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將軍,大多是面如冠玉、雄姿英發,亦或是平平無奇,卻勇武過人。唯有幾個人是個例外,典韋就是其中之一。說起典韋大家別以爲他只是曹操的保鏢而已,其實他的武力值很高。在高手如雲的三國中排到第三名,素有“一呂二趙三典韋”之說。看到了沒,劉備的倆兄弟關羽和張飛甚至都排在典韋之後呢。

  《三國演義》中寫,典韋相貌魁梧,臂力過人。曾經有過單手舉起牙門旗的做法,使用一雙大鐵戟,據說有八十斤。在演義中典韋最後的戰鬥中,甚至有一手提一個人揮舞的虎虎生風的操作,可見他的力量有多非同一般。

  典韋本是張邈的部下,在反董卓聯盟中與曹操相識,不得不說曹操的人格魅力還是不小的,典韋在這時就被他折服了。在張邈與曹操決裂後,典韋決然投奔曹操,在夏侯惇手下徵戰。曹操與呂布在濮陽作戰時,曾夜襲呂布屯兵之地,但是卻沒來得及返回,被呂布親自帶兵趕來阻擊。

  當時呂布親自上陣,曹操軍中無人能是他的敵手,典韋這時候挺身而出,穿着兩件盔甲,手拿鐵戟,怡然不懼呂布軍射來的亂箭,與呂布交手五十餘回合而不敗,掩護了曹操的撤離。

  此戰之後曹操見識到了典韋的能力,便安排他當自己的貼身護衛,領都尉之職,典韋經常帶領部下在曹操大帳附近巡邏,晚上就睡在大帳前,幾乎不回到自己的住處。他武勇過人,要求的俸祿卻很少,往往都是在作戰過後,喫下多於常人兩三倍的酒肉,同僚們都十分驚訝。曹操爲他打造了精鋼鑄成的雙鐵戟當做賞賜,典韋用它更是立下了許多戰功。

  但是,典韋好戰的性格最後卻葬送了性命。對曹操十分信任的他,近乎不聽其他人的命令,一旦打起仗來,便不要命似地往前衝。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宛城張繡,張繡打開城門投降,就在把酒言歡之際,由於曹操對張繡的叔母出言不遜,導致張繡反戈一擊。混亂中,典韋讓曹操輕騎逃走,自己奮戰着張繡軍。

  這一戰,他越打越深入,越打越興起,和小說中說的不同,他的雙鐵戟並沒有被偷走,這一戰並不是早就謀劃好的,而是臨時起意。張繡的部隊雖然敵不過典韋和他部下的勇武之師,但也不是怯懦怕戰之人,帶的也都是精良的裝備。

  典韋的部下在勸阻典韋無果後,也只能殊死惡戰。雖然曹操已經退走了,但是典韋還是越殺越深入,直到他四面八方都是敵人,身上有幾十處創傷。雙鐵戟早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斷裂了,他一手夾住一個張繡軍將士揮舞。最終因爲傷勢加重,力竭而亡。

  本可以且戰且退,逃出生天的典韋,因此將自己送入了窮途末路,雖然成就了古之惡來的威名,卻難在之後的三國曆史中留下自己的建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