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天氣,任憑窗外一會兒烈日炎炎,一會兒風吹雨打,小編都置若罔聞,坐在電腦前冥思苦想了一整天,就爲解一道小學一年級的數學題。

  這道題是一位在杭高校的老師昨晚發在朋友圈的,是其小學一年級兒子嘟嘟的課堂練習:

  今年小天10歲,哥哥的年齡比他大得多,哥哥可能( )歲。

  1、60歲 2、18歲 3、12歲 4、9歲

  嘟嘟小朋友選了第一個選項,60歲,卻被判錯了。儘管爸媽都是大學老師,但兩人仔細看完這道題後,均表示很難解釋,因爲按照現代科技水平看,弟弟10歲,哥哥60歲完全有可能,所以爸爸只能在朋友圈裏求助:

  收到求助後,大學老師的朋友們紛紛評論說:

  這道題有隱形上限,如果兒子60歲,能稱爲他父母的人太少了。

  同父異母有可能。

  選60歲可以做爺爺了,不合常理。

  邏輯題是沒錯,答案大致一看也沒錯,但出題人低估了現代科技。喬治默多克大兒子58年,最小的女兒03年,所以60歲也得算對啊。

  出題人既低估了生物科技的發展,也高估了男性對婚姻的忠誠。

  小編查了一下,這道題來頭不小,還獲得了官方認證——出自人教版數學一年級課本配套的課堂作業本。

  今天,小編在杭州兩所小學做了隨機調查,拿到這道題後,68個一年級小朋友,有21個和嘟嘟一樣,都選了第一個選項,認爲哥哥可能60歲。

  老師們的見解

  儘管沒有配套的標準答案,但被小學數學老師們一致認可的選項是第二個,即18歲,並給出了充分的理由——

  杭州市某公辦小學數學老師認爲,這是一道比大小的題目,但是和清晰的大小不同,它考察的是學生對日常生活場景中一些常用的模糊概念的理解,如大得多,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等等。

  “像這樣‘大得多’‘小得多’的概念相對性很大,必須要結合題目的具體意思和選項的對比來解答,像這道題如果只看‘大得多’,那麼我會選60歲,但是題目中點出哥哥,那就是18歲。”這位老師說。

  杭州市和睦小學數學老師胡勝平認爲:“這道題要聯繫生活實際,平時學生看到‘大得多’,肯定會選大一點的數,所以很多學生想當然會選60歲。但是這道題主要是希望學生能夠聯繫生活實際,那麼就應該在12和18這兩個選項中去思考選哪一個更合適。”

  天成教育集團一年級數學老師程豔娟,最近也在課堂作業本上碰到了這道題。“很多同學選60歲,因爲他們關注到了‘大得多’這三個字,但孩子們忽略了‘哥哥’。”她說,“這道題的本意是考察學生對‘大得多’這個詞的理解,還要學會結合實際情況分析。”

  她認爲,這道題更合理的選項應該是18歲。“如果單從‘大得多’三個字來理解的話,選60歲也可以,因爲60確實比10歲大得多。但這個題還涉及到實際生活——哥哥的年齡。”

  所以,她和學生們分析這道題時,強調要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除了“大得多”,還得注意另一個詞——哥哥,哥哥的實際情況一般都是幾歲?

  許多選60歲的學生立刻反應過來,“60歲應該是爺爺的年齡,不可能是哥哥的年齡。”

  來源:視覺中國

  排除掉60歲以後,爲什麼18和10相差8歲,在題目裏就算是“大得多”呢?程老師解釋——

  “

  10歲的小朋友,大概是讀四年級,18歲應該是讀高三了,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一個高三的學生和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相比12歲和10歲的年齡跨度,確實更適合用‘大得多’這個詞。

  ”

  即使考慮到個別事件,程老師認爲,題目裏一般也不會大範圍推廣,“如果說哥哥今年60歲的話,那麼媽媽最起碼80歲左右了,也就意味着媽媽在70歲左右生下小天,這種概率很小;

  即使是同父異母,至少他的爸爸也是在70歲左右生的,這種個別事件一般也不大範圍推廣。”

