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爲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5986字,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

  大多數人最關心的身體器官,不是心臟,肝臟,就是腸胃……

  但是,腎臟一直被人忽略,甚至有人悄悄拿一個出來換手機。

  造成這些認識誤區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很多人被告知,就算只剩1顆腎臟,也能正常生活。

  再比如,除了急性腎病外,慢性腎病病程長,且早中期常常不會有什麼較明顯症狀(這就造成了常常發現就是晚期的後果)。

  但是,現實遠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和樂觀。

  1990年,慢性腎病(CKD)在全球死亡總數中排名第27 位,但在2010 年上升到第 18 位,這一上升程度僅次於艾滋病。

  全球10%的人都在受慢性腎病的影響,每年有數百萬人死亡,因爲他們根本法負擔起治療費用。

  腎病,尤其是終末期腎病的治療費用,對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都算是災難性支出:

  終末期腎病治療,基本都要進行血液透析(將患者的血液通過透析器進行物質交換,再把經過淨化的血液回輸至體內,以達到排出廢物的目的),或者直接做腎臟移植。

  血液透析加上藥物管控,每年基本需要6-8萬的支出,如果做腎臟移植的話,則需要至少30萬的費用,這還不算移植後的藥物維護費用。

  而臨牀發現,誘發終末期腎病的最大原因,竟然是糖尿病,且糖尿病人患腎病的比例是1/3。

  美國腎臟數據系統2014年數據|圖片來源:CDC

  也就是說,每3個糖尿病人裏,就有1個人腎臟有問題,它還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爲常見,且非常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在中國,該病的患病人數龐大,且發病率正在逐年飆升……

  很多人的腎,都是被高血糖傷的,今天這篇我們來瞭解一下,高血糖和腎病的關係。

  糖尿病腎病在中國蔓延

  2012年,頂級學術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上,發表了一篇題爲《中國慢性腎臟病患病率》的報告,其中明確指出:中國的慢性腎病總患病率爲10.8%。

  什麼意思?就是僅在2012年,數據已經呈現出:每10箇中國人中就有1個人有慢性腎病。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截圖

  不止數量驚人,慢性腎病的增長幅度和速度也讓很多人咋舌。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的這組數據,就充分展示了2014-2017年間,中國慢性腎病和終末期腎病的飆升態勢。

  (上圖爲:數據來源: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華經視點項目組調研整理)

  與此相關聯的,是中國逐年飛漲的糖尿病患病率。

  圖片來源: sciencedirect

  沒錯,中國糖尿病人也在逐年猛增,且人數和發病率都排在世界第一位。

  每100箇中國人裏面,就有12個人是糖尿病,這僅僅是2013年的數據,到2019年的今天,數量可能更爲驚人。

  這一現狀,也間接解釋了在中國,糖尿病腎病爲何只增不減。

  糖尿病腎病如果控制不佳,最終會發展至尿毒症、腎衰竭等狀況,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越早控制改善越好。

  想做到這一點,你得首先足夠瞭解你的腎……

  腎臟:人體最能“忍”的器官

  在人體中,腎臟就好似一個過濾加工廠,因爲它的最主要工作,就是過濾血液。

  單個腎臟(通常人都有2個腎臟,位於腰椎骨的兩邊)裏大約有100多萬個微小的“過濾器”(被稱爲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三個部分組成)。

  當血液通過腎臟的時候,“過濾器”會過濾並保留身體可能需要的物質,比如某些營養素和大部分水分。

  圖片來源:LaboratoryEquipment

  有害廢物、額外的水分以及營養物,會相應被輸送到膀胱中,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

  除了過濾功能,腎臟還能保持血液中的礦物質平衡、活化維生素D、釋放調節血壓的激素,促進紅細胞生成……

  隨着年齡增長,每個人的腎功能都會有點生理性減弱,但一般情況下,並不影響它的整體工作。

  甚至因爲天生,或者捐贈等原因,導致只有1顆腎臟,也能正常健康的生活。

  這就是腎臟的可貴之處,即便僅剩1顆,也能拼着勁兒的把工作完成。

  它每天默默的工作着,受到傷害也常常忍着不“表達”出來。

  這種忍耐力能達到什麼程度呢?舉個栗子,即便將近50%的腎功能受到損害,你都有可能都不會察覺。

  但是,再牛氣的器官,也經不起長時間的折騰和高負荷運轉,尤其當面對高血糖的長期“軟磨硬泡”,腎臟還真的可能會撐不住。

  糖尿病腎病:高血糖侵蝕下的腎臟

  腎臟每天幫助人體過濾血液,雖然常常很忙碌,但這份工作大都能完成的不錯。

  不過,如果你的血糖走高,腎臟的工作量無形中就會被加大。

  除了正常工作項目外,它還要幫你過濾血液中的部分糖分。

  血糖如果持續居高不下,那就意味着腎臟要長期堅持這樣的高負荷工作,長此以往肯定崩盤。

  腎病晚期,血液透析|圖片來源:AJKD Blog

  那麼,高血糖是如何“侵蝕”腎臟的呢?

