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今中外的軍事人才,不止是那些力大無比,衝鋒陷陣的猛將,還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統帥。中國古代的武將,也就是軍事將領,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說法。

所謂的勇將並不是匹夫之勇。一身武功,於百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是爲勇將。統率軍隊,善於用兵,勇於出招,屢戰屢勝也是勇將。有的文弱書生,自己根本不能上陣廝殺,卻憑着卓越的軍事才能,成爲歷史上的名將。

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代晉自立,建立了劉宋。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形成南北政權對峙的局面。北方的統一則稍晚,19年後,鮮卑北魏統一了中國北方,建立了北魏。五胡十六國的混亂局面纔算結束,北朝正式開始。

南朝和北朝兩個政權一直互相對峙。此後的100多年間,南朝本身又經歷了宋、齊、樑、陳四個朝代的更替。公元507年,南朝已經進入第三個朝代:樑朝。

此時樑朝的皇帝正是那篤信佛教的梁武帝蕭衍。而北魏當政的則是同樣沉迷於佛教的宣武帝拓跋恪。8年前拓跋恪即位時,南朝正處於荒唐殘暴的南齊末帝蕭寶卷統治下,朝臣衆叛親離,矛盾激化。拓跋恪趁着南朝政局不穩,開始南伐。

此後,他在位期間不斷對南朝發動戰爭,攻取了南樑的四川等地,北魏的疆域得以大大的向南拓展,國勢盛極一時。就在這年,南樑與北魏在安徽北部打了一場惡仗。

506年9月,數十萬北魏大軍在中山王、徵南將軍元英的統帥下,揮師南下進攻南樑。蕭衍命徐州刺史昌義之領兵進駐鍾離城(今安徽鳳陽東北)抗敵。卻被元英的北魏軍圍困在鍾離城中,攻守已經僵持了一月之久。

鍾離的南樑軍隊只有3000人,這時在主將昌義之的帶領下,全部登上城牆堅守。樑軍將士憑藉城牆,居高臨下,以弓箭石塊對付城下的敵軍,還多次打退了衝上城頭的北魏兵士。

可是,南樑軍力薄弱,連日作戰已經是疲憊萬分,加上糧草無多,如果再沒有援軍趕到,鍾離城危在旦夕,不久將被攻破。

危急時刻,蕭衍詔令大將曹景宗統領二十萬南樑各路軍馬去援救。其中,豫州刺史韋睿也從州治合肥出發,日夜兼程趕往前線。

這個韋睿其實是一個文弱書生,他身體羸弱,連馬都不能騎,只能乘坐在一輛輕便的小車中指揮作戰。可是他所統帥的軍隊卻很能打仗,每戰必勝,北魏軍對他感到十分恐懼,竟然稱他爲“韋虎”。韋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有着如此傳奇?

02

韋睿出身於陝西的一個名門望族,其家族在西漢時期出過丞相韋賢。韋睿的祖父韋玄,不願做官,爲了躲避劉裕的徵召,隱居到終南山。伯父韋祖徵,在南朝劉宋末年當過管理宮廷事務的光祿勳,父親韋祖歸,也在軍隊中當到幕僚長。

韋睿的伯父韋祖徵多次去外地任太守,總是帶着他去赴任,把他當作兒子一樣培養。韋祖徵十分看好韋睿,曾對他說:“你的文章或許稍微差點,但是要說爲國效力,成就功業,那誰也比不上你。”

劉宋時期,雍州刺史袁抃見到23歲的韋睿,認爲他是個奇才,於是提拔他當了雍州的主簿,掌管文書。後來,韋睿不斷得到升遷,在南齊時期任過齊興(湖北鍾祥)太守、長水校尉等職。南齊末年,他來到鄂北的上庸郡任太守。

