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也有最豐富的氣候變化,當然也有最豐富的自然景觀。但同時它還有最厚重的歷史宗教文化,很多人去西藏旅遊可能關注了它的自然景觀,往往容易忽略了西藏厚重的歷史文化。世界歷史的長河它擁有自己獨特的地位,在華夏文明的歷史中它獨佔一章,當你走在其中,你能清晰的感受到它在時光隧道里熠熠生輝。

1)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坐落在西藏拉薩中心的紅山上。佔地面積13萬多平方米,高117米,東西長360多米。整個建築依山而件,規模宏偉壯麗,被世界稱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是西藏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布達拉宮是西藏曆代達賴喇嘛,進行政治、宗教活動和生活的地方。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2)大昭寺

大昭寺是西藏第一座寺廟,相傳是松贊乾布為文成公主而建,歷代經歷過拆建和擴建,它具有唐代建築風格,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的建築特色,作為藏傳佛教最神祕的寺廟,它並不屬於藏傳佛教中的那個教派,但每年這裡都舉行傳召法會,歷代的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都是在這裡舉行受戒儀式。

3)古格遺址

古格遺址可追溯到象雄國的歷史,是吐蕃王室後裔在阿里地區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鼎盛時統領著整個阿里地區。它前後延續了16代君王,後來它一夜間落寞了,讓後人感覺消失的是那麼突然,那麼徹底,所有的古格人彷彿是一下子蒸發了,只留下這些殘垣斷壁證明他們曾經的存在和輝煌。擁有如此成熟、燦爛文化的王國,是如何在一夜之間突然徹底消失的,這成了千古之迷。在後來的幾百年裏,人們幾乎不知道它的存在,也沒有人去破壞它的建築,去塗改那些牆壁上的文字,篡改它的宗教壁畫。它甚至保留著遭到毀滅的現場,和古格人生活時的印跡。有些洞窟彷彿主人只是出個門隨時都有可能回來。這些現今都成了讓後人無法破譯的謎,就像瑪雅、就像吳哥。古格城堡高約200米,東西寬約6OO米,南北長約1200米,佔地72萬平方米,規模相當龐大。古格王朝遺址出扎達縣向西18公里,位於扎布讓區古象泉河畔。

4)羅布林卡

羅布林卡藏語中為「寶貝公園」的意思,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夏宮,整體佔地36萬平方米,建築以格桑頗章為主體,(羅布藏語為寶貝的意思,林卡為休閑的公園意思,格桑是藏語裏對花的總稱,頗章意為宮殿的意思)共有374間房屋,是西藏最大的園林。它始建於18世紀40年代七世達賴喇嘛,後來經過歷代的擴建而成,並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夏宮。它主要用於貴族觀景、休閑、看戲、靜養的園林,所以就沒了布達拉宮威嚴的距離感,變成了親切的生活空間。

5)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也是西藏早期有資料記錄的建築之一。它是歷代吐蕃贊普的王宮,到三十三代松贊乾布統一西藏後,才把王宮遷往拉薩。殿內主要供奉著松贊乾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它在西藏歷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也是西藏政治和宗教轉折的起點。

6)色拉寺

色拉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主要的代表寺廟之一,也是拉薩主要的人文景觀之一。色拉寺全稱「色拉大乘寺」,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色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拉薩北郊3千米處的色拉烏孜山麓,周圍柳林處處,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講經說法之地,有許多僧尼小寺環繞其間,色拉寺的辯經是很有名很有特色的,喇嘛們誇張的動作是攝影愛好者最好的人文題材。

7)哲蚌寺

哲蚌寺也是格魯派六大寺廟之一,哲蚌寺三面環山,南面是一片慢坡地,樹木和灌木覆蓋著,前臨拉薩河及開闊的谷地平川,景色優美風水位置極佳。整個寺院依山勢逐級修建佛殿經堂、扎倉僧舍,羣樓聳立,層次錯落有致,規模宏大。主要建築有措欽大殿、甘丹頗章、四大扎倉及康村、僧舍等,各個建築單位之間既相互聯繫,又自成體系。整個大殿佔地2000平方,由183根大柱支撐,可容納上萬名喇嘛誦經,非常壯觀。哲蚌寺下面不遠處是乃瓊寺,它在五世達賴時期就已建成,是哲蚌寺附屬的僧學院,也是西藏最著名的高等僧學院,時至今日。

