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在我國歷史上存在了二百餘年,作爲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朝代,中間經歷了十一位皇帝。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遷都瀋陽,後金軍隊成爲了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努爾哈赤去世之後,其子皇太極更是被堅執銳,最終實現先父夙願,建立大清王朝,成爲了大清的第一代皇帝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時期天花肆虐,就連皇帝本身也是死於天花。順治一生共有八子,老大早夭,次子福全便成爲了事實上的長子。但這福全一心不爲名不爲利,對皇帝之位索然無趣,當皇太極問福全理想爲何時,福全的回答是要做一位賢能的親王。

  也正是這麼一句不經心的答覆,讓順治皇帝頗有感慨。這正是未經利慾薰心的孩童的真實想法。而且福全的母親是董鄂妃,這更是讓皇帝對自己的這個兒子疼愛有佳。

  但是出於對國運的考慮,順治皇帝和孝莊太后最終選擇了已經長過天花的第三子玄燁繼承皇帝之位,玄燁也就是康熙大帝。康熙在歷史上有着深遠的影響,而順治的其他七個兒子在歷史上卻毫無存在感。

  康熙即位之後,作爲皇上兄長的福全被封爲裕親王,並且參與朝政。康熙十四歲時親政,爲對外樹立“兄友弟恭”的明君形象,康熙對於自己的哥哥福全更是尊重至極,兩人還經常一起去看望孝莊太后。

  身爲裕親王的福全也是驍勇善戰,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時候,漠北地區的準噶爾部落勾結北部沙俄勢力,對大清西北邊境屢次派兵騷擾。此時的康熙大帝剛好平復三藩之亂,便有時間來收拾準噶爾,於是任命福全爲撫遠大將軍,率領精兵進攻準噶爾地區。

  福全自然是沒有辜負皇帝的信任,在圍剿中大獲全勝。準噶爾戰敗之後準備北逃,康熙皇帝自然也不會放過殲滅噶爾丹的好時機。於是派大阿哥胤褆去協助福全,下令務必將噶爾丹殲滅。

  當福全得知噶爾丹已經逃出大清邊境之後,出於安全的考慮便放棄了乘勝追擊的時機,轉而班師回朝。此時的康熙皇帝勃然大怒,對福全免奪爵,罷議政,罰奉三年,撤三佐領。

  福全有苦難言,也無力反抗,便做起一位十五年不問政事的親王。其實當時的福全威望頗大,已經引起了康熙的忌憚,被皇帝打壓也不過是遲早的事情。在準噶爾一戰中,沒有乘勝追擊的確是有原因的。

  當時的清軍雖然大獲全勝,但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福全的部落損失慘重,再加上戰線過長,糧草的缺乏,班師回朝的確是一個最正確的選擇。然而康熙皇帝卻一心想要剿滅噶爾丹,對自己軍隊的實力估測也太過樂觀罷了。

  福全不問政事十五年,積鬱成疾一病不起,最終鬱郁而死。此時的康熙正在塞外巡遊,得知福全的死訊之後,連夜回京,在福全靈柩前痛哭不已。可逝者已逝,哭亦晚矣,悲哀至及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