  傷害腎臟血管

  腎臟的過濾系統裏,充滿了很多微小血管,持續高血糖會不斷“衝擊”它們,致使這些血管變狹窄,甚至堵塞。

  腎臟因此功能出現異常,就會逐漸漏出越來越多的白蛋白(肝臟產生的蛋白質),進入尿液。

  引發腎性高血壓

  腎臟局部組織的糖代謝紊亂,會導致腎小球基底膜的增厚,以及細胞外基質的蓄積,這就可能增加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引發腎性高血壓,從而加劇對腎臟的損傷。

  侵害身體神經

  糖尿病也會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而神經可以在大腦和身體其他部位傳遞信息,這其中就包括膀胱。

  當膀胱被充滿的時候,神經就會提醒你的大腦要及時排尿,但如果膀胱神經受損,你可能就無法準確感知到膀胱的狀況。

  膀胱正常運行出現壓力,就會反作用於腎臟上。

  如果尿液長時間停留在膀胱中,某些細菌在高糖環境下,可能會迅速滋生,並感染尿路。

  這些感染通常會影響膀胱,有時候也會擴散到腎臟。

  加劇體內炎症

  糖尿病是代謝類疾病,患有此病的人,往往體內炎症反應和氧化應激都非常大,這都會加速腎臟內皮細胞、血管、微循環等受損。

  腎臟受到高血糖的各方面傷害,但過程卻是緩慢的,臨牀上把整個病程分成5期,但很多人一旦發現症狀,就可能已經到第3期,甚至第4期。

  發展到中後期,就可能面臨包括身體部位水腫、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疲勞、瘙癢、繼發性感染、心衰、昏迷、腎衰竭、尿毒症等狀況。

  所以,關於糖尿病腎病,提早發現,或者在還沒有的時候就預防,纔是真正保持腎臟健康的方法。

  改善糖尿病腎病:嚴格控糖

  很多問題往往找到源頭就能迎刃而解,糖尿病腎病也不例外。

  既然持續高血糖在“加害”腎臟,那首先就得從控糖入手,這就必須在飲食和生活方式上下功夫。

  並且,要多選擇對腎臟有益的食物,多做對腎臟有幫助的事情,就比如:

  限制精製高碳水化合物(米麪糖)

  這類碳水化合物進入人體,會很快轉化爲葡萄糖,引起血糖飆升。

  長期大量攝入,很容易讓胰腺(分泌胰島素幫助降糖)累着,誘發胰島素抵抗,最終可能出現代謝紊亂,發展爲糖尿病。

  而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長期都以這類高碳水食物爲主,當你大碗喫麪,米飯、油條、包子、麪包的時候,你考慮過腎的感受嗎?

  圖片來源:YouTube

  而很多糖尿病人也不例外,不要以爲你喫的“無添加糖”餅乾,就是真的無糖。(詳情請看喫『無糖』健康食品,爲什麼也變胖了,還血糖飆升)

  這些食物無時不刻在衝擊着你的血糖,最終傷害你的腎臟。

  所以,可以適當把控它們的攝入量,如果實在想要喫“主食”,可以用諸如南瓜、土豆等根莖類來代替。

  並且多喫低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如西蘭花、甘藍、綠葉蔬菜、蘑菇、雞蛋。

  當然,作爲男人,還是要多喫各種優質肉類。

  避免致炎食物,多喫抗炎食物

  加工食品,很多都含有反式脂肪酸,或者大量的糖,這些都具有高度致炎性。

  常見的草本植物油,比如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它們的Omega-6脂肪酸含量很高,容易引起體內炎症。

  而致炎飲食對腎臟健康的影響非常大。

  在一項針對1084名慢性腎病患者的14年研究中,科學家發現:

  其中120名參與者(約11%),最終發展爲終末期腎病。

  研究人員進一步剖析數據,則驚訝的發現:如果個體攝入更多促炎症食物,則發展到終末期腎病的風險更高。

  抗炎食物,比如富含omega-3的脂肪魚,各種綠葉蔬菜、黃瓜、芹菜,新鮮無污染的肉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尤其注意果糖的攝入量,別以爲果汁or水果都健康

  美國心臟病專家,StevenGundry《飲食的悖論》一書中專門指出:

  果糖是引發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喫進去的果糖,大部分會被運往肝臟,並被轉化爲甘油三酯(能誘發心臟病),和尿素(能使血壓升高,還能引發痛風,甚至損害腎過濾系統)。

