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約車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洗牌之戰。美團的入局,讓沉寂一年多的網約車行業再起波瀾。易到的再次入局,點燃了網約車行業補貼大戰的導火索。

還記得上一輪的網約車補貼大戰,滴滴毫無疑問得成為了那場戰爭的勝利者,因此也成功壟斷了國內的網約車。儘管首汽和神州專業仍然是滴滴的競爭對手,但在市場份額上滴滴已經是一騎絕塵。眼下,美團和易到,能否撼動網約車的市場格局?這場戰爭中消費者到底能獲得什麼?

說白了,網約車大戰的實質是兩種類人的爭奪戰。戰火重燃的網約車補貼大戰,是利用補貼爭奪司機,這是重中之重,但用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如果想要顛覆網約車的市場格局,重新劃分這塊蛋糕,在針對司機推出補貼的同時,千萬不能把用戶遺忘。

眼下,在南京美團已經發起的補貼大戰,能否蠶食滴滴的市場份額還是一個未知數。但從這一場補貼大戰中可以看出,在美團與滴滴決戰網約車的競爭中,我們作為消費者確實可以獲得一部分的收益。但相比於10個月的時間,美團燒掉了6億元補貼,真正給消費者的補貼又是多少呢?

我們再從長遠來看,在每場網約車瘋狂的補貼大戰中,消費者真正獲得的其實只是蠅頭小利。在市場穩定後,抽成高了,補貼少了。屆時,司機和消費者又成了網約車平台上待宰的肉。現在很多消費者抱怨滴滴漲價,司機抱怨滴滴抽成高,這不就是上一場網約車大戰所造成的嘛。

所以碳氫氧君認為,在國內互聯網行業的任何一場補貼大戰中,我們消費者確實可以在短期獲得部分利益。但是,從外賣、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多個行業的競爭來看,待到市場格局穩定後,互聯網行業與傳統的商家一樣,我們作為消費者永遠只能忍受漲價的痛苦。所以在這一場網約車大戰爭,我們消費者也只是一個碼,我們到最後真的能收益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1.消費者能獲益這是肯定的。目前的行業格局決定了新進入者沒有真實惠是不可能獲得消費者的投票的。

2.消費者獲益既有階段性的產物還有持續的收益。如果單純從平台補貼而言,補貼獲益只是階段性的產物,但是競爭帶來的最直接的收效是平台的加大運營能力,提升運營效率對於消費者而言打車速度、服務質量都會顯著提升自然是很好的收益。

3.從目前來看,美團加入網約車大戰最直接的效果並非補貼的形式增加,而是對於其他平台而言面向司機端的平台提成的降低,這是直接影響車輛供應的,同時平台的其他參與者也不得不面臨抉擇,到底是選擇美團還是滴滴。

減少的部分提成將會很大程度上讓利給消費者,只是這樣的刺激行為是短期還是長期的仍然需要考量。

4.補貼大戰捲土重來,並不是市場行為的倒退,任何時候商業社會獲取消費者的行為基本無外乎低價促銷、活動刺激等形式,而在成熟的網約車市場,當叫車服務已經不需要平台進行大規模教育的時候,獲得用戶的行為必須是赤裸裸的優惠,部分用戶會為優惠傾倒,還有用戶依然會選擇自己習慣的方式。

這部分用戶完全不用擔心自己並沒有得利,擁有這些用戶的平台自然會優化自己的服務讓消費者獲利,目前來看,市場越來越成熟,新的平台進入將會更加刺激網約車市場的規範化和成熟,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


美團現在加入網約車大戰,是一個美麗的錯誤。網約車滴滴一家獨大,司機和乘客都依附滴滴平台,習慣已經養成,而且行業格局已經定下來了。美團要想打破這一棋局,只有燒錢。那麼,美團能燒得起錢嗎?

我認為,美團打一下局部戰爭還是可以的,要想打百團大戰,那就實力不濟了。而要想對抗滴滴,必須要打百團大戰。目前,滴滴只能在個別城市展開業務,所以,滴滴現在也不擔心。於是,有了滴滴創始人放言的「爾要戰,便戰!」

如果美團重走滴滴、快的過去的老路,將補貼大戰再開一次,司機與乘客是歡迎的。但是,這種燒錢本來是不健康的,燒完錢之後,美團怎麼辦?況且,滴滴現在充沛,對付美團,還是不成問題的。

網約車大戰,不可能再重走過去的老路了。


消費者受益也是暫時的,就像當初的滴滴,當自己的用戶基數達到一定程度,你對產品產生依賴以後,平台不會再給你補貼,畢竟互聯網經濟,平台投了那麼多錢,後期是需要給股東一個交待的。任何一個平台都是需要賺錢,這才是目的。

至於方便消費者沒有,看個人的使用需求了,有的人需要當然是用,對沒有需求的群體來說,任何產品都是廢品。總的來說是給人們又多了一份選擇。行業的競爭越多,那麼對企業的發展也是越好,良性競爭可以促進大家共同進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