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紅薯粉愛好者注意了!最近春夏交替,廣州氣溫直線飆升,然後遊蕩在20-30℃間不肯下來,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就此發出提醒——此季此氣候務必警惕米酵菌酸毒素!

  米粉、紅薯粉此季容易產生毒素

  市場監管局專家提醒,春夏交替氣溫下,椰毒假單胞菌最易繁殖,尤其在穀類發酵製品(如發酵玉米麪、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餈粑、醋涼粉、溼米粉等)、變質銀耳和木耳、薯類製品(如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等三類食品中,容易被環境中的椰毒假單胞菌污染,如果儲存不當或時間過長,細菌繁殖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導致食物中毒。

  該局溫馨提示,家庭防止米酵菌酸毒素中毒要注意三方面:

  一是在自制穀類發酵食品方面,不使用黴變的玉米等原料;穀類浸泡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無異味;磨漿後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貯藏環境要通風防潮,不要直接接觸土壤,以防污染。

  二是木耳或銀耳方面,要將其表面清洗乾淨,然後使用乾淨的容器和水泡發,一次不宜泡發過多,泡發好後要及時食用;要徹底清洗乾淨後再烹調。如需要涼拌,也要在選好食材的基礎上,用開水焯熟(開水漂燙),並適當添加大蒜、醋等;不要食用自採鮮銀耳或鮮木耳,特別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木耳。

  三是穀類發酵製品方面,貯存不當或貯存時間過長,容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加熱食用後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一般應在購買當天食用完。

  此類食物中毒往往發病急

  值得提醒的是,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發病急,潛伏期一般爲30分鐘~12小時,少數長達1-2天。主要表現爲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燥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無發熱。一旦出現可疑症狀,務必立即就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塗端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