  圖片來源:Insider

  你吸收的果糖並不會全部到達肝臟,有一部分會直接到達腎臟,這會進一步破壞腎過濾系統。

  另外,大量的果糖經由肝臟來代謝,也會加重肝臟負擔,進而誘發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臟一旦出現問題,腎臟也不會好過。

  這是因爲,肝臟疾病會影響各種保持腎臟健康需要的酶,也會通過影響腸道微生物組來傷及腎臟,更可能破壞腎臟的激素分泌……

  科學喝水

  作爲身體的過濾系統,腎臟需要水來分泌尿液。

  當水攝入量低時,尿量也降低,這可能引起腎功能障礙,比如腎結石。

  但這並不意味着你可以無所顧忌的喝水,太多太急的飲水,會給腎臟帶來不必要的工作量,還可能破壞體內電解質平衡,加重腎臟負擔。

  尤其對於本身有腎臟疾病的人來說,這點更要注意。

  男性和女性每日推薦的液體攝入量,分別約爲3.7升和2.7升,但這並不絕對,每個人還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感覺選擇合適飲水量,嚴重的腎病患者更要謹遵醫囑。詳情請看喝水太多,竟然失去生命,爲什麼?

  另外,常常喝點天然檸檬片泡的水(不要加糖),對腎臟是非常好的哦。

  很多常見藥物傷腎,攝入需謹慎

  鎮痛藥物,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對乙酰氨基酚等,如果過量服用,或者長時間服用,會損害腎臟健康。

  圖片來源:KPIC

  另外,可能要更加小心的就是抑酸類藥物,比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和艾司奧美拉唑等。

  一項2017年的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受試者(125,000名),在服用這些藥物期間,出現了慢性腎臟損害。

  2015年的一項相關研究也發現:常用於治療胃灼熱和胃酸反流的藥物可能會對腎臟產生破壞性影響。

  腎病患者要尤爲注意這些營養素的攝入量

  一般食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受損的腎臟不能完全過濾掉多餘的鈉,就會對身體帶來危害。

  普通人對鹽的限制並沒有那麼多,太少的鹽攝入量,還可能帶來健康風險,現代科學也多次發現:無論是低鹽飲食還是高鹽飲食,都可能增加心血管死亡風險。

  圖片來源: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很多腎病患者對鉀的代謝能力也會降低,導致鉀在血液中積聚,可能誘發高血鉀症。

  但這並不意味着普通人也要限制鉀的攝入,實際上鉀的足量攝入對維持身體電解質平衡,保護腎臟健康很是重要。

  圖片來源:Today Show

  再有的就是磷,受損的腎臟無法去除多餘的磷,也會同樣給身體帶來損害,含磷較高的食物有蝦米、大豆、花生仁、羊肝等等。

  對於蛋白質,普通人攝入適量的蛋白質,甚至高量的蛋白質,都對身體沒有多大傷害,但是腎病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卻要有一定限制。

  定期檢查

  前面說到過,很多慢性腎病,不到晚期都讓人毫無察覺,所以,定期進行相關檢查就變得非常有意義,尤其對腎病高風險人羣。

  常見的檢查項目有包括尿常規,可以分析尿蛋白、紅細胞等數據,抽血檢查腎功能,可以分析包括血肌酐、尿素、尿酸等情況,必要的時候可以採用B超檢查。

  另外,生活方式中,比如經常飲酒或者抽菸,會加重糖尿病,也會直接給腎臟帶來傷害。

  關鍵的瘦龍說

  長期喫高碳水食物,不只是導致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它還會持續危害你的全身,比如心臟、神經、眼睛、足部等等。

  其實,越來越多的專家發現,胰島素抵抗導致的血糖過高,真的是萬病之源。

  高血糖導致的腎臟傷害,只是這其中之一,也是非常難治的一個,糖尿病腎病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嚴重性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

  一個可怕的事實是,糖尿病腎病具有隱匿、難發現的特點,所以很少得到大家的重視,導致一發現即到了中晚期,所以定期篩查,提早預防是關鍵。

  關於低碳生酮飲食和腎臟的關係,很多人覺得踐行這種飲食方式,就意味着要喫很多蛋白質,會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進而造成腎損傷,這主要是基於2點誤解:

  即便是高蛋白飲食,也不會對一個健康人的腎臟帶來傷害,不要低估的人體這個複雜系統,真正需要額外注意這點的,是那些腎功能本身就存在問題的人。

  低碳生酮飲食並不是高蛋白飲食,事實上,它對蛋白質的攝入量一直要求在適量範圍。8

  最後,保護腎臟健康,不止是糖尿病人的事,而是每個人都該關注的。

  因爲損傷腎臟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高血壓和肥胖,比如接觸化學毒素和炎症,再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遺傳性疾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