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996久矣。

  996意爲: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週工作6天。

  在有贊公司年會公開宣佈996工作制,掀起的風波尚未平息之際,近日又有人在GitHub社區上,建立了一個叫996.icu的項目。

  項目控訴了部分公司996工作制的行爲。

  介紹頁面,創建者寫道:工作996,生病ICU。

  發佈一個小時之後這個項目標星就超過了1000 ,截至目前,標星數已經超過了9.5萬,並且還在持續增長,成爲了GitHub上的現象級項目。

  大量的996工作者湧入並控訴:

  還有決定成立互助組的、招聘的:

  對996式壓榨的痛恨,一經點燃,控訴者衆。

  每天工作12小時,每週工作72小時,早已遠超《勞動法》所規定的每天8小時、每週40小時的工作量,已然屬於嚴重過勞範疇。

  而過勞所導致的嚴重後果,在人們的身邊,也並不少見。

  近在咫尺的過勞死

  2019年3月,福州日報的官微報道了一個故事。

  福州有一位42歲的單親爸爸。他叫林熙,與17歲的自閉症兒子相依爲命。一晚夜班之後,林熙猝死在了工作崗位上,永遠離開了他17歲的孩子。

  在他的手機中,人們看到了10條他留給兒子的短信。

  短信寫道:

  喜歡喝水,要儘量給他溫水,不然他會喝涼的;

  不喫所有貝殼類,愛喫麪乾飯,塞不下去時會找水加進去;

  一開始就要阻止兒子搶其他小孩的菜,否則他會意味可以搶;

  要給兒子下脫衣指令,不然他會一件不脫直接睡…

  ......

  一字一句,全是關心與不捨。

  不知道這位父親是不是對自己的突然離世早有預感。在他敲下字的那些時刻,是不是對自己連軸轉的狀態早已非常擔憂。

  不知明天還能否照顧到生病的孩子。不知明天還能否醒來。

  明天會好嗎?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過勞死離我們一點都不遠。中國適度勞動協會課題組,對北京的白領進行分析後發現——

  有61.6%的人已經進入了過勞死的“紅燈預警期”,即具備過勞死的徵兆。而處於過勞死“紅燈”危險區、即隨時可能過勞死的狀態的人,佔據26.7%,形勢十分嚴峻。

  (過勞死十大預警信號:肥胖,脫髮,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性能力下降,小便次數頻繁,心算能力越來越差,難以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睡眠質量下降,時常有頭疼、耳鳴、煩躁等軀體反應。

  累積3至5項者,爲首次“紅燈”預警期,表明已具備過勞死的徵兆;累積6項以上者,爲嚴重“紅燈”危險期,可視爲過勞死的高危人員。 )

  人們身邊,關於過勞死的事件層出不窮。

  16年的時候,央視新聞做過一次盤點:

  “2015年3月,深圳36歲的IT男張斌,被發現猝死在酒店馬桶上,凌晨1點,他還發了最後一封工作郵件。據悉,爲趕項目,他常常加班到早上五六點,又接着上班。去世前一天,他跟媽媽說"太累了"。

  2015年7月,江蘇省某演藝集團員工王某,被單位同事發現死在了宿舍,後公安機關認定爲心源性猝死。王某去世前最後一次演出工作時間長達十餘小時。

  2016年6月30日,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金丹,被發現在醫院宿舍逝世,年僅45歲。據同事稱,金醫生離世前兩天,仍從清早一直工作到晚上10時許。”

  多年前,我們還將某人過勞死、猝死視爲偶然的新聞,但如今卻隨處可聞這樣的案例。

  2013年時,有過一起轟動的新聞報道:“中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到達60萬人,這意味着每天大概有超過1600人,因爲勞累過度而死亡。”

  那個時候,有媒體甚至用了“中國超過日本成爲過勞死第一大國”的標題來吸引眼球。

  後續的跟蹤報道中澄清,60萬的人數,實際上爲總猝死人數。目前我國尚未有條款明晰何爲過勞死,也沒有官方統計數據。但適度勞動研究分會會長楊河清分析:過勞往往是誘因,病竈已經在那兒了,一勞累就容易引爆。很多“過勞死”可能隱藏在“腦溢血”、“心臟驟停”等等疾病之後,數據可能是龐大的。

