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代苗苗)近日,羣衆在獻縣發現兩座古墓。我市考古工作隊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清理髮掘,並確定這兩座墓葬爲隋代墓葬。

  3月28日,獻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接到羣衆舉報,施工人員在獻縣河城街鎮西八冊屯村某小區開挖綠化帶基槽時發現兩座古墓。獻縣文保所、市文物局工作人員相繼趕赴現場,初步確定其爲兩座隋代墓葬。

  由於施工中使用了大型機械,兩座墓葬部分墓頂和墓牆遭到損毀,墓室暴露。經請示省文物局同意,市文物局、獻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工作人員對兩座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

  據市文物局考古工作人員鄭志利介紹,兩座墓葬相距12.5米,均爲梯形弧邊磚石墓,呈馬蹄形,南寬北窄,四壁弧形,墓牆砌築形式均爲3平1豎(3層平磚,1層豎磚)。

  據悉,東北方位的墓葬,東壁被挖掘機嚴重損壞,但墓葬的完整性未被破壞。該墓葬南北長,東西短,墓長2.5米,最寬處達1.7米,墓底直壁往上0.8米後起券,由於早期券頂塌陷,無法測量整體高度。在墓頂上方塌陷部分的土層中,工作人員發現了金代瓷片,說明墓頂坍塌已久。該墓葬無墓底鋪地磚,東壁有3條平行且垂直於墓壁的短牆。墓內有長1.8米的人體骨架一具,頭部朝南,頭骨面部損毀嚴重,主要骨骼尚存,擺放凌亂。工作人員推斷墓主爲40歲左右的男性。

  西南方位的墓葬破壞較爲嚴重,挖掘機破壞了墓葬北壁,墓頂及墓室內部在前些年已被人爲破壞,墓室內滿是現代生活垃圾。該墓葬南北最長處達2.2米,東西最寬處達1.85米,殘存墓牆高約0.2米至0.5米。墓底漫鋪地磚,墓牆根一週修有深約0.1米的排水溝。墓內只有幾塊零散腿骨,墓主信息推斷難度較大。

  兩座墓葬共出土器物7件,其中東北方位墓葬中有5件,主要是瓷器、陶器、銅器,類型爲碗、罐、錢幣、飾件。

  工作人員推斷這兩座墓葬爲隋代墓葬,墓主均爲比較富裕的平民。

  據悉,這是我市首次在考古工作中發現隋代墓葬。該墓葬的發現爲研究我市的隋代歷史及當時羣衆的生活習俗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