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財經》記者 楊秀紅 韓舒淋/文  陸玲/編輯

  中國家電龍頭格力電器(000651.SZ)的混改大戲正在開啓。《財經》記者獲悉,此次混改將圍繞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及運營管理團隊展開,據悉,新股東入場後,有望提升管理層股權激勵和薪酬待遇,從而推動格力電器的運營能力和市場潛力爆發。

  4月9日,格力電器復牌即漲停,股價收報51.93元,滾動市盈率(TTM)爲11.1倍,總市值爲3124億元,市值較停牌前增長284億元。4月10日上午,格力電器股價繼續上漲7.84%,報收56元。

  與此同時,隨着公司控股股東格力集團發佈公告,稱擬轉讓15%格力電器股權,接盤方正在浮現。《財經》記者獲悉,國內一向低調的私募股權公司厚朴投資有意接手上述股權。“我們有意全部接手格力集團擬轉讓的15%的股權。”4月8日晚間,一位接近厚朴投資決策層的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對此動向,格力電器方面尚未予以正面迴應。據熟悉這次混改情況的人士稱,格力集團出讓格力電器的股權,最終的決策者應當是珠海國資委及其上級主管部門。

  4月8日早些時候,格力電器發佈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格力集團擬轉讓其持有的格力電器15%的股權,此次股權轉讓將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

  根據格力電器最新財報,格力集團持有格力電器18.22%的股份,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可能將發生變更。

  根據格力電器公司章程,持股3%以上的股東有資格提名董事會董事。因此,若格力集團15%股權轉讓之後,還將持有3.22%的股份,這也意味着未來格力集團仍然可以提名一名董事進入董事會。今年1月,格力電器完成了新一屆董事會換屆,現任董事會共有6名非獨立董事和3名獨立董事,其中6名非獨立董事中,包括董事長董明珠在內的4名董事由格力集團提名,另有2名董事由第二大股東京海擔保提名。

  目前格力集團尚未給出公開徵集股權轉讓的具體方案。格力集團的公告則顯示,關於具體方案,將在後期進一步研究制定。針對《財經》記者的求證,格力電器董事會祕書望靖東表示,股權變動由格力集團及國資委來決定,關於潛在的接手方上市公司這邊並不清楚。望靖東還表示,上市公司專注公司經營,涉及大股東的股權變動和上市公司經營層面目前沒有直接關係。

  接近格力集團方面的消息顯示,格力電器此次有意引入社會資本。一位接近格力管理決策層的消息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新的股東或將是社會資本,比如有可能由一家或多家投資基金牽頭接盤,投資基金來源則是多樣性的。

  多個信源顯示,董明珠應當是格力電器此次混改的關鍵角色,無論國有股東減持還是新股東入場,都會比較在意董明珠及現行運營團隊的作用。此次格力電器大比例的國有股減持,也應當得到了國資主管部門的首肯。接近格力電器的消息人士分析認爲,格力電器此次控制權變更若順利落實,也意味着國家支持中國製造優等生,支持優秀企業家做大做強,支持混改出現新樣板。

  上述消息人士還稱,推進混改的同時,在新股東入場後,格力電器還將加大對管理層的激勵和自主權,提升管理層薪酬待遇,包括但不限於引進國際化人才,進而後數年後“後董明珠時代”做好準備。

  對於外界關注的股權轉讓價格問題,多位分析人士測算表明,對於接盤方而言,如果接手15%的股權,至少需要拿出400多億元資金支持。根據格力電器公告,格力集團此次轉讓價格不低於提示性公告日(2019年4月9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按照上述平均值計算,其定價約爲45.67元/股,15%的股權將需412億元資金。

  如此大手筆的投資,潛在接盤方資金是否充裕?據《財經》記者瞭解,厚朴投資由由原高盛高華證券董事長方風雷創立,是一家專注中國投資機會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自2008年成立以來,厚朴投資管理的資產總規模超過140億美元。2018年10月,原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紅力加盟厚朴投資,任聯席主席。在工行之前,張紅力任職於德意志銀行。

  過去幾年,厚朴曾多次大手筆參與國內企業的股權交易。根據Wind統計數據,僅2009年,厚朴投資就先後參與了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蒙牛乳業的股權交易。

  “此次有意收購格力電器股權,出於多方面的原因。”上述接近厚朴投資的人士表示,格力是家電行業龍頭,目前國內一些家電如空調等的市場滲透率相對較低,尤其是相較亞洲其他發達國家而言,因此未來市場增長空間值得看好;此外,對格力未來的發展而言,厚朴投資也能提供助力,目前家電企業很重要的方向是智能家居,未來公司將幫助其在智能家居方面長遠發展。

  這並非格力集團第一次轉讓格力電器股權。中信證券研報稱,自1991年至今,格力集團作爲格力電器最大股東,因綁定經銷商利益、管理層股權激勵等曾多次轉讓股份,包括2006年股權分置、2007年轉讓股權給京海擔保、2009年股權激勵等。加上期間的公開市場交易,格力集團持股比例已從上市之初的60%降至18.22%。

  從最初的國企逐步走向股權相對分散的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歷史上發生過多次“父子之爭”。

  董明珠時代,這種矛盾依然存在。2016年11月,一紙調令再次將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的關係暴露在公衆面前。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格力電器迴應說,董明珠基於國家相關規定及本人意願,主動辭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仍繼續擔任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專注於推動格力電器的發展。這是正常的工作變動,珠海國資委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其工作。

  這次調令之後,關於董明珠是否會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的疑惑始終未散,原本在2018年5月底到期的上屆董事會最終超期服役7個月,直至2019年1月,格力電器終於召開董事會換屆選舉,董明珠順利連任。

  曾有家電業內觀察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美的作爲民企,掉頭比較快,而格力的大動作需要國資委批准,動公司架構比較難,應對市場的反應速度肯定是美的更快、更靈活。

  未來格力電器15%的股份將花落誰家?天風證券分析認爲,預計管理層意願將會對競標結果有重要影響,與管理層關係更爲友好的資本方無疑會更受歡迎。天風證券認爲,參考萬科,多個戰略性股東不具有絕對控制權,而交由優秀的管理層團隊去經營,這將能夠很大程度減少委託代理問題,改善公司資本治理結構。

  從目前發佈的券商研報來看,多家機構認爲,此次股權變更將有利於改善格力的治理結構。

  中金公司發佈的報告稱,格力控股股東擬轉讓公司股份,很可能導致格力變爲無實際控制人的公衆公司。若真如此,管理層有望通過受讓或者股權激勵方式持有更多股份,對股價的關注度會大幅提升,公司治理結構料改善,估值提升空間大。

  基於治理結構改善的預期,中金上調格力電器目標價16.5%至68.7元人民幣,漲幅空間46%,維持“推薦”評級。

  中信證券表示,格力作爲國內空調龍頭,對比同行,受制於企業性質,雖有股權激勵,但力度小、覆蓋範圍少,目前核心管理層僅持股約1%,其中董明珠僅持股0.74%,遠低於美的。

  中信證券認爲,本次轉讓或有望解決長期困擾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激勵問題,實現公司、管理層、二級市場股東利益綁定更加緊密,長期利好公司競爭力提升。

  光大證券也持有類似觀點。其研報認爲,此次股權轉讓成功實施後,公司有望像美的一樣形成股東屬性多元化的股權結構,治理結構改善、產業協同可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