  的確,我國關於過勞死的統計,尚未有官方統計數據。但和“過勞”有關的死亡人數,極有可能是超出我們想象的龐大。

  中國已全面進入過勞模式

  2018年,一則關於中國的統計數據,引發了全世界媒體的驚歎。

  美國國家統計局發佈數字:中國人的勞動參與率達到76%,是全世界勞動參與率最高的國家。

  也就是說,除了老人、孩子之外,中國人幾乎全在工作。而美國只有65%勞動參與率,日本更低,只有58%。

  我們的勞動參與率公佈後,諾貝爾獎得主科斯的那句話“中國人的勤奮令世界驚歎和汗顏,甚至有一點恐懼”被廣泛提及。

  我們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國家,有全世界最勤奮的勞動者。當之無愧的,我們也是過勞大國。

  18年,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課題組發佈了《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

  “我國工資勞動者超時工作相當普遍,與14個主要國家相比, 2017年我國有酬勞動時長排名第一,比排名最後的意大利高出125%。”

  沒錯,我們是“996”,是“狼性”,是不分黑白、顛倒早晚。工作在中國,是要玩命的。

  全國總工會最近一次調查顯示,如果按《勞動法》所規定的,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個小時,只有47.1%的職工每週工作時間在40小時以內。

  剩下的人工作時長全部超標。

  按一週五天計算,一半以上的人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工作連軸轉,沒有周末。

  同時,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北京居民平均日工作時間較十年前增加近1小時。其中,年輕人每天工作10小時,通勤時間近2小時,甚至休息日也要工作7小時42分鐘。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也不想讓你休息。

  過勞,是當下混跡職場的人躲不開的宿命。

  誰把我們捲入了“過勞人生”?

  中國人的勞動,不僅是“勞動”那麼簡單,中國人的過勞,很大程度上也不僅因爲生存。

  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爲,一旦貧窮問題得到了解決,享受閒暇的時代就會到來。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40年,貧窮問題得到了很大的緩解。但人們並沒有開啓閒暇模式,反而過勞現象愈演愈烈。

  導致人們過勞的,有各種各樣的因素。

  1.越有錢,越過勞

  曾有研究認爲過勞和階層有關,較低階層的人不得不通過過度勞動來換取金錢。但現代的研究發現,反而是越有錢、地位越高的人羣,過勞現象越嚴重。

  奧維雲網的《中國精英人羣調研報告》中指出,工作繁忙是精英人士的常態,一半以上的精英人士每天工作9-12小時;有兩成的人每天工作13-15個小時。

  更甚,還有4%的企業管理者每天的工作時長在16小時以上。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也指出,收入越高,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越少。

  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而地位越高,也意味着更多的壓力——

  領英的中國職場壓力報告中顯示,隨着級別越高,被調研人員的平均工作時間越長,工作壓力也越大。

  大公司的高管,創業公司的老闆,往往是過勞死的高發人羣。

  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兼CEO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享年44歲;

  御泥坊的前董事長吳立君因長期辛勞,突發腦部靜脈竇血栓,經多方全力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 36 歲;

  “工作比較拼,經常熬夜”的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地鐵上暈厥隨後逝世,享年34歲。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地位高、收入高,並不意味着工作時長更短,它可能剛好相反。

  2.越精緻、越消費,越過勞

  近些年來,消費主義的主張大行其道。鼓吹要有生活態度、要精緻、要買貴的,不能委屈自己的營銷號鋪天蓋地:

  “你對自己都捨不得,誰會對你捨得”

  “精緻的人,從來不會放過細節”

  “你用多少錢的東西,決定了你的身價值多少”

  剛進入職場不久的年輕人,成爲了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

  來源:騰訊2018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者數字行爲洞察報告

  奢侈品成爲了人們定位自身身份的符號。旅遊、烘焙、健身成爲新中產必備的“三件套”。

  人們努力加班、成爲斜槓青年、做副業,不放棄賺錢的一切機會,用幾個月的加班費換一個名牌包包,換一個幾萬元一年卻只去拍照的健身房,然後繼續加班,用最貴的保養品,加着最晚的班。

  《過勞時代》的作者森岡孝二認爲,物慾的膨脹、對消費的追求,是過勞的一大成因。

  我們用青春,甚至是生命,去滿足被消費社會吹起的物慾。

  3.彈性工作制,讓人更過勞

  對於普通人而言,過勞最直觀的成因大概是個人時間和工作時間的混淆。

  如今很多公司取消了打卡制度,美名其曰“彈性工作制”,其中的潛臺詞是——你要隨時待命,於是一整天,人們都需要緊繃神經。

  但其實打不打卡也沒那麼重要,畢竟“微信收到消息要及時回覆,否則就是不禮貌”“第一時間收到回覆是基本的職場禮貌”。

  即使下班了,上司突然給你發來了消息你敢不回嗎?突然派來的緊急任務,你敢不接嗎?