8)甘丹寺

甘丹寺是格魯派六大寺院之首,開始我不是很明白,不管是建築規模和現在的香火,感覺都比不上色拉寺和哲蚌寺,後經瞭解方纔明白。

它是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親自籌建的,可以說是格魯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賜名為永壽寺。寺院全稱「甘丹朗傑林」,甘丹是藏語音譯,其意為「兜率天」,這是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可見該寺僧侶信奉「彌勒凈土」。宗喀巴的法座繼承人,歷世格魯派教主甘丹赤巴即居於此寺。寺內還保存著歷代甘丹赤巴的遺體靈塔九十餘座,並藏有許多明代以來的文物和工藝品。非常可惜的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拆毀殆盡,寺內海量文物遭大量流失,現在只剩乾隆御賜鎧甲。

9)桑耶寺

桑耶寺位於山南地區的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桑耶鄉,建於公元779年,是藏傳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廟。桑耶寺落成時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儀式。赤松德贊又從唐朝、印度和於闐等地邀請來僧人住寺傳經譯經,並宣佈吐蕃上下一律遵奉佛教。因此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具備佛、法、僧三寶的正規寺院,在藏傳佛教界擁有崇高的地位。吐蕃禁止佛教傳播,桑耶寺也遭到封禁。10世紀後期重新開放後,這裡遂成為寧瑪派(紅教)的中心寺院。薩迦派統治時期,對該寺進行過修葺,並派遣僧人住寺,此後就形成了寧瑪、薩迦兩派共處一寺的局面。桑耶寺最有特色的是,分立四方的四個不同顏色巨大的佛塔,紅、綠、黑、白,佛塔具有強烈的尼珀爾和印度佛塔的建築風格,這也是在藏區僅有的景觀。

藏傳佛教共分五大教派,噶當派、格魯派(黃教)、寧瑪派(紅教)、噶舉派(白教)、薩迦派(花教)、苯教(黑教)。格魯派是在噶當派教義上發展演變過來的,原屬噶當派的寺院,逐漸成了格魯派寺院,噶當派從此在藏區隱滅。所以噶當派就是現在的格魯派,也是現在藏傳佛教中最大的派系。

10)白居寺和江孜宗山

白居寺就在江孜宗山腳下,二者渾然一體,因為一段抗擊英軍的侵略把它們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在這裡我就把它們當做一個景點來說。

白居寺在藏語稱「班廓曲德」,意為「吉祥輪大樂寺」,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江孜縣江孜鎮,南、北、東三面環山,寺院四面臨水,海拔3900米。是一座藏傳佛教薩迦派、夏魯派、格魯派共存的寺院很有特色。1998年,白居寺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居寺始建於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歷時10年竣工。它是一座塔寺結合的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建築,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渾成,相得益彰。1904年第二次英國侵藏戰爭中,英軍攻佔江孜宗山後,又攻佔白居寺。佔領白居寺的英軍,搶劫了該寺大量文物、藏經等等,並且將佛堂改為食堂,在轉經筒上釘釘子改為食品輸送帶。經過戰鬥,英軍屠殺許多藏族民眾之後,佔領了整個江孜。

江孜宗山又稱江孜古堡,位於江孜古城的中央的懸崖峭壁之上,相對高度為125米,宗山上古堡建築外觀酷似布達拉宮,是西藏舊地區政府所在地,清朝乾隆年間大臣巡邊的碑仍然保存完好,在抗英戰鬥中這裡是最主要的戰場,至今還保留著當年抗英的炮臺和宗山殉國的英雄紀念碑。電影《紅河谷》描寫的就是發生在這裡的抗英戰爭。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