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物稱臘,八谷星神,故稱臘八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我國古代天子,農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幹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臘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禱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幹物敬獻,表示慶豐收之意。幹物稱臘,八是八谷星神,故稱臘八。《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臘八粥和臘八飯一樣,是古代蜡祭的遺存。《祀記·郊特牲》說蜡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幹物稱臘,八谷星神,故稱臘八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纔算熬好了。

幹物稱臘,八谷星神,故稱臘八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供佛供僧。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喫,那更是爲自己積德。最後纔是全家人食用。喫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喫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被認爲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

幹物稱臘,八谷星神,故稱臘八

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產而有不同。有配合初八日,以八樣東西混合煮食。其中米、胡蘿蔔、青菜,爲不可少的三寶。此外,還有花生(或黃豆)、蓮子、白果、豆腐或油豆腐、芋頭等食材。若要再增加食材,可放四川木耳、紅棗、素豆餅,不可放素火腿、香菇。

幹物稱臘,八谷星神,故稱臘八

臘八粥食材的比例通常爲:

蓬來米佔百分之四十,糯米佔百分之二十,青菜佔百分之十,胡蘿蔔、花生(黃豆)各佔百分之五,豆腐(油豆腐)、油條佔百分之五,白果、蓮子、芋頭三者佔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十衡量情形,可以不要。

幹物稱臘,八谷星神,故稱臘八

所謂“五味調和,百味香”。煮粥之前,要把油加熱,再放米炒過,隨後將炒過的米放進熱水鍋裏煮,就可將花生等材料放進去。整鍋臘八粥有黃亮的油條、白色的豆腐、紅色的胡蘿蔔、黑色的木耳、青色的青江菜,色彩鮮明。

幹物稱臘,八谷星神,故稱臘八

煮粥之前,有幾樣東西要先處理。第一、花生,前一晚先泡水。第二、皇帝豆不容易煮爛,可油炸一下再煮,或是用果汁機打碎,再放油炒過,很快就會熟。第三、蓮子、白果要煮爛。第四、芋頭要炸過。第五、青菜只要放葉子,不要放莖梗,且不能放太多。而油條也不能太碎。

幹物稱臘,八谷星神,故稱臘八

幹物稱臘,八谷星神,故稱臘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