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樂百氏,想必80、90後的朋友們對它的印象應該都挺深的,不誇張地說,樂百氏也算得上是這兩代人的童年回憶。遙想當初, 這個由著名投資人何伯權創立的品牌,可是能和娃哈哈、農夫山泉如今這些行業頂尖“掰腕子”的存在,其AD鈣奶、純淨水等產品更是在國內紅極一時。

  但在近幾年,關於樂百氏的消息卻是越來越少了,據悉在經過兩次轉手以後,樂百氏在業務方面不斷收縮,先是砍掉了它曾經仗之以成名的AD鈣奶,然後又剝離了瓶裝水業務,最後只剩下桶裝水業務還在經營,不得不說,已經走過30年的樂百氏如今這幅境況着實是太慘了。而看到樂百氏的這幅情景,我們也不由得深思,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家曾經的國內飲料行業大佬落魄到這般田地?

  要分析這裏面的原因,就不得不從樂百氏這過去30年的經歷說起來。曾經的樂百氏有多輝煌,我們這些伴隨着它一起成長的人心裏都有數,當年剛成立沒多久的樂百氏,憑藉着第一個在國內推出乳酸奶飲料的優勢,很快便在國內飲料行業佔據一席之地,在1992年的時候,樂百世的產值就已經高達8000萬人民幣,次年更是拿下了全國乳酸奶品牌裏的冠軍寶座。

  在這之後,樂百氏又相繼推出了樂百氏瓶裝水和樂百氏桶裝水等諸多品牌,在國內飲料市場上成了娃哈哈和農夫山泉的頭號大敵。可惜好景不長,因爲沒有注意到這些競爭對手是有多麼強力,樂百氏在和娃哈哈等諸多行業巨頭的博弈中敗下陣來,最後在2000年,樂百氏被何伯權以197億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法國達能公司。

  而在被收購以後,以何伯權爲首的大批元老級幹部紛紛離開了樂百氏,這一變化給樂百氏的管理層造成了不小的動盪。然而這還不算完,這之後在2005年,樂百氏又出現了大面積虧損,公司高層爲緩解這一虧損情況帶來的影響,在2006年進行了大幅度的裁員。然而這一舉措並沒有解決樂百氏的困境,十年後的2016年,法國達能將包括品牌、工廠和員工在內的所有資產進行了拋售,最後由盈投控股公司接手了樂百氏。

  兩次被賣的樂百氏已經只剩下桶裝水業務還在運營中,公司境況也很不理想,如此這般,樂百氏又沉寂了3年。而就在不久前的4月3日,趁着公司成立30週年之際,樂百氏方面又提出了重啓瓶裝水業務的計劃,試圖全圖重來。

  但事實是很殘酷的,樂百氏已經在“水市場”上缺席太久了,行業內的情況和20年前樂百氏最巔峯的時候比起來,已經大爲不同了。如今行業內的競爭日益加劇,更多的新品都在不斷推出,產品也已經向高端化的方向發展,樂百氏作爲一個老品牌想再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農夫山泉憑藉着26.4%的市場份額,牢牢霸佔着國內瓶裝水市場第一的寶座,緊隨其後的是怡寶、康師傅和百歲山,它們分別佔據了市場上24.4%、12.2%和9.2%的市場份額,另外娃哈哈和冰露也分別有着8.6%和6.6%的市場份額,如此看來,瓶裝水8成以上的市場都被這6家企業給瓜分乾淨了,樂百氏想要從這裏面分一杯羹可謂是難如登天。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樂百氏在80、90後的心目中具有一定地位,此次重啓瓶裝水業務可以靠着打情懷牌來謀求一定的市場份額。另外從南方市場的調查情況來看,消費者對於樂百氏的認知度還在農夫山泉之上,這一好消息對於樂百氏未來的推廣方向具有很大的幫助。專家還建議,未來樂百氏可以採用從南到北的推廣方式,這將有利於樂百氏方面充分利用南方市場的認知優勢。

  但不管怎麼說,在被收購的這16年裏,樂百氏已經錯過了瓶裝水市場最好的發展機遇,雖然仍可以靠着打情懷牌爭取到一定市場,但這一方法並不能長久,要知道情懷這東西也是有時效的,等人們回憶完了,樂百氏這一品牌還是會淡出人們的視野。所以抓住現有的資源趕緊發展,對樂百氏可謂重中之重。作爲一個幾近消亡的品牌,想要再現昨日的輝煌仍然是長路漫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