸地,形成東南風,周瑜是當地人,知道這四季的變化,曹操老巢在北方怎能知道盛冬會出現東南風呢?

曹操伐吳心急,在很短時間裡,北方士兵沒有很好的訓練,不懂水性,水上枝術還沒有掌握,江邊四季的變化曹軍也不清楚。所以周喻充滿信心,敢和曹軍對壘,曹軍必敗,吳軍必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