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在長沙市雨花非遺館某竹藝館,海歸劉女士被掛在館裏的精美竹藝品深深吸引。她說,家裏準備裝修,要找館裏李元躍師傅訂做一些工藝品。

  李元躍就是館裏的手工藝人,從事竹編50年。一張祖傳的長凳有百年曆史,幾把削竹刮青的鋒利刀具就是他的全部裝備。記者 石芳宇

  削篾編竹50年手上沒繭

  還能用竹篾織出二維碼

  李元躍生於湘西永順一個竹編世家,家裏四輩人以竹藝爲生。5歲開始跟着父母一起編竹子,12歲開始從事竹編,至今已有50年了。

  “湘西的竹藝很有名,李元躍更是那邊口口相傳的匠人。”館裏負責人樑冬梅笑道,“他一輩子就做這樣一件事,於是2016年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來到館裏。”

  心靈手巧的李元躍處理竹子時手速極快,新鮮青竹經刮青、剖絲、打光等多重工序後,變成厚薄均勻、粗細一致的根根竹篾,再通過不同手法被編織成竹筐等精緻樸素的藝術品。

  他的織品竹條緊湊,還有不同的花紋甚至文字。讓李元躍驕傲的是,他從不戴手套卻也不長繭。“已經很熟悉竹子的脈絡結構了,掌握規律就不會刺手、長繭。”

  在李元躍的工藝品裏,一對5寸寬的小籮筐引起記者注意。“別看它小,編織完也要3天的時間,越小的東西越需要花時間。”

  “我們找到李師傅這樣手藝紮實的匠人,用時尚理念交流、創新出各色工藝品,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樑冬梅說,在他們的合作下,李元躍編織的竹盤《竹福瀟湘》在旅遊商品大賽中獲獎,現在還有不少人帶着圖紙找他做設計的產品。

  讓人驚歎的是,他用竹篾編織的二維碼,能一秒掃出公衆號,很多學生、年輕人也慕名向他學習這門創新的技藝。

  願景

  希望手藝能被傳承

  李元躍告訴記者,“家裏有三分之二的器具都是竹子編織的,我們被邀請到別人家裏去編織這些器具,一去就是半個月。”過去,他走遍湖南、湖北各個地方。隨着時代的變遷,很多器具都被塑料等製品取代,竹編手藝逐漸沒落。

  “很多機子製作的工藝品都不如手工精細,但手工的成本太高又賣不起價錢。”李師傅很無奈。他希望能招收幾個徒弟傳承手藝,讓他們用時尚的思維與傳統手藝去碰撞、創新,賦予竹編新的生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