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地震,宜賓地震,長寧地震。(圖/澎湃新聞)

▲17日震後人們來到安全地帶。(圖/新華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四川省宜賓長寧縣17日晚發生6.0地震,造成12死125人傷。在地震發生前,預警網向宜賓市提前10秒預警,向樂山市提前43秒預警,向成都市提前61秒發佈預警,四川、雲南共有212學校收到並及時避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18日就預報和預警進行說明,「我們希望將來地震預警不要再成為新聞。」

▲▼四川地震,長寧地震,618。(圖/視覺中國)

▲長寧地震後的景象。(圖/視覺中國)

據《澎湃新聞》報導,四川地震預警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18日表示,地震發生時,大陸地震預警網同步向政府和應急部門、場鎮、社區、學校、電視、手機和媒體等不特定公眾同步發出地震預警資訊;在17日晚地震發生前,成都高新區居民聽到地震預警「大喇叭」播放的60秒倒計時預警警報。

他接著稱,初步統計表明,預警網向四川宜賓市、樂山市、成都市、雲南昭通市等212所學校,提前0秒-57秒發出預警,學校師生及時採取了避險措施避險。其中,樂山市人民醫院等提前4-43秒收到預警,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某核反應爐、彭州石化、呈祥化工、成都鐵路局、成都、雅安、涼山電力等重大工程提前10-78秒收到預警。

▲▼ 四川地震,宜賓地震,長寧地震。(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此次地震中,倒數預警系統奏效。(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地震發生後,王暾就預報和預警的不同,進行了說明。高新減災研究所稱,地震預報是地震發生前,對未來破壞性地震發生時間、地點、震級、地震影響的預測,會經由預測專家、決策專家和領導開會討論出結果,隨後省級政府有時間(數小時或數天)組織各地高級專家討論,決定是否發佈預報。

該機構指出,地震預警則是地震正在發生時的全自動秒級響應,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壞前,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為用戶發出全自動秒級回應的地震預警警報,其可靠性、安全性等性能完全取決於地震預警網及其技術。研究顯示,預警時間10秒,傷亡減少39%,時間為20秒,傷亡減少63%。

這個地震預警系統伴隨著倒數功能,在全程內播放數字和提示的「滴滴聲」提示,若是輕微震感無破壞則沒有滴聲,一聲則表示「震感較為明顯但破壞性低」;兩聲則為「震感強烈且存在破壞性」,這次的地震為倒數的秒數中間穿插一聲滴聲。

▼ 地震預警和預報的不同。(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 地震預警和預報的不同。(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