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4
 

看完电影,回头再看【共犯】的海报设计,故事意义清楚可见,一个俯视的高角度,似乎又有另一个目光,正注视著这个事件,注视这个三个人目睹的意外,那可以是置身事外的我们,也可以是身在其中的我们。

海报里倒卧血泊的尸体,对于暴力和血腥,每天翻开报纸或打开电视,其实我们早已习惯,甚至是麻痺。选择明亮校园的场景,青春正盛,往往得面临错误的到来,对是非不明,但尚且有感的年轻生命面前,揭露残酷事实更具意义,于是常成电影导演切入的首选。两年前【逆光飞翔】的温暖励志而扬名的导演张荣吉,这一次【共犯】选择从挖掘真相的梗概,看似灰暗的题材出发,端看导演在绝非旧闻,但难以有个一定解释的「霸凌」一词上,想要说的道理又会是什么。

在高中生成年的边缘,比起【九降风】忠于时间变迁的书写,【共犯】则参照并构筑一个校园暴力的类型,如同中岛哲也的【告白】,对于事件如剥洋葱般,揭开真相的过程,节奏不急不缓,不到最后难以真正明白人物的意图。然而【共犯】将性格和背景回异的三个男学生,因故相识结为好友,视为理所当然,并无任何利益交换,构成三人本质皆是单纯良善的预设,直到后半突然其来的事件,林永群(邓育凯 饰)和叶一凯(郑开元 饰)的好/坏学生身分易位,说明外在给予的「偏见」标签,便是三人之外,包括夏薇乔(姚爱寗 饰)死亡事件以外,在学校(社会)群像里浮现的「霸凌」主因。片中经常出现脸书(facebook)介面,一个个快速回复的动态,都是现今社会的「群众」,已因媒介生态的网络化,对于受害者进行著更加严重,却不可见的「霸凌」可怖趋向,近年国内都上映过的知名电影如【白雪公主杀人事件】(The Snow White Murder Case)、【疏离世界】(Disconnect)都曾探讨过。

在这些将「偏见」形成「霸凌」的多数外,剩下受害者的「孤独」,起于不可自主的脆弱心灵,不论是片中再明显不过的互文物件-卡谬的作品《异乡人》,还是在关键转折后,焦点移至黄立淮(巫建和 饰)的真实内心深处,也隐约透露电影面对霸凌一词,不过是无知群体聚集的产物,唯独不孤独,才能与之对抗的宿命想法。虽然,【共犯】对这答案终究是隐而不宣的,如同最后林永群和叶一凯在冲突后,电影再没有对各自的下场著墨,似有若无的开放性,我认为这并非【共犯】缺乏铿锵有力的注解,而是就算题材不同,【共犯】仍延续著导演在【逆光飞翔】的包容与正向,保留一丝人性希望的去路,就像三个早已无关好坏,面对孤立一样无所适从的「共犯们」。

水中摄影的唯美片头,视听和节奏掌控也深具气氛,【共犯】比起【逆光飞翔】制作上都更加纯熟,美中不足的当然是回归电影本身,除了片中该负起社会责任的配角群(导师、家人和警察)没有明显的影响效果,主角群的互动也无法在解谜之外,激出更生动的火花,片中夏薇乔观赏陈绮贞演唱会,却仅有客串性质的一笔带过,或是其实际死因是否该去浪漫化,留置成模糊的想像,来保留观众一个最后冷静思考的空间,都是可再思考的地方。尤其【共犯】一字排开的年轻新秀,无论外在形象和演出都相当出色,也说明著台湾并非没有好演员,但好演员需要好故事的注入,才更有发光发热的可能。

fx_fkch29408007_0003fx_fkch29408007_0008fx_fkch29408007_0011fx_fkch29408007_0007

※本影评文字只限露出在in89豪华数位影城相关网页中,若有需求,转贴文章需事先提出使用说明、用途,著作权保护实施中!

共犯时间表

in89官方Facebook粉丝团
地址:台北市武昌街二段89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