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混的每一天日子,以後都會還的。

  近日,廣州大學72名研究生被退學的新聞上了熱搜。

  這72名研究生被退學的原因是: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

  廣州大學宣傳部的老師稱,這是按照研究生學習管理規定作出的決定,會由學院通知到學生個人。

  昔日寒窗苦讀天之驕子,如今渾渾噩噩被遣回家,不禁讓人嘆息。

  網友也感慨:好不容易考上的,卻不好好珍惜。

  然而,這已經不是高校第一次處理不好好讀書的學生了。

  2018年12月,四川大學向兩名未在最長學習年限內完成學業的研究生髮出擬予以退學處理告知書;

  2018年10月,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對補考後學業成績依然未達到要求的22名學生予以退學處理,另外40名學生留級;

  2018年,華中科技大學有18名學生因學分不達標從本科轉爲專科,其中11人已在6月按專科畢業。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對此舉給予肯定:

  “現在大學裏,有些學生醉生夢死,這樣是不行的。”

  吳巖還表示:

  “適度增加學生不能按時畢業的概率是應該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

  上大學很輕鬆?打打遊戲睡睡覺就能畢業?

  對不起,不存在的。

  讓人不得不感慨的是:有的學生玩遊戲是高手,但在面對轉爲專科的那一刻卻哭了。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360創始人周鴻禕說過:

  “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後的輸家是你自己。”

  那些混日子的年輕人,終於被日子給混了。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他們是否會珍惜機會好好學習?

  可是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如果”,有的只是“後果”。

  多少學生在假裝讀書

  前幾天,一位大學老師上了熱搜。

  老師在上課期間,發現後排有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

  於是,老師關掉了前面的投影儀,在電腦上輸入了這樣的問題:

  學生上課不聽講怎麼辦?

  大學生上課不聽講老師怎麼辦?

  爲什麼很多大學生上課不聽講,是老師講課水平不行嗎?

  然而鬱悶的是,這位老師只把前面的投影儀關了,卻忘了教室後面的電腦沒關。

  他打開的這些網頁全部被學生看到了。

  學生暗自笑翻了,覺得老師太可愛了。

  然而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覺到老師的無奈和心酸。

  老師辛辛苦苦備課講課,希望給這些“天之驕子”的人生添磚加瓦,不成想人家該玩手機玩手機,該睡覺睡覺,完全視老師爲無物,以至於老師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然而,放眼望去,中國的大學生有多少是在認真學習的?有多少隻是在混日子?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過這樣一篇文章:《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文中描述了大學生的學習現狀:

  上課時:清醒沒有發呆的多,發呆沒有睡覺的多,睡覺沒有玩手機的多;下課時,自修沒有喫零食多,喫零食沒有看連續劇多,看連續劇沒有遊戲多。如此這般,就業時的失敗怎能不比成功多?

  考試時:不給範圍就不會考試,給了範圍也只是複印同學準備的答案。

  在最好的年紀擁有最好的環境,本該如飢似渴地汲取知識的養分,爲未來的人生積蓄能量,不成想卻過着最渾渾噩噩最舒適安逸的日子,把大學當成了享受人生的安樂窩。

  20多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卻活出了混喫等死的氣質。

  讓人痛心!

  多少年輕人談起夢想口若懸河,落到現實卻一無是處。

  正如作家李笑來說的:

  “浪費生命、虛度年華的人,有個共同的特徵—他們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卻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徹底失控。”

  好好讀書,

  依然是通向理想未來的捷徑

  前些天2018高校薪資榜發佈,一下子上了熱搜。

  榜單羅列了各高校畢業生的薪資排名。

  從這份榜單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名校畢業的學生薪資待遇明顯高於普通高校。

  人的一生,付出和收穫總是成正比的。別人辛辛苦苦寒窗苦讀拿到名校的畢業證書,而你卻渾渾噩噩混喫等死,他們當然比你值得更好的人生。

  我們再來看一組對比圖,不同學歷畢業生起點薪資數據:

  以外商獨資企業爲例,博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的起點薪資是10780,而專科畢業生的起點薪資只有4677。

  付出同樣的勞動時間,前者薪資是後者的2.3倍。

  這還沒算連專科學歷都沒有的人!

  這還只是起薪!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高學歷的人也會比低學歷的人擁有更好的職業發展。

  一份針對500強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調查顯示,84%的高管擁有高學歷,其中48%畢業於985名校。

  就在我們身邊,有多少學歷低的人放下書本投入職場時信心滿滿,以爲自己會成爲逆襲的那一個。

  沒想到無情的事實啪啪打臉。

  你越來越發現你的能力撐不起你的夢想。

  甚至,你的能力連夢想的入場券都換不來。

  因爲,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

  別在最好的年紀浪費生命

  我的父親,當年和他弟弟一起讀書,大家都覺得我父親更聰明,是讀書的料。

  可是父親卻無心讀書,他覺得讀書有什麼用,早點工作早點掙錢挺好的,不用喫讀書的苦。

  於是,他高中畢業就不讀書了。然後仗着爺爺的關係在工廠當了會計,錢多事少離家近,他很滿足。

  而叔叔卻一步一個腳印堅持讀書。

  幾年後,爺爺去世,工廠改制,學歷不夠好,能力也不出衆的父親失業了。

  再後來,兩家的境遇自然不用說,叔叔家蒸蒸日上,我們家艱難度日。

  父親後來跟我說,他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當年沒有像叔叔那樣好好讀書。

  所以,父親要我無論如何也要好好讀書,哪怕生病了,也要拖着病弱的身體到處打工賺錢供我讀書。

  最終,我考上大學,像我的叔叔那樣在大城市安家立業。

  父親甚感安慰,只是這麼多年他無數次夢見自己走進考場卻焦慮得不知所措。

  他的遺憾終究只能是他自己的遺憾。

  人這一生最悲哀的莫過於回憶過往才驚覺:我本應該,我本可以。

  比利時《老人》雜誌曾對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這樣一次問卷調查:

  人生至此你最後悔什麼?

  調查的對象是一千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

  調查結果顯示,有的人後悔沒有好好愛惜身體,有的人後悔沒有好好教育孩子,然而,排在第一名的是:高達92%的人後悔年輕的時候不夠努力導致一事無成。

  俗話說: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你在最該好好學習好好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選擇了不思進取,那麼往後餘生將會充滿悔恨。

  《史記·太史公自序》有云:

  “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人生何嘗不像稼穡一樣有其自然之道!

  只有付出努力奮鬥的青年,才能收穫富足豐盈的晚年。

  蔡康永說過這樣一段話:

  15歲的時候覺得學游泳很難,放棄游泳,到18歲的時候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的時候覺得學英語難,放棄學英語。28歲的時候出現一個很棒,但是要英語很好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你在該努力的時候選擇了放棄,未來當機會擺在眼前你就只能放棄。

  昨天的選擇決定了你現在的樣子,而今天的選擇決定了你未來的樣子。

  你現在不好好讀書,就別在將來抱怨別人事業開掛你卻處處碰壁。

  你現在不好好讀書,就別在將來抱怨別人人生得意你卻艱難度日。

  你偷過的懶,都會在未來變成打臉的巴掌。

  你現在的選擇,決定了你未來有沒有選擇。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努力吧,什麼時候都不晚。

  不要讓未來的你痛恨現在的你。

  只有努力了,你才能遇見更精彩的世界和更美好的自己。

  只有在最好的年紀努力了,這一生纔不會後悔。

  來源 | 讀者

  作者 | 清月

  編輯 | 李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