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是劉備在西蜀的地盤上稱王后,國家名義上承接了被取代的漢室王朝,因此軍隊的戰旗上飄揚着漢字,他們代表着漢室的正義之師,他們的目的就是爲了能夠北伐成功,最終恢復漢室的統治。可惜的是,北伐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稍有不注意的地方,或者是一個小錯誤,就會讓之前的努力全部毀於一旦。然而漢軍在取得優勢的情況正巧犯下了大錯,致使下一步行動無法進行,最終只好放棄之前取得的戰果,返回自己的蜀地。

  當時由於漢軍的攻勢迅速且勇猛,北方的敵人多年以來疏於防備,給了漢軍機會,他們趁機連續奪得敵人三座城池,己方的人口得到了增加,還有不少鎮守邊關的將領投靠漢軍。這一行動給曹魏造成了打擊,官方高度重視前線漢軍的每一次行動,他們要保護好先前主人們留下的土地。漢軍在取得如此的優勢下,他們的下一步就是把街亭作爲前線的根據地,進可以攻打敵人,退可以有險據守,如果這個地方佔據不下,漢軍就只能選擇撤退了,之前的功勞也將瞬間化爲無形。

  當時漢軍賬下的謀臣武將雖然不如當初先帝創業時期,但是有能力的人還是很多,他們都可以勝任此次行動,那些存留下來的老將更是適合的人選,街亭在他們的手上一定不會被敵人所攻陷。但是當時漢軍統帥的身邊有一位智謀之人,他從來沒有上過戰場,他只是在丞相的身邊學習,他的謀略被丞相所看重,最終被派往防守街亭,抵抗魏軍的來襲。

  這位在背後出謀劃策可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謀士叫做馬謖,他是蜀漢的大臣兼丞相的學生,此次戰役十分的重要,他真的能夠勝任嗎?結局說明理論歸理論,實踐纔是檢驗真知的唯一方式,此人給人們完美詮釋了一場在紙上談論前線局勢的戲劇,他到了前線便開始觀察地形,最終將隊伍駐紮在沒有水源的高山紙上,他不結合實際情況,也不聽副將的勸阻,最終將軍隊送上了絕路。

  敵人來到街亭之後,在仔細做完調查之後,他們採取了圍困的方式切斷了漢軍的水源,最終漢軍沒有經歷戰鬥就已經潰敗了。所幸副將前來接應,最後漢軍在撤退的時候遭到了敵人的追擊,蜀漢有名的將軍親自斷後,這才讓魏軍沒有撈到太大的好處,這一戰馬謖不僅丟掉了自己的性命,還讓漢軍之前的戰略成果全部化爲灰燼,他們只能灰溜溜的逃回蜀地,圖來日再戰。

  漢軍這一次取得的優勢是整個北伐過程中最大的,此後因爲魏國有了防備,漢軍很難撼動魏國的防禦網,漢軍通過各種方法,始終沒有在戰局上獲得重大突破,倒是常年的出關作戰,使得國力耗損嚴重,丞相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