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

  在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也叫過很多家長到學校配合教育孩子,家長們都很贊同我的做法,對孩子的教育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並不是老師喜歡叫家長到學校來,而是學生在校的表現不如人意,經過老師耐心的教育後,效果不明顯。讓學生家長到學校來,一方面讓學生家長瞭解學生在校表現情況,二方面讓家長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孩子。

  網友二:

  大部分老師,都是不願意請家長的。一是動不動請家長,會讓人質疑老師的教育水平;二是擔心家長不理解工作需要,抗拒和老師溝通;三是擔憂學生會記恨老師,影響師生關係。

  可即使有這麼多顧慮,老師爲什麼還要請家長呢?無非是學生在校犯了大錯,比如打架了。爲了讓家長能及時瞭解情況,處理好善後工作,不得不請家長到學校商談。

  對於一些屢教不改的學生,老師爲了孩子能更好的認識到錯誤,請家長來學校,說明學生情況,希望父母配合學校教育,幫助孩子改正過失言行。

  網友三:

  那是因爲和學生溝通過多次也沒什麼用以後纔去這樣做的。如果老師在學生犯錯和學生談過,在學生意識到錯誤以後內心其實還挺欣慰的,但是如果在辦公室談過以後而且是多次不知悔改以後你讓老師怎麼辦?就這樣放任自流有點不負責任,所以爲了大家,也就是老師和學生考慮,還是叫家長吧!

  成年人畢竟先考慮的是解決問題,一個班遇到幾個刺頭也影響管理不是?老師大多內心也沒有讓你難堪的意思。

  當你認識到本質以後是不是就明白了該怎麼做,你是老師你也會這樣做的對吧。

  網友四:

  當然不是每次叫家長都是因爲學生犯錯誤才叫家長,在目標一致的時候家長也很願意來學校和老師聊天,配合學校教育,前兩個星期也接待了五位家長,這五位家長的小孩都是學體育的,以後考體藝類的學校,他們的體育術科成績比較好,但是文化課老是跟不上,後來經過瞭解,這五位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週末回家不是睡覺,就是打球,要麼就是玩手機,一張紙都不帶回家的,經過溝通,如果連續兩天不接觸知識,基本上一個星期學的內容也交回給老師了,最後達成一致目標,監督孩子週末在家保證兩小時的學習時間。家長很配合,因爲他們看到了未來。

  其實不是老師喜歡叫家長,畢竟有學校接觸不到的時間段,家長也有監護人的職責,只有家長和學校圍繞同一個目標前進的時候,家校之間的聯繫纔會緊密,家長和老師之間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

  網友五:

  學生在學校無論是和學生還是和老師發生矛盾,這學生是唯一的當事人,如果學生能夠主動承認錯誤,向當事的另一方賠禮道歉,老師是不會通知家長的。

  之所以通知家長到學校,就是老師遇到了棘手難題。

  孩子在家裏不聽話、搗亂犯錯誤,家長可以有充分的手段來教育、矯正和懲罰。而學校的老師僅僅是批評教育,遇到那種油鹽不進,半生不熟的學生也只有通知家長,經過雙方溝通,讓家長瞭解到他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便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管理。

  還是老話,教育不是萬能的。尤其是對學生在德育培養方面,套用一句官方話說,要綜合治理,齊抓共管。

  網友六:

  首先,沒有老師喜歡叫家長,真心不喜歡。

  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叫家長來,比方說學生打架,或者被人打,不叫家長來合適嗎?孩子帶着傷回家,難道家長就不埋怨老師嗎?

  第二,叫家長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讓某些家長看看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些學生,學校家裏兩副面孔,成功地矇騙了部分家長,有些家長就對老師信誓旦旦地保證,自己的孩子不會如何如何。而恰恰是這些學生,屢次違紀。你說這種情況,不叫家長來,有效果嗎?

  第三,有些事不是隻有老師和學生就能解決的,比方早戀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