  對於老師的解釋

  不少家長卻不認同

  一位一年級孩子的爸爸看到這道題後認爲孩子選得沒有錯,因爲題幹中說得是“大得多”按照一年級孩子的知識面,很難考慮到生理上的可能性,如果以生理上的可能性來考察就有些爲難孩子了。

  “我的孩子這樣類型的題目做了不少,如果讓他選他一定是算18歲,但是選A未必錯。”另一位爸爸說道,在孩子的思維裏60歲是哥哥也是可能的。

  因爲現在獨生子女多,小朋友心目中的哥哥不一定非是同一父母生的,在他的認知裏,可能碰到過年齡差距大,但是同一輩份,而父母在他的兒時記憶裏就教過他這個叫哥就行了,所以60歲叫哥也未必不對,同輩份但年齡差大,而小孩恰恰記住了這個事例。

  “如果孩子選擇了60歲我不會認爲他是錯的,我希望培養他的質疑精神,而不是適應着學校、家庭的標準答案。”

  “我覺得是一個常識性的題,但這個常識大人一般會忽略,比如正常父母會幾歲生孩子,超過幾歲就不生孩子了。

  媽媽如果26歲生哥哥,34歲再生小天就算是隔了好久.....但這類話題很少會跟孩子討論。”一個媽媽說道。

  “我認爲對於孩子來說‘大得多’,這三個字太寬泛,不能按常理來推算出哥哥是幾歲。如果題目中哥哥換成外公或者爺爺,這樣會更合理一些。”另一位家長說道。

  還有一個媽媽認爲,這種題孩子選1,2,3她覺得都沒有錯,多是多少算多,有個60歲的表哥也是不稀奇的,因爲題目沒說明是親哥;選2比較合理,但沒有正確錯誤的說法,只是合理而已;選3也可以,大2歲也可以認爲是很多。

  探討更多的可能性

  那撇開表哥、堂哥不算,如果是親哥哥,在現實中有沒有可能像選項一那樣,今年60歲,比10歲的弟弟大50歲呢?

  小編刨根問底,又是查資料,又是找婦產科醫生,結果得到了這樣的答案:

  澳門賭王何鴻燊先後娶了4位太太,生了17名子女。1999年第17位孩子何超欣出世時,他已經78歲高齡,子女年齡最大相差52歲;

  1999年,默多克與鄧文迪依靠試管嬰兒,先後於2001年和2003年生下兩個女兒,子女最大年齡差爲45歲;

  2016年12月9日,73歲的滾石樂隊的主唱米克-賈格爾第八次當爸爸,此前他已經有了7個孩子,子女年齡最大相差46歲……

  從這幾個案例看,嘟嘟的選項,確實情有可原。不過醫療界也說了,親兄弟會有幾十歲的年齡差,主要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同父異母,另一種是贈卵。男性的自然生育的可能性是一直到老都存在的,女性雖然在更年期以後就沒有生育能力,但是通過贈卵的方式,也有機會孕育寶寶。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產六科主任韓秀君說,在2016年,省婦保也有一位61歲的超高齡產婦藉助試管嬰兒順利受孕,最後通過剖宮產順利產子,這位產婦的丈夫也是差不多年齡。

  “年齡在35歲以上的產婦,通常被稱爲高齡產婦。一般來說,年齡越大,自然懷孕的概率越低,孕期風險也會很大。

  但是受年齡限制無法生育這樣的說法也不對,因爲還可以通過輔助生殖技術來實現。比如那位61歲的產婦,年紀已經到更年期以後,還是通過試管嬰兒受孕成功,類似或者更誇張的案例在國內外也有出現。”

  但從醫生的角度看,韓主任認爲,這道一年級數學題更合適的選項應該是12歲。“因爲2~3年的間隔後再生二胎,最適合產婦休養生息,也可以讓家庭在養育孩子上更有精力,所以哥哥和小天的年齡差最好在兩三歲左右。”

  大家怎麼認爲呢?

  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記者 沈蒙和陳宏程 戴欣怡

  值班編輯:倪王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