  沒有“不在線”選項的微信,默認了我找你你就必須在,否則是你的過錯。

  DingDing作響的釘釘,看到了不想接也不屬於自己分內的任務,“已讀”卻逼迫自己無法沉默,不懂拒絕只好硬扛。

  互聯網穿過屏幕,把你的私人時間和工作時間縫得嚴絲合縫。

  時刻都在工作狀態,過勞,當然發生。

  4.越焦慮,越過勞

  有時候,過勞是人們自己選擇的。隔三差五過勞一下,成爲了一些上班族的“焦慮安慰劑”。

  當你深夜發出一條朋友圈“今天又加班到現在,好煩”並配上一張深夜一人的辦公室圖,你或許並不是真的煩,你甚至還有點自豪——我今天又努力工作了一天呢!你見過凌晨三點的北京嗎?

  大面積中產焦慮的當下,去自律、去努力、去耗盡精力變成了抵抗迷茫的心靈雞湯。

  當你竭盡全力,看着超負荷做出的成就,才使得自己有更多面對未來的安定感。發個朋友圈告訴大家:你看,我是有工作能力的人。

  當看到同事深夜還在學習,還在工作,害怕被落下的恐慌扼住喉嚨,你一定也要加班加點纔行。

  好像精疲力竭,纔是證明自己真的正在努力的最好方式。

  5、以過勞爲美德

  “勞動最光榮”是我們從小到大的訓誡,勤奮、刻苦向來是被崇尚的美德,誇一個人能喫苦耐勞,是非常誠懇的高度評價。

  我們推崇聞雞起舞,推崇夙興夜寐,推崇懸樑刺骨,推崇焚膏繼晷。我們讚賞一切的刻苦。

  而當下,“醫生熬夜加班”“交警持續工作到生病”此類新聞也仍是正面報道。

  24小時待命的醫生:

  加班加點成習慣的老師:

  加班導致殉職的民警:

  讓人們從心裏敲響過勞這個警鐘,實在是太難了。

  過勞是一顆危險的定時炸彈

  令人恐懼的是,過勞作爲一種社會狀態真真切切地發生着,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它是一枚埋在千萬家庭之中的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炸。

  一項發表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研究表明,工作時間越長,罹患中風風險越大。

  以每週工作40小時的人爲基準,工作41至48小時的人罹患中風風險增加10%,工作49至54小時的人中風風險增加27%,工作55小時以上中風風險增加33%。

  美國哈佛大學另一項研究還發現,每週工作時間超過40個小時的女性更難懷孕。

  但我國,每週工作超過40小時的人佔了一半還多。

  武漢科技大學發佈的一項職場行爲與疲勞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超過8成勞動者承受着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壓力和身體壓力,處於過勞狀態。

  長期壓力過大會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而壓力過大也是導致腦梗塞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久坐的工作者,尤其是對“互聯網民工”而言,工作時長長+久坐更是增加了極大的患病風險。

  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每日坐6小時或以上將增加患病機會,且早死風險增加25%。

  除了身體健康方面,過勞帶來的心理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做過一個統計,25歲-40歲年齡段的人因爲心理疾病來就醫的,每年都會以20%的速度在增長,而這種心理疾病,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累”。

  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與每天工作7~8小時的人相比,每天工作超過11個小時的人在五年後抑鬱症的發病風險提升了2.4倍。

  每天忙,累,喪,亞健康,幾乎是概括大部分人生活狀態的詞組。

  在一個過勞成習慣,以過勞爲榮的時代裏,即使我們知道炸彈隨時會炸,但沒有點燃引線前,一切除了忍受,卻沒有別的辦法。

  只能安慰自己,至少是一名合格的時代戰士吧。畢竟生命不息,加班不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