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先要有效地接收及理解感覺系統帶來的資訊,才能認識及學習不同新事物。幼兒透過視覺接收大量的學習資訊,自小多出外探索,多做與視覺相關的協調動作,用身體不同部位接觸不同物件,例如:家中的傢俱、公園戶外設施及不同的球類,都可以促進幼兒的視知覺發展。

四處走動增體驗

根據澳洲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活動性強的幼兒有助知覺的發展,所以父母宜多帶幼兒進行活動探索,四處走動及觀察不同事物,例如:不同顏色、形狀、大小及放於不同位置的物件,從而豐富他們的視覺經驗。另外,亦可以讓幼兒嘗試用身體不同部位,多做與視覺有關的協調動作,例如:讓幼兒雙手操控四周的物件、腳或身體不同部位觸碰所看到的東西,經過多次體驗,認識不同物件的特性,例如:軟硬、冷暖、輕重等,有助幼兒的成長發展。

由家庭環境開始

父母可以因應幼兒不同的體能發展階段,從家庭環境中,引導他們主動探索,以促進他們的視知覺發展。

‧當幼兒懂得扶着家中的物件,例如:矮櫃等傢俱,學走路時,父母可以鼓勵他們由一邊慢慢走到另一邊,過程中,亦可引導他們嘗試觸摸附近的東西,讓他們體驗不同物件的質感。

‧父母多鼓勵幼兒利用身體的感覺配合視知覺的發展,建立他們對距離、高低、深淺等空間概念,例如:鼓勵幼兒爬過椅子與波波池之間的空位,讓他們掌握這空間的實際距離。

戶外及球類活動

當幼兒學懂走路後,父母可多帶他們出外探索、到公園玩,有助加強他們的視知覺發展。父母可教導幼兒先用眼睛去探索不同空間,再計劃要做的動作。幼兒在攀爬不同設施時,能夠掌握四肢的協調和運用,從中意會不同方法穿越不同空間,從而提升幼兒動作計劃能力和解難力。

另外,球類活動亦很適合幼兒。當幼兒還未學懂走路時,父母可讓他們坐在地上玩推保齡球遊戲,將保齡球推向保齡球樽,幼兒既可運用雙手與眼睛,同時亦可理解方向、距離感等。年紀較大的幼兒可以拍打汽球或踢足球,是眼睛和四肢配合的好活動。

總括而言,幼兒的體能、平衡、雙手協調都不斷地發展,加上好奇心大,喜歡四處探索,父母只要在安全的情況下,因應幼兒的能力和體能發展,給他們探索機會,視知覺自然「升級」。

以上資料由協康會物理治療師團隊提供

=================================

如果有其他育兒問題,亦可以入嚟我哋嘅網站問我哋專家:http://bit.ly/2gqWTQJ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