南朝的雍州其實是僑置在襄陽,上庸郡歸屬雍州管轄。當時的雍州刺史蕭衍,正是後來的南樑開國之君梁武帝。

韋睿

蕭衍看重韋睿的才幹,韋睿也佩服蕭衍有雄圖大略,認爲他是能成就天下大業的人。蕭衍起兵後,韋睿率領本郡兩千多人馬,趕來會合,加入造反大軍。蕭衍十分器重韋睿,在攻城略地的軍事行動中,採納了許多由他提出的策略。

蕭衍率軍從郢州(武昌)出發,繼續沿江東下,攻打南齊都城建康。在選擇留守後方的將領時,讓他爲難了很久。這時他突然想起韋睿正是一個合適的人選,當即委任韋睿爲江夏郡太守,管理郢州事務。

韋睿不辱使命,郢州就任後,立即着手清理城中染瘟疫而死的數萬屍體,妥善安撫百姓,讓郢州地方重新太平。展現了他出色的治理能力。

蕭衍建立南樑後,韋睿被授廷尉一職。這是主管司法,管理天下刑獄的最高官吏。兩年後,韋睿再改任豫州刺史。

03

韋睿是個文弱書生,可是他統率軍隊,不僅是足智多謀,也是治軍威嚴的。

505年,南樑北伐,韋睿擔任督軍。他領兵攻打被北魏佔領的小峴城(肥東)。這天,韋睿在小峴城外巡視,城內突然涌出數百魏軍,佈陣以待。韋睿要求發起攻擊,手下諸將卻請求等回去穿上盔甲再戰。

韋睿分析說,城中魏軍有兩千多人,只要閉門堅守,就能保住城池。現在這幫人卻敢於出城,說明是些強悍之人,如果擊敗他們,此城不攻自破。

見部下仍是猶疑不定,韋睿拿出梁武帝授予的符節,正色道:“朝廷授我此物,不是用來做樣子的,法令不可違犯。”於是果斷揮師出擊,打敗了這股魏軍。次日樑軍便趁勢攻下了小峴城,隨後乘勝進軍合肥。

之前樑軍在合肥久攻不下,韋睿到達後立即考察地形。他想起春秋戰國時期有引汾水灌城的戰例,覺得也可以這樣攻打合肥。於是命令在淝水上構築堤壩,使水位上漲,讓南樑水軍順利抵達。

樑軍正在圍攻合肥,北魏五萬援軍殺到。樑軍將領們害怕了,請韋睿奏請朝廷增兵。韋睿笑道:敵軍已到城下,怎麼來得及求救兵,何況對方也會增兵。自古以來,打仗致勝在於齊心協力,而不在於人多。於是下令死戰,擊退了魏軍。

魏軍隨後攻破了樑軍爲了保護淝水堤壩所築的新城,並乘勝攻打堤壩。部下都建議韋睿退兵,韋睿大怒說:將軍效死沙場,有進無退!他把自己的令旗儀仗立在堤下,表示決不退兵。樑軍在韋睿親自指揮下,奮力擊退前來鑿堤的魏軍,加強了堤壩的防守。

樑軍的戰艦開來,高大的艦船幾乎達到合肥城牆的高度,守城魏軍失去了居高臨下的優勢。韋睿號令大舉攻城,射死了登城督戰的北魏守將。樑軍乘勢發起總攻,一舉收復了合肥城。

當時蕭衍的弟弟蕭宏和大將呂僧珍也在統軍北伐,卻因爲害怕魏軍,畏縮不前。北魏軍編出歌謠羞辱他們:“不畏蕭娘與呂姥,但畏合肥有韋虎”。可見古代對於缺乏男子氣概的“娘炮”就很鄙視。

