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成為第三個擁有回收囊技術的國家。

日本宇宙航空研發機構(JAXA)9月發射的回收囊,在國際太空站回收實驗物質後,週日成功穿越地球大氣層,落入小笠原羣島南鳥島附近的目標海域,是日本首度從國際太空站帶回物質。

資料圖片

今次發射的「白鸛7號」首度搭載直徑80多釐米的回收囊,將針對把國際太空站科學實驗所獲的成果物質,放入回收囊送返地球進行實證研究。

回收囊於8日被「白鸛7號」搭載離開國際太空站。「白鸛7號」離開太空站後慢慢接近地球,週日上午6時24分與回收囊分離,並在上午6時40分左右,一同進入日本北陸地方上空的大氣層。

「白鸛7號」在進入大氣層後就燃燒殆盡,而回收囊順利通過大氣層且橫越日本上空,在上午7時過後被確認順利落在小笠原羣島南鳥島附近的目標海域上。到上午10時25分,宇宙航空研發機構用船隻前往目標海域順利取得浮在海面上的回收囊,宣告計劃成功,接下來將確認回收囊內物質的狀態。

JAXA官網圖片

回收囊內有虎牌魔法瓶開發的真空斷熱容器(容量約30公升),在設計上可以承受穿越大氣層時的高溫,並確保囊內一直低溫。另外回收囊內部亦裝有太空站實驗製作的結晶化醫療研究用蛋白質等。

在日本回收囊成功返回地球前,只有美國及俄羅斯擁有從國際太空站把物質帶回地球的回收囊技術。

白鸛是無人補給太空船,為在地球上空400公里附近繞行的國際太空站運送物資。9月發射的「白鸛7號」,除載運太空人的生活物資和實驗機器以外,也搭載供國際太空站當主電源使用的日本製鋰離子電池等,承載量為迄今最重的大約6.2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