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算千古一帝了。貞觀之治,宇內賓服,四海歸一,李世民被稱爲天可汗,放眼所望,當時整個世界再也沒有像大唐那樣強盛的國家。但是,即便是這樣的皇帝,也有他的黑歷史,那就是他的皇位來的並不是那麼名正言順。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身上穿着帶着他兄弟血的衣袍,去見了他的父親李淵,最終李淵退位,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爲帝,拉開了貞觀之治的序幕。看到這裏,有人就難免好奇了,李世民這麼忤逆,殺了他的兩個親兄弟,李淵就不生氣,還把皇位讓給李世民?其實啊,李淵是有苦說不出了,當時讓出皇位已經是他最好的選擇。

  帝者無親,霸者無情,李淵一個能做皇帝的人,你說他對他的兒子心慈手軟,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讓出皇位,只不過是他當時做出的最符合他利益的抉擇罷了。

  我們一直以爲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跟李建成的皇位之爭,但其實背後更深層次的,是李世民代表的天策府勢力跟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所代表的關隴集團的勢力之爭。

  李淵從3萬人起兵到佔據全關中河東稱帝,一共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這是因爲他的能力太高了嘛?其實並不是,這只是因爲他本身就是關隴集團所選出來的新代理人而已。

  這樣的弊病就是朝堂上的權利都被關隴集團給分割殆盡,李淵一方面爲了制衡關隴集團,一方面爲了招納英才,便允許李世民開府建牙,自行招降納叛,形成了以李世民爲首的天策府勢力。

  但是李淵沒想到的是,李世民的能力太高,野心也大,本來李淵已經將李世民作爲了一個可以隨時放棄的棋子,但是卻沒想到天策府已經尾大不掉,天策府的人心裏只知秦王卻不知道他這個皇帝了。

  要是決心除掉李世民,朝堂可能立馬就要空掉一半,唐朝的江山也可能分崩離析,因此,李淵就打算通過扶持李建成來一點一點消磨李世民的權力,但是卻沒想到李世民先下手爲強,直接發動政變,殺死了李淵的二子十孫,向李淵逼宮。

  其實,當時李世民能控制的了皇宮,就已經證明瞭他也有控制大唐中樞的能力了,不然看李世民都打到皇宮了,爲何沒人出來護駕?並且,我相信,當時李世民已經做好了弒父篡位的準備。

  而就算李淵放棄掉李建成,立李世民爲太子,李世民背後的天策府勢力也依舊不會滿足,畢竟只有李世民當了皇帝,才能實現他們公侯萬代的追求。

  因此,當時李淵面對着一個已經被天策府勢力掌控的朝堂,面對着一羣爲了功名利祿不要命了的武將,投降退位已經是他最好的選擇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