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有機會看到《小偷家族》,不過大抵可先了解一下電影的基本背景,作為稍後切入認識的基點。

電影是以東京下町為舞台,當中的小偷家族是靠偷盜及祖母的年金而苛活下去的貧困戶。 日本年金制度是日本長期發展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逐漸確立起來的養老制度。 日本年金制度分為「公的年金」(即「公共年金」)和「私的年金」兩種。 「公共年金」是指國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 只要有工作者都必須加入厚生年金,而所有沒有投保厚生年金的都必須加入國民年金。

是枝裕和年初接受日本傳媒訪問時,曾指出此作的觸發契機,是留意到新聞報道有人故意不遞上家中長者的死亡證書,從而不正當地繼續領取年金。 當社會輿論集中批評當事人的不誠實表現,他們的辯解是不希望視死者已過身,而導演表示正好刺激他去想像他們的真實心情,由是令他有《小偷家族》的構思。

故事以柴田一家為背景,父親柴田治(Lily Franky)是散工,母親信代(安藤櫻)則是洗衣店的員工。 信代妹妹亞紀(松岡茉優)則在色情風俗店上班。 再加上夫婦的兒子祥太(城檜吏)及祖母初枝(樹木希林),便成一家五口的貧困戶。 他們除了靠微薄的收入外,還依賴初枝的年金以及一起去偷竊來賺錢以維持生活。

在冬日的一天,柴田家發現在附近的屋邨走廊有一棄嬰,名為百合的女嬰全身顫抖且身上也有傷痕。 柴田家把她接回去,而女嬰就成了家中的第六名成員。 可是自此之後,柴田家卻因此而四分五裂起來,而各自的秘密也逐步披露出來......。

康城影展一向是是枝裕和的福地,04年的《誰明赤子心》令柳樂優彌勇獨最佳男主角,而13年的《我的意外爸爸》則獲審查員獎,今次是他第三度揚威康城,而且更摘下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

不約而同,三作皆以家庭為主題,正如是枝裕和得獎後接受訪問時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到的家庭形態千變萬化,不一而足。 放回電影的脈絡中,在家庭倫理劇(Home Drama)的類型下,同樣可以有廣闊的變奏空間,自己仍想繼續拍下去云云。

《小偷家族》在日本會在6月8日於全國正式公映。


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終於在戛納獲獎了,這是導演入圍第五次才獲得的大獎,領獎的時候是枝裕和笑稱自己雙腿顫抖,而更多的人則認為是枝裕和這一次是實至名歸。

本次入圍戛納電影節的影片中日韓各有一部,其中代表中國參賽的是賈樟柯的《江湖兒女》,而韓國的代表則是李滄東。雖然我們經常會自己比較三國電影「誰甩誰幾條街」,但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東亞的電影甚至是整個亞洲電影,都是一個整體,本屆電影節評委之一張震在電影節閉幕式上也強調了「亞洲電影」的概念。畢竟作為不同於好萊塢(北美)電影、歐洲電影的一類電影,亞洲電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遠遠不如歐美,所以參加歐洲三大電影節,任何一部亞洲影片的勝利都值得鼓掌。

而亞洲電影之所以被看作一個概念,也因為他們在內核的表達上,對人物的關照上都遵循著一脈相承的東方審美,就拿這一次的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來說,以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故事來展現人性。無論是一家人唯一的「穩定經濟來源」老媽媽,還是以小偷小摸維生的丈夫,自己過的非常艱苦,還要收養小朋友的妻子,還是在風俗店上班的妹妹,抑或是兩個「孩子」,這個家族的每一個思維和行為處事的方式都很「東方」,而最終的悲劇也與很多古老的東方悲劇有著同樣的調子,並不「轟轟烈烈」而是以「感同身受」來打動人心。

(D0404)


是枝裕和很多人說是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這句話也對也不對。

從《東京家族》來看對比最明顯,對的地方是兩位導演的視角都關注家庭為主,關注人與人之間的最終關係。 不對的地方是同樣是《東京家族》,小津安二郎看到更多時代的變更,是枝裕和把更大的重心,放在了人物關係的相互作用。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隨著觀影潮流的變化,是枝裕和的人物關係作用力,更能在觀影效果中得到情緒化的效果,通俗點說,就是是枝裕和的故事張力,人物性格塑造更討觀眾共鳴。

戛納電影節最高的金棕櫚認可的其實並不是《小偷家族》這一部電影,更多的是尊定這位導演的全部作品。

很多導演一生都在拍同一部電影,是枝裕和就是其中之一,這也是日本電影人在21年之後,再一次登上了戛納電影節最高的舞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