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米鑲鑽 科技 第1張

作者|魏曉 來源|藍媒匯

紅米品牌拆分之後,小米欲走出低價策略,將目光謀求於中高端市場。

2月17日在為小米9發布會造勢多天後,沖在小米營銷第一線的雷軍發表微博,談了談小米9的定價策略。

其中對外透露了以下幾點:

小米旗艦機,一定要去掉性價比的束縛,專心做最好的產品;

小米9的製造和研發成本,絕對不便宜,期待我們賣到特別便宜的價錢,完全做不到。

小米9肯定比小米8貴不少。

不難看出對於現今的小米手機來說,兩條腿走路。

紅米繼續專攻性價比,圍繞千元市場廝殺,保證出貨量。作為主品牌的小米則定位於中高端路線,以打破長期以來小米在市場端所形成的“屌絲機”形象,試圖破局,將小米手機業務增長驅動力從“量大”轉變為“價高”。小米9正是小米戰略調整之後的首發新品,也就是雷軍口中的要去掉性價比的束縛,絕對不便宜。

小米終於還是向高價走出了這一步。

曾經的雷軍很困惑:“有人說小米賣得便宜就是屌絲,我很不明白。”他也曾試圖向對外說明便宜不能和屌絲劃等號,強調小米的定價是“基於成本”,是為了“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的樂趣”。

給小米鑲鑽 科技 第2張

但無奈很多人不願就此被說服,尤其是那些花了高價買了蘋果、OV、8848的人,以及友商。

當後者常常拿“一分錢一分貨”來隱射小米時,雷軍會特別憤怒,他一遍遍重申他對極致性價比的理解,強調價格與性能之間的二元辯證,突出性能的前提,然後再談價格,但小米的低端標簽一直都沒能甩掉,這就是是扎眼的事實。

當然雷軍的抱怨,也並不能全把鍋扣在用戶的偏見上,事實上此前的小米出貨量中,有7成以上是來自於主打千元性價比紅米。根據小米上市前公佈的招股書,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第一季度,紅米手機銷量佔比分別為76.3%、75.9%、80.7%、77.6%,收入佔比則分別為56.5%、62.5%、64.5%、61.5%。

只是光跑量,利潤卻少的可憐。再加上小米性價比的模式,在市場上也沒有以前那麼吃香了,用戶不再追捧,競爭對手華為、OV等給予的沖擊也足夠強烈,且區別於小米,後者們的品牌策略做得相對更好。

雷軍認為自己在產品價格上已經非常厚道了,但他始終不知道,用戶除了要求價格厚道,還要求更多,比如身份認同,品牌溢價等等。而此前的小米只給了用戶一款能用的手機,性價比確實極高,卻讓用戶背上了“屌絲”的標簽,可謂得不償失。

沒有性價比,沒有現在的小米。但只有性價比,小米也就很難說有未來。

小米上市時,雷軍說要讓當天買股票的人收益翻一倍的聲音言猶在耳,不料半年後,當時進場的投資人,收益不但沒翻倍,還出現了巨額虧損。一定原因便在於,投資人對極致性價比的故事,並不熱情。對於追逐利潤最大化的資本市場,後者更喜歡那些能給其帶來豐厚利潤回報的公司。

現在的雷軍終於想明白了,要甩掉那個壓在小米身上如大山一樣的性價比包袱,解脫束縛。

“小米9三攝,堆了太多料,全部是6P鏡頭,全部是閉環馬達。還有,小米9所有版本採用第五代屏幕指紋”,以及搭載高通855,請了流量明星王源做形象代言人......

小米9邁出了這一步,向中高端市場發力,至於市場如何反饋那是後話。對於現在的小米來說,提升品牌形象,與分拆獨立的紅米進行完全切割,纔是當務之急。

其實在小米9之前,雷軍就已經開始提價了。從數據上看,小米的手機均價正在不斷上漲,從2018年一季度的863.8元漲到二季度的952.3元,再到第三季度的1052元,小米手機的價格漲幅在國內手機廠商中是最大的。

且在小米9之後,小米造手機的策略也發生了根本改變。據瞭解之前小米造手機是先定價,再根據售價定成本,最後根據成本決定用什麼元器件,上什麼技術。但小米9,則是用最多的材料,最黑的科技先造出產品,再覈算定價。

過去的雷軍說過,打死他也做不出一部賣8000元的手機。確實手機研發供應產業鏈等都很是成熟透明的情況下,憑良心,選實料,成本定價,當然賣不了如此高價。即便是小米9,市場普遍預測,也就三到四千價位。

給小米鑲鑽 科技 第3張

不過未來的小米,不好說。完全可以鑲鑽嘛。

— END —

相关文章