武帝下詔班師,韋睿擔心魏軍得知樑軍撤退,會來追擊。下令輜重先行,自己羽扇綸巾,乘坐小車殿後。魏軍已被韋睿的威名震服,雖見樑軍撤退,只敢遠望而不敢近前。

04

回頭來說506年的鐘離城解圍之戰。

當時,北魏軍的主力駐紮在淮河中間的邵陽洲上,南北兩岸用木橋與河岸相連。南橋是攻打鐘離城的通道,而北橋則是運送糧草的要道。魏軍在橋邊樹立圍柵,截斷淮河航道。

看到敵軍的佈陣,韋睿覺得魏軍就像一隻大鳥,身子在邵陽洲上,而兩座橋就是它的兩個翅膀,如果砍掉雙翅它就飛不起來了。於是他有了進攻邵陽洲的策略。

樑軍在夜幕掩護下,乘船登洲,來到魏軍營壘附近,連夜挖掘長壕,安置鹿角,硬是在江心洲上截出一處城防。

天亮後,當北魏統帥元英看到眼前出現了一道橫穿邵陽洲的土城和深溝時,覺得這簡直是天降神兵。

元英想趁樑軍立足未穩先發制人,他派猛將楊大眼領着一萬多騎兵,突破樑軍防線撲向韋睿中軍。這個楊大眼驍勇無比,曾親手擒獲山中的猛虎。

韋睿調集兩千弓弩手,用戰車圍成環形陣地。等敵軍靠近,強弩齊發,北魏騎兵紛紛落馬。幾次衝擊下來,魏軍死傷過半,主將楊大眼的臂膀也被射穿,只好敗下陣來。

第二天,元英親自率軍發動大舉進攻,依然是一籌莫展,無功而返。

晚上,元英又組織夜襲,魏軍的箭矢如雨般飛向樑軍。韋睿的車頂也不斷被射中,旁邊的軍士接連中箭倒下。韋睿的兒子見情況緊急,勸他下城躲避。韋睿大聲斥責說:身爲主將,不能與士兵共安危,如何指揮軍隊!

一股魏軍突然衝上土城,樑軍有人驚慌大叫,韋睿驅車趕過去,厲聲大喊:韋睿在此!士兵們聽到主將的聲音,勇氣倍增,終於打退了敵軍。

05

三月,淮河春汛來臨,河水猛漲數尺,幾乎與木橋的橋面差不多高了。樑軍覺得時機已到,決定向魏軍發起總攻。

洶涌的河面上突然出現幾百艘小船,迅速接近木橋。樑軍敢死隊上前拔除木柵,一些小船裝滿澆了火油的乾草,靠上木橋就點火燃燒起來。風助火勢,木橋上頓時一片煙火瀰漫。樑軍士兵掄起刀斧對着橋樁猛砍,兩座木橋很快便坍塌,被河水沖走了。

北魏大軍被困在邵陽洲上分割包圍,驚慌失措,混亂不堪。樑軍將士喊聲震天,個個奮勇殺敵。元英等北魏將領已經無法指揮,只好落荒而逃。北魏軍落水而亡的數以萬計,混戰中死傷無數,光是被俘的就達到五萬之衆,魏軍幾乎全軍覆沒。

當樑軍大勝的消息傳到鍾離城裏,守將昌義之悲喜交加,仰天連聲大喊:死而復生了!

韋睿後來衣錦還鄉,做過雍州刺史。他79歲去世時,梁武帝十分傷心,親臨痛哭弔唁。

韋睿爲人謙和,從不爭強好勝。他簡樸勤勉,常常是白天接應賓客處理軍務,夜晚鑽研兵書。他帶兵如子,投軍的人爭相來到他麾下。

韋睿一生,爲官多有政績,爲將戰功卓著。後人評價韋睿與諸葛亮、謝安、岳飛等人一樣,是爲歷史上著名的一代儒將。

想看更多黑歷史和冷知識,購買眠眠新書:《人類學+:歷史的B面》,從原始基因到宇宙生命,科技陰影之下被錯漏的歷史篇章,一部真實而生動的人類啓示錄。

作者:眠眠

圖片來源:眠眠冰室

編輯:茶水

滴水科學

公衆號ID:ydreadtup

關注

滴水科學,點滴時間學科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